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名熟悉欧洲外交情况的知情人士13日对《环球时报》证实,德国领导人默克尔密切注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大国关系的动态。据报还称,德国总理默克尔确实有意近期迅速率团访华。而从时间表上考虑,德国总理默克尔似乎不太可能有机会在习近平主席10月访问英国之前访问北京。不过,她不会拖延,她会在近期以最迅速的方式率团访问北京,推进中欧关系与中德关系,预计默克尔的外交行程会在60天内具体安排好。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近日也表示,默克尔可能还将于今年再度对中国进行访问。 他强调说,今年6月,李克强在访问欧洲期间,还曾致力于推进将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同欧盟的3150亿欧元的“容克投资计划” 进行对接。
9·3阅兵,德国派了前总理和驻华使节,规格并不高。某种程度上说,这有些对不起多年来中国对德国经济的支持和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那么,为何9·3阅兵后不久,默克尔又急吼吼地要访华见习总和李总呢?
事实上,中德两国领导人最近互访非常频繁。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2014年7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2014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正常情况下,默克尔今年访华是不太合适的。9·3日前,考虑到中国9·3阅兵,若默克尔不打算出席,那就不能向中国表示要访华的意愿,否则中国安排在9·3日会很尴尬。但是,9·3阅兵后,如果默克尔想访华,就又得看中国领导人的时间安排和情绪。而且,刚刚阅兵完就协调访问,感觉上也不太好,若非有非常合适的理由,中国可能会刻意推迟。所以,一般情况下,在这种时候相关国家都会把时间往后推一推,避免尴尬(除非有既定安排,譬如习总9月访美和11月访问英国都是早有的安排)。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默克尔还要放低姿态急切地要求访华,那么这背后就一定有比较值得人玩味的文章。
在占豪看来,默克尔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有四:
一、习总访美、访英的影响。
毫无疑问,就双边关系而言,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外交是世界外交国与国之间最重大的外交事件。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前国际局势极其复杂的现阶段,习总访美无将是一次历史性事件,对国际政治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虽然,近期美国媒体放出一些对华不那么友好的言论,但美国政府在发言时都会非常谨慎。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则在前几天放出预期,称习总访美将很有可能给世界带来“惊喜”。这个惊喜意味着,中国和美国在第三次“习奥会”上,完全有可能出现大的战略妥协。
中美在战略上妥协,中国底线实际上早已放得非常明确,中国不可能在战略上做出重大让步。美国呢?一方面遏制中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又不能和中国撕破脸,还要和中国进行妥协、合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美妥协的空间从哪里来?中国总理曾在今年5月克里访华时提出,中美应进行“第三方”合作,这意味着中美妥协可能是以交换外部利益进行的。
针对这一点,日本最近非常紧张,舆论上不断挑拨中美关系、制造杂音,破坏习总访美的友好气氛,其根本原因就是担心中美交换日本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德国虽然不可能如日本那样急切和紧张,但一定也会担心中美会拿什么来交换,以什么来妥协。中美的合作与妥协,关系到德国和欧盟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如此一来,德国作为欧盟的最主要掌舵者,不可能不关注中美妥协内容,并希望赶紧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更加直接和深入的沟通。所以,默克尔此时急着访华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当然,习总今年10月将访问英国,中国元首访问完美国后接着就访问英国,考虑到英国和美国有特殊关系,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又比较特殊,作为欧盟的最重要掌舵人的德国领导人,一定希望不太落在英国后面与中国元首沟通。默克尔准备在习总访问完英国后立刻能访华,并与中国的元首和总理进行深入沟通,就是为了避免在未来外交及对华合作方面产生偏差或错过时机。
二、中德、中欧深化合作的考量。
中国和德国在过去两年领导人访问频繁,合作也非常多,深化速度很快。在习总访美后,作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一方力量,德国一定希望能更早一些通过互访加深德国、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别忘了,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欧盟、德国和美国是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双方有竞争关系。这种值得人玩味的关系,促使默克尔在此时有更迫切的访华需求。
三、争抢“一带一路”战略先机。
“一带一路”战略显然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合作最具可行性的国际战略,这一战略对中国和欧盟都会产生巨大的利益预期,中欧、中德会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然而,在这一战略中,德国与欧盟主要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能够越早、越多地和中国决策层进行沟通协调,对德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角色会有利。
四、中东局势的风云突变。
在中国完成9·3阅兵,中美领导人即将会面之际,中东风云突变。俄罗斯已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叙利亚,并已与伊朗合作在叙利亚展开军事行动。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9月10日报道称,伊朗一支战斗部队已经部署到位,以保卫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政权。这在已持续4年的叙利亚内战中尚属首次。与此同时,俄罗斯最近几周已经开始频繁向叙利亚运送物资和人员,据报道已经有了新的军事部署。另外,在也门,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已经聚集了一万多地面部队,准备在也门与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胡塞武装进行决战。
这些变化都表明,中东局势已越来越紧张,美国和俄罗斯已到剑拔弩张,濒临摊牌的地步。作为这个世界最主要博弈四方中的两方,中国和欧盟保持密切沟通是有必要的。但是,相比欧盟,中国与俄罗斯是全球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且即将在9月进行中美元首会谈,这意味着中国相对于欧盟心中更加有底,更从容。默克尔作为欧盟最重要、最稳健的代表,一定希望和中国领导人及时沟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叙利亚问题上,法国、英国是主张赶紧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而德国则意见保守。当然,对欧盟来说,这种双簧也有利于未来欧盟根据形势随时做出调整。
西欧国家都是很现实的,9·3阅兵一个西欧领导人也未出席表明,他们在意识形态、政治上一定会和美国站在一起,这代表着整个西方的意识形态利益。所以,在政治上我们不要对西欧国家有太多的幻想,虽然他们不会像对待俄罗斯那样对待中国,但那也只是程度不同、条件不具备而已。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欧盟和美国之间也有巨大利益裂痕,在安全、经济和政治上都存在不小的分歧。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上,美、欧分歧很大。这种分歧,实际上已严重到影响国家的经济战略和外交战略。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面对中国张开怀抱欢迎相关国家加入亚投行时,西欧国家无一例外地抛开美国的反对意见,全部积极加入了亚投行。这一切,都是利益使然。
对中国来说,最佳的态度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政治态度上,对西欧国家不要抱太大的幻想,不要寄望他们会对中国如何,在中美之间如果一定要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美国。但是,在经济利益上,我们也不要低估西欧国家与美国的分歧。只有客观地看待和分析中欧关系,才能充分利用美、欧在经济领域的分歧,才能进一步扩大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并最终在政治上更加影响欧盟。中国这么做,将更加有利于国际政治的平衡,也更有利于中国对外的战略的推进。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国际关系,既不能简单绝对地划设阵营,也不能不分敌我地盲目信任,我们应该更智慧地面对这一切,尽最大的能力寻求空间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我们在未来的大国崛起中才能如鱼得水和事半功倍,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大国战略,促使我们更加快速地完成复兴。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