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乌镇峰会专家谈:将“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
点击:  作者:吴世忠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5-12-18 09:51:50

 

 

         互联网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是人类自行创造的全新世界,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成为这个人为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投身其中,而难以置身网外。无所不在的网络连接与相互交流能够消除隔阂、冲破壁垒让人类更加亲切和紧密。不加管控的信息流动和网络扩张,又会带来动荡,滋生风险,让我们面临威胁和挑战。习总书记指出,“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并强调,“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为此,第二届“乌镇峰会”,承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基本思路,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题。这就需要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能与时俱进、与网俱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企业主体、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作格局。在今天这个“数字丝路,合作共赢”论坛上,我想与大家分享的观点是,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努力将“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让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

  人心齐、泰山移。把“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首先要凝聚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前,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我们在享受网络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必须承受网络安全之疼。在未来的“数字丝路”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活动都将通过网络而流动,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的地理环境变得一样至关重要。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面临严峻威胁,网络犯罪、网络恐怖、网络谣言等问题日益猖獗,必然干扰和破坏各国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甚至威胁到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今年910月间,中美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等执法安全领域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成功举行了网络反恐演习;中英签署两国首个网络安全协议。世界各国已深刻认识到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把“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其次要依法治网、建章立制、管控风险。制定合适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是避免安全风险,建立“平台丝路”的有力措施。与“驼铃驿站、千里迢迢”的古丝绸之路相比,“弹指一挥间,天涯若比邻”的“数字丝路”需要更加复杂、综合和多元的安全政策。网络的开放性、渗透性越广,决定信息安全政策的外部因素就越强;网络的连接性、交互性越大,信息安全政策的利益相关方就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平安丝路”建设中的问题,越是复杂疑难问题,越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探寻解决之道。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网而异。一是政策与法律层面,网络治理需要有国际视野,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网络空间的新特点、新变化、新现实。管理内容要能包容网络化生活及智能型生产的进步和创新。二是产业和市场层面,犹如古丝绸之路一样,繁荣发展是硬道理,平安和谐是总需求,这也是信息安全政策法律的基本着眼点。有关市场开放与产业发展的管理政策,应该对企业的安全义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政府的采购政策和依法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和优化,满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三是技术与产品层面,如果说古丝绸之路是人类全球化历史长河中辉煌壮丽的一页,那么我们即将建设的“数字丝路”无疑将揭开全球化贸易的新篇章,其势锐不可挡。网络信息科技的两用性客观存在,放心使用的关键在于可控,可控之后才有可信,这是信息安全政策在技术层面的立足点。“数字丝路”建设各方需要加强对风险隐患的分析与评估,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联合管控、技术标准的国际接轨、应对新风险、新威胁的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把“数字丝路”建设成“平安丝路”,还需要平衡责权利,协同共治、责任分担。应处理好发展与安全、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理清自主、可控的轻重缓急,以适应“数字丝路”数据存储和应用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满足跨地域甚至是跨国界数据流动的新需求,清晰界定“平安丝路”的责权利关系。一是要尊重主权。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个人拥有还是国家所有,都要纳入到主权范围里面来考虑。二是要明确治权。“数字丝路”建设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具体实践,直接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众多企业、广大民众的数字资源和虚拟财富,有效治理至关重要。三是要分清责权。“数字丝路”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安全风险也存在于数据的生成、流动、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之中。建设“平安丝路”要有明晰的政策界定,从技术思路、产品开发、用户使用、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均应分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网络发展充满未知,安全风险难以避免。只要我们始终秉承“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开放、促进共享、创新应用、确保安全,就必然能够将“数字丝路”建设成为“平安丝路”,促进网络空间繁荣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党委书记 吴世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