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民生幸福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但一个较长时期以来,国企形象建设处于短板状况,未能根本好转。尤其是在国企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的今天,亟需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盼,树好我国国企的应有形象。
树立良好的国企形象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本轮改革初期就强调,国企通过改革不能削弱而要加强,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树好国企形象,是一项根本性、紧迫性、战略性的建设任务。
首先,是体现中国国企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根本需要。由于基本制度不同,支柱性的中国国企与辅助性的西方国企不可等量齐观。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财产,是公有制根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市场主体。要让人民认可我们的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所系,那就必须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国企形象,并且不是大话空话,而是深切实际的感受,使国有企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其次,是扭转“形象危机”、优化改革环境的现实需要。直面实情,说当下我国国企仍面临“形象危机”,并不为过。深化改革三年了,在很多民众的意识里,一提到国企,还是官僚、腐败、垄断、低效的印象。其实,这不符合当今国企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国企的重大历史贡献、重要地位作用做过高度评价,有全面透彻的阐述,并再三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但整个舆论领域,深入具体现实的宣传还跟不上。近年虽有马克思主义学者写了一些文章,社会舆论对国企的负面评价并没有明显改观。究其直接原因,一是媒体宣传片面。只要讲国企改革,关注的热点,几乎总是国企存在什么问题,看不到多少国企过去和现在成绩的正面宣传。特别是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机,“国企低效论”卷土重来,为“国退民进”制造种种“依据”,完全是荒谬不实的。二是专家解读扭曲。不少精英人士解读国企改革,往往避而不谈国企有什么必要性优越性,有什么发展成就和贡献,好像国企存在就是问题,要靠私资外资才能救国企,国企被私有化才是改革出路。三是国企自我宣传底气不足。有关部门和国企自身,不敢大张旗鼓宣传国企的制度优势和力量优势,宣传为国为民的担当和贡献,更不敢宣传国企在改革中有什么“做强做优做大”的成绩,只敢宣传国企怎么收缩退出、让权让利,这反映出对改革目的和方向把握是迷惘的,理不直,气不壮。这种被动局面若不扭转,不可能为国企深化改革、发展壮大创造健康有利的环境。
同时,也是担当新形势下党所赋予历史重任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使国有企业成为“一个依靠力量、五个重要力量”的新定位、新要求。“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一个“最”字,何其了得?是将党和国家的政治命运和经济命运系于国企一身,责任如天、无可替代!从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五个方面定位的“重要力量”,是“依靠力量”的具体展开,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天降大任于国企也”的战略使命要求。这说明,今后若干年我们党要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的斗争背景下,领导人民完成新的伟大历史跨越,中国要由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要实现人民共富、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要依赖国企发挥好顶梁柱作用。
所以国企形象好不好,不是孤立的某个企业或企业领导怎么样的问题,而是事关根本制度、政治大局和宏观战略的大问题。各方面都应该重视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国企形象建设。
当前国企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形象?
当前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和转型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企表现如何,举足轻重。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看,需要国企展现一个在改革发展中敢担当、有作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好形象。
一是做强做优做大的改革进取形象。要不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是一个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可随意选择的问题,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决定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改革总目标,他一再强调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的突破口,但“混改”本身并不是目的,不能“为混而混”、“一混了之”。中央明确,“混改”必须从实际出发,“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而且不仅要“混进来”,还要“混出去”,目的是要“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但现在公众通过各种媒体所接受到的国企改革消息,几乎与“做强做优做大”不搭界,反而好像把国资股权“混”少了、把国企“混”没了,就是改革成绩,不然就不是改革;国企引入私资放弃控股权的实例不少,而国企混出去控股私资的一例未见。如何证明国企是“做强做优做大”了?广大群众怎么会认可这样的改革形象,这不是进取,而是萎缩,给人民带来的不是信心,而是担心。
二是积极主动作为的竞争主力形象。国企承担着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责任和制度责任,是代表全民利益的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其经济效益水平和财政贡献水平,对国家对人民至关重要。所以国企在改革中不能退出效益高的竞争性行业,只干“赔本买卖”,而应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增强活力,实现资产运营优质高效、保值增值,为国家多交税利,为社会多做贡献。在经历近40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速度放缓、矛盾叠加深化的风险和挑战,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困难也很大,要解决问题,关键靠国企的主导、核心和带动作用。人民群众希望国企危难关头更显英雄本色,无论是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还是创新发展、驱动转换,都能够顶上去、带好头。应对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风险、挑战和机遇,更需要以央企为主的大型国企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带头实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当好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领军力量。
三是治理科学先进的制度示范形象。中国国企理应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企业文化和先进企业制度的代表,成为非公企业的学习榜样。这些年国企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管理体制官僚化、经营机制不完善、产权约束不规范、腐败漏洞多等,影响了声誉,有必要通过深化改革,规范和完善治理结构,既提高活力,又制约腐败,树立起良好形象。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深刻汲取过去国企改制中食洋不化、生吞活剥、照搬西方公司制模式带来党的领导削弱、民主监督落空的严重教训,坚持”制度自信“,走切合中国实际的路子,把党的核心领导、职工民主管理等制度优势与适应市场的公司治理体系有机融合,建成真正能够代表先进、符合人民利益和意愿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科学决策、良性发展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去影响和带动其他企业。
四是无愧执政骨干的企业领导形象。这些年国企领导干部中出问题的不少,有的非常严重,查出的问题触目惊心。这是让社会民众对国企领导普遍不看好,也不大信任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国企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这个定位非常重要,破除了多年来企业干部特殊论,好像党规党纪管不着;又强调国企领导人员肩负经济领域治国理政的重大责任,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五条标准。人的因素是决定因素。人民群众希望看到国企领导干部树立新的形象,不是“老板”,也不是“官僚”,而是一心为公、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好领导,能够坚定信念、任事担当,把党的要求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如果一遇困境,就想把企业卖掉,这样的国企领导肯定是不合格的!
既要干好实事,又要搞好宣传,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国企形象建设,既有怎么讲的问题,也有怎么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毛主席的话说,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一方面,事实胜于雄辩,怎么做比怎么讲更加重要。群众更加看重你怎么做,做本身也是宣传,而且是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另一方面,宣传也不可或缺、非常重要。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舆论的导向力、影响力不可小视,好的舆论是国企发展的“推进器”,不好的舆论会成为灭杀国企的“软刀子”。所以二者应该良性互动,配合协同,相辅相成。
必须在确保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国企改革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必须按照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精神,按照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去讲、去做,这是大前提。不能让群众产生一种感觉,做强做优做大国企,总书记讲的很好,中央政策指导文件写的很好,但落到具体部门、地区和企业,做的好像不完全是那么回事,甚至连企业自己的人员也觉得,说的一些大话空话与实际工作部署对接不上,那就成为最失败的形象建设。
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推动和监督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列举了诸多针对国企的奇谈怪论,如大谈“国有企业垄断论”,宣扬“国有企业与民争利”,“国企是不堪的存在”,鼓吹“私有化”、“去国有化”、“去主导化”,操弄所谓“国进民退”、“民进国退”话题等,一针见血地进行了批判。他强调指出,各种敌对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重点拿国有企业说事,恶意攻击、抹黑国有企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把国有企业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还怎么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还怎么坚持?共同富裕还怎么实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还怎么巩固?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想清楚,国有企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想清楚,不能稀里糊涂跟着喊口号,更不能中别人的圈套!用什么样的舆论宣传为国企改革服务,如何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实践,应该和总书记对对表,防止“歪嘴和尚念歪了经”。
对改革发展的实际成效,要及时有效地跟进宣传。要客观评价目前我国国企的经营效率,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今天的国企早已不是改革初期状况,经过市场经济大浪淘沙,虽然数量不多,但无论其社会效益水平,还是企业技术、管理和经营水平,都要比私企高出不止一个档次,根本不存在国企比私企低效的普遍性。一些学者用私企的效率标准片面进行实证分析,在貌似公正的数据包装下断言国企低效,是不全面不客观的。我国国企要追求企业利润和效益,还要承担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更多责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起来看,国企的整体效益比私企要高得多。而且衡量企业资产回报率高低,不能光看企业的单位资产创造多少净利润,还要看回报的利润给了谁。是回报给私人老板,还是回报给国家和人民,对于一国经济振兴、强盛和全面协调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即便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换时期,也要看到大部分国企的绩效表现是好的,当下能够为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提供坚强支撑的,正是大批好的国企,而绝非私企。我们应该多宣传国企在困境中自觉担当、主动调整、改革增效、发展壮大的事例,让人民群众在国企身上看到希望和力量。
国企怎样塑造新的形象?
说到底,关键是国企怎么改,怎么做?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心里有明镜。当前特别需要重视的有几点:
——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把握正确的国企改革方向。深化国企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次数之多、容量之巨,反映出对国企的重视程度之高、问题针对性之强、涉及面之广、要害把握之准、内涵之丰富,都是我党历届中央领导中前所未有的,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内容完整、逻辑严密、思想精深、实践管用的科学体系,对于中国特色国有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创新,是深化国企改革根本性的科学指南。国企改革存在一些乱象,说到底是因为思想并不统一。有的部门、地区和企业的做法,实际上偏离了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舆论质疑和负评价很多。改革是要为发展服务的,影响国企发展的私有化改革,不但不会给国企形象添分,相反,只会严重败坏国企形象。所以当前亟需抓紧系统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这是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进改革的有力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国企及其领导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以习近平国有经济思想为武器,正本清源、扶正纠偏,为端正改革方向提供根本依据和指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正视矛盾困难,积极主动转型发展,不要在改革浪潮中失去发展壮大国企的初心和定力。应当看到,在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国际市场低迷、国内矛盾叠加的情况下,部分国企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负债加重、经营困难的低效甚至亏损状况,只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是整个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后必然经受的阵痛。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直线前进,在市场竞争选择中经受效率水平的波动和曲折不足为怪,不能由此否定国有企业被长期历史所证明的宏观上和微观上的经济高效性。深一步探究,部分国企今天遭遇的是全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局面,造成这种结构失调状况,是与过去一些年政府扩张性宏观政策和扭曲的产业政策引导分不开的,对于国企本身,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力”影响。应该把政策引导责任与企业效率责任分开,尽量减少让国企为政府“背锅”“买单”的现象。对受困国企,政府不能甩手不管,简单推给市场、一卖了之,而应积极扶助、科学引导,多方努力、共渡难关。国企自身也应不忘初心、自觉担当,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力量,调动主人翁责任感积极性,同舟共济、集智聚力,在结构调整中该转主动转,该组积极组,大家砥砺图强、共同奋斗去实现转型升级目标。要防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化解过剩产能简单变成消化国企,把暂时遇到困难的国企都当作“僵尸”处理。如果国企是“僵尸”,变成“私企”就不是“僵尸”吗?如果变成私企就能搞好,国企自己为什么不能搞好?有的国企总结宣传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就是为“僵尸企业”找到合适的“墓穴”,通过混合制改革不断“深度调整”,把一开始国资控股变戏法式成为私资控股,难免让人感到诡谲。难道国企扭亏就靠私有化?难道搞“混改”私资不控股就不算改革到位?既然搞成私资控股的企业,那还算什么国企改革,不就是“把国企搞没了”!这样的“改革”结果,到底是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还是在放大私人资本功能?
——把国企领导干部队伍搞坚强,这是关键。在当前转型发展困难多、反腐纠风压力大的形势下,一些国企领导不愿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比较突出,习非为是的乱作为问题也依然存在。比如贯彻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有的国企领导干部仍停留于个人说了算的“老板”思维,关心的是今后谁当“一把手”,有的还规定今后党委书记都是企业“二把手”。有的躺在现有官位上维持观望,宁可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坐失企业有利发展机遇,也不做对个人没有利益的事情。这种状况令人担忧,如果长期的改革迷惘和利欲诱惑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一代国企人的心志,患得患失成了正常思维,那就离“执政骨干”的要求太远了!领导队伍素质不行,一切都是空话。要整顿国企领导干部队伍,用实际工作成效考核选用干部,把真正有觉悟、能担当、懂经营、敢作为的人才用到领导位置上,拿出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成果。
——树立正确导向,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从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官方媒体和研究机构,到国有企业自身,要“一盘棋”统一部署,协调发声,形成合力,理直气壮地为国企正名、撑腰,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说话。要注重用事实说话,按照党和人民的期盼,重点调研和突出宣传一批我国国企改革发展的正面典型和优秀企业领导人,让老百姓像认识华为、了解任正非一样,认识和了解中国国企的先进榜样。要大力表彰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有功之臣和有功单位,而千万不要谁敢于卖国企就把谁当作改革典型来宣传。要注意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和技术手段,拿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有感染力说服力的宣传成果,以扩大传播影响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国企理论宣传特约研究员;本文主要部分发表于《红旗文稿》2017年第6期,此为作者【原创】全文,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