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毕京京: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论五大发展理念
点击:  作者:毕京京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6-02-19 08:29:39

 

 1.webp.jpg


  【原编者按】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五大发展理念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无论是对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预期、稳信心、稳增长,培育发展新动能,还是对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鲜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是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深入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当代中国战略目标和最大客观实际为基本依据

 

  五大发展理念,是将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目标与基本国情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相对照而提出来的,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而提出来的。

 

  关于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战略目标”“共同愿景”“时代主题”“最大公约数”,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目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些重要论述,清楚地表明实现小康梦、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不能凭空实现,必须有一定的依托和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和时代特征。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中的较高阶段,是正在逐步从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爬坡过坎阶段。爬坡过坎,就是要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特别是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相当突出。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明确发展理念、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决策部署提供了基本依据。

 

  基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梦、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就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更高发展水平跃升,就要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冲刺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布阵筑基,这就必须适应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新的变化,特别是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于是,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创新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开放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发展就是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现共建共享,同时使国家发展获得深厚伟力。

 

  “为民、担当”的执政理念的延伸拓展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当代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入理解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首先要从“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执政理念谈起。在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一执政理念,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全过程,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其中的关键词就是“为民”和“担当”。为民,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担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支撑点和着力点。为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进而生发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体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就是用这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对治国理政进行谋篇布局。比如,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就是用五大发展理念对治国理政进行谋篇布局的范例。理念在理论、纲领、规划等中居于灵魂地位,具有统摄作用。《建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灵魂,用以贯穿全篇,不仅使《建议》有魂有体、魂体相符、魂强体健,而且使我们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部署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必将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要求等迈上新台阶。实现了这些新跨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得到了真正落实,该担当的责任就得到了真正的担当。

 

  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整体。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只有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

 

  推动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所应遵循的经济规律,一是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二是新常态下的经济规律。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客观上要求我们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引导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围绕创新发展优化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活动集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形成发展新动力,进而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才能形成发展整体优势,才能真正推动科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推动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发展遵循自然规律,要求我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动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运行同样有其规律。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人又是社会之人,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就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注重民生改善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发展遵循社会规律,要求我们树立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才能实现与国际社会相联动的包容性发展。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人民满意的包容性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国防大学副校长、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来源:经济日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