|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千帆竞发:货币战争温故知新——汇率是浮云,经贸为基础
点击:  作者:千帆竞发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6-10-26 11:17:46

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货币大幅贬值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前兆。

 春秋时期就有'货币战争' 用于颠覆敌国政权 

提及货币战争金融海啸,多数人认为这是当下热词,和古代不搭界,其实不然。早在2000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就经常策动货币战争,以颠覆敌国政权,当属中国货币战争的鼻祖。

以征服鲁国为例,时任齐国首相的管仲通过间谍,了解到鲁国盛产一种厚实的丝织棉,于是他先建议齐桓公穿上这种棉衣,并令群臣效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结果成了齐国的时尚装束。于是,市 场对鲁国丝织棉需求猛增。管仲不仅发动商人甚至动用国库,大量收购鲁国的丝织棉,鲁国农民见有利可图,纷纷弃农种棉。这正是管仲想要的结果。【中国过去30年是否也在弃农种果、弃农造车、弃农盖楼、弃农玩手机呢?如果通过机械化和良种等方式来提高亩产,倒也释放了劳动力价值;但貌似粮食进口越来越多,脖子被人掐得越来越紧……】 

3年过去了,正当鲁国90%以上的农民都种棉,盼望有个好收成时,管仲又教齐桓公改穿帛衣,于是鲁国的丝织棉马上滞销,不产粮食的鲁国立马陷入饥荒。为了生存,饥民纷纷流入齐国,鲁国只好向齐国称臣。

选中敌国某种商品,然后以大量游资购进,以市场的力量诱使敌国发展单一产品,然后突然中断买进,从而搞跨敌国经济,迫使对方称臣。这是管仲策动货币战争的不二法门。

短短几年时间,管仲就通过货币战争,先后迫使梁、楚、吕等多国屈服称臣,为成就齐桓公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著名的卧薪尝胆、勾践复仇故事背后,实际上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货币战争。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讲到越王勾践用范蠡的计策:为政者要看清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掌握物价的涨跌,囤积抛售,高抛低吸,让敌国的货币源源不断流入本国。范蠡尽管讲的是富国之道,但以现在眼光看,其本质就是货币战争理论。

结果越国富有了,有了财富去招兵买马,让战士勇赴战场,这些战士拼命杀敌的热情,就像口渴时求饮水那样迫切。而吴国国库被越国掏空后,饿着肚子的士兵打仗自然没有积极性,最后越国终于消灭了吴国。

作为游牧民族的辽、金,善于长途奔袭骑射,从军事实力看,比宋朝强,但为什么辽、金均先于宋朝灭亡呢?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辽、金和宋先后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货币战争。说是无意,是因为当时三方不见得懂得这其中的经济规律,谈和之后接下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但不管明白与否,这场战争在签约那一刻就胜负已定。

澶渊之盟有一条规定: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关键在于第二条,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它几乎除了马之外,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辽卖马给大宋,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宋朝的军事力量不断强大。不仅如此,一边倒的贸易逆差不仅使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结果,一百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真金白银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

金灭辽后,大宋打不过金,就逃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结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虚弱得不行了。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群臣拒绝议和,不再和元朝玩货币,结果宋被灭了。大宋朝,一个经济实力非常强大的王朝,却最终被元军所灭,是没有扬长避短造成的恶果。

宋朝的货币战争,实质是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源源不断地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加之没有自己的产业,于是,经济上被掏空,也就导致了(辽金)帝国日益虚弱直到不堪一击。【所以奥巴马呼吁美国要复兴制造业和吸引美国企业回流;但另一方面,却又是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剩余价值源源不断输入美国,换回美国的纸币。】

货币战争,似乎是西方专利,其实不然,古代中国不断上演,其频率之高、破坏之大,无疑在昭示我们时刻不能小视。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大国擅长玩财富游戏 

何为货币?何为财富?

货币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是因为货币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真正的财富,所以货币才成了财富的象征。

大国不仅追求实物财富,而且非常擅长于玩财富游戏。所谓财富游戏,就是(美利坚)大国自己印刷虚拟财富(本国货币),然后拿这些虚拟财富去交换别国的真正实物财富,并且在别的国家所拥有的虚拟财富足够多时,制造金融危机大规模地将其消灭。而美国就是玩财富游戏的顶尖高手。

近日货币战争硝烟再次弥漫,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上著名的十次货币战争,希望从中或可受到启发。

1、第一次货币战争:中国古代纸币崩溃 欧洲崛起 

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尽管纸币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白银取而代之。中国开始了银本位制,这也成为日后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对此难以认同,这么大一个帽子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就这么轻易扣在弱小的白银头上?】。

而与此同时,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开辟了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建立起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逐步崛起。

2、第二次货币战争:牛顿奠定金本位制 

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

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却以失败告终。1717年,牛顿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定价。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

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并在欧洲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国家进行金银套购,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3、第三次:日不落帝国建立全球货币霸权 

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

当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一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二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

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由此可见,帝国盛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银本位或法币制度其本身】。直到今天,英国都仍然受益于英镑当年的世界货币地位。

4、第四次:挟天子以令诸侯 美元取代英镑 

大约在1893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就已经超过了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在此后逐步拉大了与欧洲之间差距。一战结束后,欧洲一片废墟,英国实力受到很大削弱,而美国则借机强大起来,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流入美国,美元成为硬通货,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实力最强的金融中心。到二战结束时,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到1948年时,美国官方黄金储备高达21,682,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74.5%

1944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与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经过20天的激烈争论,最终达成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主、以英国凯恩斯计划为辅的妥协货币协定,史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时还决定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5、第五次:美国执意废除金本位制 

在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比较稳定。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元发行规模也相应地出现了快速增长,但黄金增长非常有限。因此,美元应当相对于黄金贬值,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又要求美元必须保持稳定与坚挺,于是出现特里芬难题

1958年以后,美国持续的收支赤字导致美元在世界各地泛滥成灾,美元贬值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纷纷抛出美元买入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对外短期债务激增。为了维护美元的稳定,美国在与黄金总库成员国协商推出黄金双价制和特别提款权,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里芬难题。

1971815日,尼克松宣布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不再向任何国家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此名存实亡。

6、第六次:拉美债务危机 

由于饱受剥削和压迫,拉丁美洲殖民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行了独立运动,但是民族独立并没有帮助拉美各国步入梦想中的生活,英国和美国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奴役拉美人民的新的殖民主义者。

之后,美国利用芝加哥学派对拉美国家进行的新自由主义输出,这些经济政策的确在短期内缓解了拉美国家所受的经济困境,但却导致拉美国家换上外债依赖症 1979年,美国收紧美元,不断提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于无力偿付债务,没有偿还的利息被计入本金再次计算,债务越积越多。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上升到8000亿美元,史称拉美债务危机

为了偿还债务,拉美国家开足马力印钞,这就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90年,拉美全地区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491.5%

7、第七次:洗劫日本 

对于美国来说,游离于美国本土之外的巨额美元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必须予以大规模的消灭。消灭敌人必须先要找到目标,这些美元主要存在于各国政府的外汇储备中,而日本则是当时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很不幸,日本就这样注定要遭到美国的洗劫。

198311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日本,他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提出调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以实现日元的国际化,并提议设立日元-美元特别委员会。美国支持日元国际化的背后,是以日元升值作为交换。

1985922日,由美国财长主导,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达成广场协议。五国政府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引发各国投资者抛售狂潮。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大规模地消灭日本的外汇储备。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的并不只是股市崩盘和房地产泡沫破裂,而是全面的金融战败。

8、第八次:欧洲货币危机 

199112月,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在这份合约中,欧共体除了改名为欧洲联盟外,还明确规定,最迟于199871日成立欧洲中央银行,并于199911日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即后来的欧元

《马约》立即刺激了美国人敏感的神经。如果在欧盟所有成员国内实行单一的欧洲货币欧元,那么欧盟成员国内的交易将不再需要美元,而且欧盟强大的实力完全有可能支撑一个强势的欧元。这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必须尽可能地阻止欧元的诞生。

在联合浮动汇率制和两德合并为欧洲埋下汇率地雷后,加之国际资本的推动,芬兰马克、意大利里拉、英国英镑和法国法郎相继阵亡,大幅度贬值。

9、第九次:亚洲金融风暴 

1995年日元突然贬值,导致亚洲各国出口下降,经济发展减速。为了继续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东南亚各国采取了引进外资以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遗憾的是,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犯了拉美国家十年前同样的错误,大量的外资被用来制造经济泡沫,或者被消费掉,这为国际资本集中猎杀提供了机会。

199772日,索罗斯麾下对冲基金对泰铢发动攻击下,泰国央行弹尽粮绝,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的溃败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外汇市场上东南亚各国货币抛售如潮。7月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失败,比索开始大幅度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对冲基金横扫东南亚,并一路挥师北指。韩元最终沦陷,新加坡和台湾也以投降苟全性命

10、第十次: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在重创美国金融业的同时,殃及全球金融市场。随后,次贷危机又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国家的金融、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损失十分惨重。

而回顾这次事件,与其说是华尔街的贪婪与狡诈制造了危机,还不如说是美国国民的过度消费与选举政治决定了这场危机的必然爆发。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正是次贷危机的播种者,华尔街,不过是这场危机中被利用的工具与替罪羔羊罢了【再次难以认同,华尔街其实就是美国总统和美联储的老板,而且也是几次金融危机的获益者(尽管个别投行倒下了、但那只是华尔街内部斗争、整体而言华尔街在危机前和危机后都是明显的巨大获益者),决不是替罪羔羊!所谓的工具和替罪羔羊,只不过是华尔街一些中高层白领罢了。】。

意外的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美元竟然在屡创新高,这并不只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比美国更差,更本质的原因是美元被(怎样)大量回笼,造成全球性的美元紧张,可见美国通过美元霸权来洗劫全球的财富,其手段是何等高明。 

宋朝的货币战争  

钱荒、铁钱、辽金、纸币,宋朝的政治军事形势,乃至岳飞的北伐,无不与货币相关。

引子:秦桧借理发解决钱荒难题

南宋初期的京城,忽然发生钱荒。不知道是南宋王朝的央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战争形势吃紧使然,市面上忽然流动性匮乏,各大钱庄资金头寸开始吃紧。钱庄的伙计们都背负着沉重的纳储任务。说不定还出现存款送礼,存款返现等手段。

一个偏安的王朝,被货币苦恼着。

怎样增大货币流量,把现金给逼出来?这个难题不是军事奇才岳飞所能解决的,任务落到了内阁首相秦桧的肩上。秦桧是奸臣,奸臣也是能臣,起码看上去是能臣。秦桧可能运用了大量符合金融学原则的举措,然而收效甚微。某日,秦首相摸摸头上发,哎呀,长了,也白了,白发三千尺,只为货币愁。该理发了。

借理发师传金融消息

内阁大院里有理发厅,秦桧叫来一个理发师帮自己打理头发,剪刀声里,秦首相还在思索着货币。理发师也纳闷:领导在思量什么烦心事呢?打理完毕,秦桧的眉头舒展开来,他看着理发师,似乎是在黑暗中看见启明星,然后,亲手拿出一张五钱的货币给理发师。当时理发时价是两钱。理发师正忙着找钱,秦首相慈祥地一笑:不用找啦。理发师正要谢,秦首相又低声说:师傅啊,知道我为啥不叫你找钱吗?消息来了!理发师竖起耳朵听。

秦桧于是发布最新货币消息:千万不要对外头说,宫里传出密旨来,我们现在用的货币,过几天就不用了,还不如早点用出去。

一场最新货币动态新闻发布会就在理发厅完成了。信息的第一个接受者——理发师,成了秦内阁在民间的消息发布人,他立即将秦内阁的意思传达给自己的刀下客刀下客们又传给桌上客,桌上客传给坊间老友:最新消息,据秦内阁理发厅消息人士透露,现行货币不日内将实行大更换,大家有钱快用啊。

于是,现钱如火山爆发一般喷向市面,现金流爆炸式地增大。

钱荒解决了,奸臣秦桧奸奸地笑了。

以上消息来源于南宋张端义的博客《贵耳集》,可靠性不敢断定。但是,整个北宋南宋王朝缺现钱,倒是不争的事实,秦桧也肯定面临过这种金融难题。

货币战争一:围剿铁钱的战争

公元971年,大宋王朝统一了,然而如果从货币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割裂的政权。整个金融流通区域存在两种货币:铜钱,铁钱。铜钱流行于北方,铁钱流行于四川和江南。在以铜钱为核心的中央金融系统的卧榻之旁,岂容臣服地区的铁钱酣睡?

于是,大宋中央政府展开第一场货币战争,不遗余力地要消灭发动的铁钱。战略部署为:封杀江南铁钱,以滚滚长江为防线,禁止铁钱北跨长江;捣毁铁钱的生产体系,代之以铜钱生产系统,在江南地区大力开发铜矿,从源头上消灭铁钱;在战争中又区别对待,货币战争没有覆盖四川地区。

从短期战果上看,战役似乎取得胜利,铜钱开始在江南通行;然而,长期来看,嘿嘿,未必。铁钱以四川为根据地,一直顽强地生存着。一直熬到北宋中期,终于西北起战事了,大宋跟西夏较劲,前线就是钱线,打仗是耗银子的事情,政府加大货币供应,铁比铜贱,北宋政府不得不允许在战区——陕西,河东,铸造流行铁钱,从江南货币战场撤军的铁钱,曲折扩充到西北。

一路打仗没消停,一直打到南宋。宋国对金国,不只是岳飞、韩世忠与金军兵刃相见,在货币上攻防色彩也明显。宋金的军事前线为淮河一带,货币前线也如影随形地停留在这一带。铜钱是珍贵的货币,当然不能流入金国,但前线战区的居民总得使用货币吧?

于是,铁钱又有了用武之地。南宋央行批准前线淮河地区为铁钱流区,禁止铜钱进入该地区,免得陷入借寇兵而赍盗粮(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的尴尬局面。按照这个标准,铁钱应该可封为民族英雄货币,因为它就是阻断铜钱北上流失的战术屏障。

货币战争二:北宋与辽的金融战 

说起《澶渊之盟》,我们又想起不平等条约和杨家将了,大家都知道老杨家七子去一子还,死得那个惨烈,烧火丫头都上了,最后皇帝老儿还是贪生怕死签了议和条约。跟汉族人提《澶渊之盟》,那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

《澶渊之盟》的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

二、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第一条,今天看,这不但不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

第二条,汉族骂条约不平等,主要是因为这第二条,但是,我们嘴上骂归骂,心里要清楚牌局。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岁入,是一亿两,发起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始自由贸易。

岁币+自由贸易可太厉害了。

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它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所需要的。开始辽还卖给宋一些马,后来发现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了,萧太后下令谁出口马,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的对宋贸易巨额逆差。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岁币更像今天中央支援边疆建设的财政补贴。

大辽不懂经济,后来就干脆不发行货币了,反正发行出来,也没老百姓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要了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结果是,100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财富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地输入大宋;大宋的文化传播渗透进了大辽的每一个毛孔。

金灭辽,大宋跟金对抗了一下,发现也打不过金,就跑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接受了岁币+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也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全国继续使用大宋的货币,结果100年后,大金也虚得不行了。

今天的古代钱币收藏界,很难找到辽和金的铜钱,反倒是宋的铜钱质量好,款式又多。因为数量多,所以价格比清代的还便宜,这就是这场持续了300年货币战争的遗迹。

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的群臣拒绝议和,非要PK蒙古,结果,汉族的历史从此走入黑暗。 研究元史发现,其实蒙古人最初是想跟大宋继续岁币+贸易游戏的,只不过价码要得比金高了,价码再高,它也是要用大宋铸的币,可惜啊!

大宋皇帝通过铸币,实际掌握了北方的财政权。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和使用南方的铸币,源源不断地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这种壮观的南北货币战争,持续了整个辽、金与宋对峙的300年历史。

1000年前这段有趣的货币战争历史鲜为人知,十分值得后世玩味。后世史家总觉得,金与辽的迅速腐化、衰亡,是由于金、辽两朝统治者心理汉族化、生理女性化造成的。殊不知,经济上被掏空,才是帝国日益虚弱的根本原因。

货币战争三:南宋与金的金融战

金国和南宋一样,是由国营铸钱机构铸造铜钱的,其铸钱成本远高于铜钱价值本身,往往铸一文钱,成本要两三文钱。这样的生意很划不来,金国也就仿效宋朝发行纸币。同时,金国限制民间储藏铜钱,官民之家,现钱不得超过2万贯。1207年,严禁民间贸易使用铜钱。商人携带铜钱不得超过10贯,凡是1贯以上的交易,必须使用纸币。1215年则完全禁止使用铜钱,只许使用纸币和白银。这样一来,铜钱大量流往宋境。

可是在此之前,曾经出现过南宋铜钱大量流往金国的现象。当时,南宋和金都禁止铜钱外流。可是,金国的商品却大量卖给宋朝,比如粮食之类,金国人愿意得到铜钱,如果能拿到现钱可以减价,这样,南宋的铜钱就大量流向金国。

另一方面,金国人对南宋铜钱的价值比较高估。当时的铜钱计算有一个术语——“短陌,意思是说,不足100文铜钱可以当100文算。通常,是70文当成一陌。而南宋铜钱进入金国境内,有时候一二十文即可为陌。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它只是说明,金国人对宋的铜钱评价较高,就像中国人曾经对美元评价较高一样。你也可以说金国人低估本币,就像今天中国低估人民币一样。不过金国人低估本币,并非政府意志,实际上不能说是低估,而是市场形成的汇率,这和今天中国由央行来强行维持人民币低估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怎样,南宋输出铜钱,换得粮食等宝贵的商品,这不是吃亏的买卖,而是非常有益的贸易。但是南宋的官员们跟今天的金融官员一样,对贸易逆差有着本能的恐慌和提防。宋理宗时的官员包恢针对海外贸易就说,日本人和中国人做生意,明明值千贯的却只卖百贯,明明值百贯的却只卖十贯。包恢说,奸民们怎么会不喜欢海外贸易呢?在包恢看来,这些奸民破坏了朝廷不许铜钱外流的伟大战略。

对于南宋铜钱流往金国,宋朝的官员们产生了深深的疑惧。

有官员认为,金国的短陌,意在招诱宋的铜钱。大臣史浩说,金国人要这些钱没用,只是因为宋朝以铜钱为宝,所以金国要多藏铜钱以困我。这在士大夫中成为相当流行的论调。当然,与此相应,宋朝禁止铜钱外流的法令就更严厉了。

今天的《货币战争》,把一些金融现象说成西方神秘家族精心的谋划。西方人玩金融玩了几百年,随便挖个坑,不就让中国人跳进去了吗?这似乎反映了起步较晚的中国人对现代金融的恐惧。但是,在南宋时期,蛮夷之金,在金融谋略上岂能和精明智慧的汉人相抗呢?可是,南宋的士大夫还是采用了阴谋论来解释铜钱外流。这可见,总是有一些不懂经济规律的人喜欢阴谋论。这是认识方法决定结论。在这种方法下,蛮夷民族也可以看成老谋深算的金融阴谋家。

今天看,很清楚,金国政府并没有金融战的意图。相反,南宋铜钱流行,金发行的纸币就价值下降,这是不符合金政府的利益的。实际上,金政府一直想维护纸币地位,为此不惜禁用铜钱,导致金国自己的铜钱流向南宋。可是,谁如果在南宋时期反驳士大夫的论调,只会被痛骂:认贼作父拿了金国的钱替金国说话的走狗低估了金国的狼子野心这种胡说八道的经济学家不要也罢”……

除了货币阴谋论,南宋还有一个阴谋论案例。

宋高宗时代,金国权臣完颜昌(挞懒)主持宋金和议,主动提出把金国控制的陕西、河南之地还给南宋。这是一件好事吧?谁知南宋一些大臣又产生了疑惧,阴谋论又开始流行了。

大臣们说,金国怎么会这么好心归还土地呢?这一定有巨大的阴谋。有人提出解释说,金国是想以此来消耗南宋的力量。因为,归还了这两个地方的土地,南宋就得派兵守卫、派官治理,就会消耗国力,利于金国各个击破。参与阴谋论大合唱的,包括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

那么今天的人就会看不明白了,这些抗金派的大臣不是天天唱着要收复故土吗?怎么主动归还的故土却不要?这不是很矛盾吗?既然对方归还,那就先拿回来再说呗。这只是今天的人的想法,南宋群臣可不这样想。他们豪气满怀地宣布:主动送还的土地坚决不要,一定要靠打仗拿回来!

不过,既然和议已成,宋高宗还是派人接收了部分土地。

实际上,挞懒归还陕西河南之地是出于私心。一是他认为陕西河南之地不好治理,二是他希望通过这一举动结好南宋,让南宋感激他,支持他统治山东地区。当时金国还具有部落治理的遗绪,贵族们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挞懒的势力范围是山东地区。

挞懒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很多金国强硬派的反对。完颜宗翰(兀术)就怀疑挞懒里通宋朝,但他还是执行了和议,归还了议定的土地,当然他是极不甘心的。后来,兀术发动政变,诛杀了挞懒,并毫不客气地夺回了归还的土地。南宋群臣对此只有傻眼的份。也没人再提阴谋论了。当然,靠打仗夺回这些地方也是意淫一场。

翻翻史书,对今天的愤青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老祖宗早就爱上了阴谋论。不管古今,阴谋论总是在慷慨激昂意淫之徒中流行。和老祖宗比起来,今天的阴谋论并不特别雷人。

货币战争四:争夺纸币发行权

上面说过,在首次货币战争中,四川地区成为金融特区,铁钱大行其道。铁钱的通行导致另一种货币的产生:纸币。你想想,铁钱多重啊,背个三两贯铁钱上市场,已经是不堪重负,买个醋打个酱油还行,如果是上千贯的交易,例如买房子付首期之类的,按照现在的房价,那还不得背座铁山走?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不急,四川人民的智慧是雄起的,化铁为纸还不行?于是,川中地区十几家富豪联手,在经过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创办交子——史上最早的纸币。

这十几家富豪互相作保,用纸张印造交子,纸币上也有图案,一般都是屋木人物。在官方监督下印好纸币后,每户人家只要上交相当的铁钱或银子,于是就领取相应价值的交子,然后拿着交子去做交易。如果要将交子换取现金,那么,每贯钱收三十文的利息。

然而,人的本性是贪婪的,在没有政府监督和主导的情况下,这种贪婪会侵蚀交子的价值。史载在交子的流通过程中,亦有作伪者,具体过程不太清楚。反正这帮奸商,等到交子使用者前来兑现现钱时,居然关闭交子铺,卷起现金走人,关闭门户不出。官府其实还是蛮作为的,派出捕快、特警帮着用户追钱兑现,结果到手时不能如数,一千块钱只能追回七八百块钱。

为了整顿金融秩序,大宋王朝起初想关闭交子银行,但是考虑到四川人民已经习惯交子交易,于是,政府接手交子银行。印造发行流通,全由政府一手操办。起初,政府还老实,库里有多少银子,市面上就发行多少交子,也就是说,准备金率为百分之百。三年发行一次,期满时严格要求拿着交子交换实体货币。

不过,时间一久,情况就复杂了。公务员多了要发俸禄,和契丹西夏打仗要军费,和金国作战要扩充军费,财政问题大了,于是就增发货币,在没有准备金的情况下也增发货币,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于是货币严重贬值。

讲到这里,我就不难明白为何岳飞的北伐大业被半途叫停了。

解密:岳飞北伐被叫停或源于货币吃紧

交子发展到南宋,被称为会子。南宋的地盘缩水了,没了淮河以北,个人估算一下,当时的控制领域大约也就140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12个福建,或8个广东,财税来源也就福建、江浙、广东、西蜀和江南一带,只有北宋时期的五分之一,以北宋五分之一的财力,对抗比北宋面对的大几倍的军事压力,窘况可想而知。

到此,也不奇怪前面所说的,市面上为何那么缺钱了。光靠忽悠理发匠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增发纸币,导致货币严重贬值,一直贬到咱们的大宋王朝灭亡。

岳飞也为费用纠结

我们想象一下:岳飞的大军在前线一路高歌前进,捷报传来,宋高宗就叫秦内阁拿着信用卡刷一下,捷报频传,于是秦内阁手里的信用卡就频频地刷,刷呀刷,刷到岳飞快打开封城和黄龙府了,秦内阁一看信用卡,傻眼了,于是报告:启奏陛下,严重透支!

透支?那就撤军!告诉岳总司令,别打啦,没钱啦。不回来?十二道金牌把他叫回来。

其实,对于巨额的战争费用,海量的货币使用,岳飞也是很清醒的,《宋史》记载他每次申请军事费用,总要很纠结地说:东南民力,耗敝极矣。东南地区的财富,都耗光了!

从军事角度和个人军事才能而言,我个人丝毫不怀疑岳飞的北伐作战企图,但是,没钱又奈何?

对于秦桧的投降主义路线,我一直是否定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货币的短缺确实也是叫停岳飞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当时的记载,军费开支已经占到南宋财政开支的七成以上。

明朝郎瑛的《七修续稿》说出了岳飞北伐被叫停的原因:以钱谷兵甲之无所出欤?钱粮兵器等军用屋子没法供应。郎瑛这话也不是乱说的,他有考古依据,他曾经挖出一块南宋时期的铜牌,宽一寸,长两寸,这是奥运会运动会铜牌吗?非也,是临安府的临时货币,抵三百文钱,郎瑛由此猜测:宋政府南渡,拮据到实在没办法了,拿这个当货币来补救财政上的困境,铜牌相当于当时的交子会子之类的货币:必南渡国穷,救补通变之物,交会钞引之类。拿着鸡毛当令箭,拿着牌子当钱用,政府的货币危机,可想而知。

所以,郎瑛推论:如果继续用兵,则将导致经济上的崩溃,政府破产,更早亡国:急于用兵,徒促沦亡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