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波澜壮阔,在他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中,有许许多多让人悠然想往的片段,其中,长征路过六盘山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幕。
1935年10月,万里跋涉之后,红军在10月7日的下午翻越六盘山,当此之际,秋高气爽、天清气朗,主峰四望,天地一片苍茫。身临此境的人无不大起感怀,而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又有怎样的感受与体会呢?
他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就是说,在西风漫卷、天高云淡的六盘山主峰之上,红军北上,鸿雁南飞,而毛泽东则站在那里久久地、痴痴地凝望那南飞的大雁,直到它们消逝在遥远的天际……
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也许,此时此刻,他已心飞故国,魂归那块红色的土地,深深地惦念那些仍在那里浴血奋战的战友以及受苦受难的人民,这里面还有他自己的亲兄弟……
也许,他还想起了一路上壮烈牺牲的勇士们,为了能有今天“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数万英烈永远长眠在万里征途之上,可以说,万里长征万里尸骨,一路烈士一路血。从今以后,伴着他们的只有冷月、凄风和苦雨,此时此刻,也只能依凭南飞的大雁来寄达哀思……
也许,看着南飞故土的大雁,感受西风漫卷中一丝凛冽,在“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肃杀氛围中,他还想到了今后的出路,想到革命事业的前途。“何时傅住苍龙”。前路漫漫,未来难期,放眼望去,长征出发时的浩荡队伍,如今只剩几千人,如细绳般蜿蜒在苍茫无尽的六盘山间,这情形仿佛如同当年,率领队伍上井冈……
但不管怎么说,毛泽东在这个时候既没有写日记,也没有发表政治演说,而是再一次展现了他的诗人气质,写下了一首《清平乐?六盘山》。众所周知,凡诗人都是情感丰富的人,而毛泽东则是一个大诗人,这位一生都波澜壮阔的大诗人,一定有一个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其实,任何人的内心世界都包括思想与情感两个部分,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这是他作为政治家与革命导师所具有的品质,这一品质是如此地突出和伟大,以至于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他情感世界的深邃,也许,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他也只能自觉地把自己对人生的诸般感怀深藏于心,只能在有限的诗文中做相当有限的表达。以笔者对毛泽东主席的了解,在他所留给后人的文献中,有关个人情感的部分比例实在太小。
这应该算在一个历史的遗憾。因为笔者坚信,毛泽东内心世界中的情感部分也一定博大精深,并且同他的思想一样,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极高境界。人生越老感怀也就越多、越深,四十年后再读毛泽东的诗词,理解与领会也年轻的时候截然不同,就以这首《清平乐?六盘山》而论,年轻的时候对于“望断南飞雁”一节可说毫不动心,所激情澎湃的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年老了,再次捧读,仅只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就足以令人如醉如痴矣!因为就某种意义而言,现如今笔者又何尝不是有那么一点“望断南飞雁”般的苍凉心境呢?遥想当年,秋风飒飒的时节,六盘山峰,一位万里跋涉而至此驻足的领袖,目送远飞的大雁,遥望南国云天,这是怎样一副动人的历史画卷啊!即或是这支队伍的历史到此就戛然而止,中国的历史也会因此而写上浓浓的一笔……
古往今来,南飞的大雁从来都被人们寄托以无限的情感,雁南飞从来都要拨动起感情的心弦,鸿雁传书一直都是脍炙人口的佳话。此次此刻的毛泽东也不例外,也对此寄以无限的感怀,但同时,他的情思却超越了思乡怀亲,也超越了羁旅伤感,他的诗作足以证明,在古往今来一切望断南飞雁的人们当中,毛泽东无疑是最富情感的一个,同时也是最伟大的那一个。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