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理论资料 > 阅读信息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
——论无产阶级专政和过渡时期的阶级斗争
点击:  作者:综合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发布时间:2016-06-11 10:04:10

 

1.jpg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八七五年四——五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第三十一页。

 

  十分确切地由整个发展论和全部科学证明了的首要的一点,也是从前被空想主义者所遗忘、现在又被害怕社会主义革命的机会主义者所遗忘的那一点,就是在历史上必然会有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别时期或特别阶段。

       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九一七年八一一九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第四四五——四四六页。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换句话说,就是已被打败但还未被消灭的资本主义和已经诞生但还非常脆弱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九一九年十月)。《列宁全集》第三十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八十七页。

 

  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非常复杂,但本质是一个,不管怎样,所有这些国家总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多种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九一七年八一一九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四○○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看做相当长久并充满革命搏斗和国内战争的时期,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在这个时期内采取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和组织上的种种必要措施,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社会、没有阶级的社会、没有国家的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的旧社会。

      斯大林:《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一九二七年九月)。《斯大林全集》第十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八十七一八十八页页。

 

     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是漫长而复杂的

 

  工人阶级知道,他们必须经历阶级斗争的几个不同阶段。他们知道,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这里不仅需要改变分配方法,而且需要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或者勿宁说是使目前(现代工业所造成的)有组织的劳动中存在着的各种生产社会形式摆脱掉(解除掉)奴役的锁链和它们的目前的阶级性质,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的合作。他们知道,这个复兴事业将不断地遭到既得利益和阶级自私的反抗,因而被延缓、被阻挠。他们知道,目前“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自然规律的自发作用”只有经过新条件的漫长发展过程才能被“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所代替,正如过去“奴隶制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和“农奴制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之被代替一样。但是,工人阶级同时也知道,通过公社的政治组织形式,可以立即向前大步迈进,他们知道,为了他们自己和为了人类开始这一运动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初稿》(一八七一年四——五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版,第五九四页

 

  社会主义的伟大创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几十年来考察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长,清楚地看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过长期的分娩痛苦,经过长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摧毁一切旧东西,无情地消灭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团结全世界的工人,全世界的工人则应当联合自己的一切力量来保证彻底的胜利。

      列宁:《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一九一八年一月)。《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四四二一一四四三页。

 

  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的基础。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因为改组生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根本改变生活的一切方面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方式经营的巨大的习惯力量只有经过长期的坚忍的斗争才能克服。所以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时期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列宁:《向匈牙利工人致敬》(一九一九年五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第三五一页。

 

  即使从资本主义社会走上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任何一条道路,也必须经历一个实行社会主义的统计和监督的过渡时期,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所需要的过渡时期就愈长)。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一九二一年十月)。《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四十三页。

 

  不应该把无产阶级专政,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看做瞬息即逝的时期,看做一批“最革命的”法律和法令,而应该把它看做充满国内战争和国外冲突、顽强的组织工作和经济建设、进攻和退却、胜利和失败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这个历史时代所以必要,不仅是为了创造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而且是为了使无产阶级有可能:第一、把自己教育并锻炼成为能够管理国家的力量;第二、按照保证组织社会主义生产的方向来重新教育并改造小资产阶层。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九二四年四——五月)。《斯大林全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六年版,第九十九页。

 

     社会主义是刚刚从资本主义里面产生出来的,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它在各方面还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和痕迹

 

  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但是这些弊病,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在它经过长久的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出来的形态中,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八七五年四一一五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二十~二十二页。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一八七五年四一一五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二十二——二十三页。

 

  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在科学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马克思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来“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些解释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他在这里也始终应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发展学说,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马克思没有经院式地臆造和“虚构”种种定义,也没有从事毫无意义的字面上的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而是分析了可以表现共产主义在经济上成熟程度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共产主义在经济上还不可能是完全成熟的,还不能完全摆脱资本主义的传统或痕迹。

      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九一七年八一一九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四五七页。

 

  社会主义是直接从资本主义里面长出来的社会,是新社会的初级形式。至于共产主义,它是这种社会的高级形式,这种形式只有在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时候才能发展起来。社会主义的前提是在不要资本家帮助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是在劳动者的有组织的先锋队即先进部分施行最严格的统计、监督和检查的情况下共同劳动;同时还应该规定劳动量和劳动报酬。这种规定所以必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遗迹和习惯,如劳动的单独进行、对公共经济的不信任以及小业主的各种旧习惯等等,这些在所有农民国家中都是占统治地位的。这一切都是同真正共产主义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我们所谓共产主义是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关,不拿报酬地为大家工作已成了普遍的现象。

      列宁:《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列宁全集》第三十卷,第二五页。

 

  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取酬。我们党看得更远些:社会主义必然会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而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列宁:《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一九一七年五月)。《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第六十三页。

 

  所以我们说:我们要争取的平等就是消灭阶级。因而也要消灭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这正是我们的目的。工农之间还有阶级差别的社会,既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解释社会主义这个字眼,是可以把这种社会叫做社会主义社会的,但这是一种诡辩,是字眼上的争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争论字眼是没有必要的。有一点很清楚:只要工友之间的阶级差别还存在,我们就谈不上平等,就不能不加以防备,以免帮助了资产阶级。

      列宁:《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一九一九年五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二二二页。

 

  要是对于共产主义社会做一个简略的解剖,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甲)在那里不会有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而只会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乙)在那里不会有阶级和国家政权,而只会有工业和农业的劳动者,他们将成为劳动者自由联合体,在经济上自己管理自己;(丙)在那里按计划组织的国民经济,无论在工业方面或在农业方面,都是以高度技术为基础的;(丁)在那里不会有城乡的对立,不会有工业和农业的对立;(戊)在那里产品将按旧时法国共产主义者的原则实行分配,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己)在那里科学和艺术将获得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可以达到全盛的境地,(庚)在那里每个人将成为真正自由的人,不必为糊口而操心,也不必迎合“当代有权有势的人”。

 

  如此等等。

 

  显然,我们距离这样的社会还很远。

      斯大林:《和第一个美国工人代表团的谈话》(一九二七年九月)。《斯大林全集》第十卷,第一一七~一一八页。

 

 

      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直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为止

 

  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任务却是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都消灭掉,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无产者的联合不仅在一个国家内而且在世界一切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内都发展到使这些国家的无产者间的竞争停止,至少是直到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了无产者手里的时候为止。对我们说来,问题不在于改变私有制,而在于消灭私有制,不在于掩盖阶级矛盾,而在于消灭阶级,不在于改良现存社会,而在于建立新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一八五○年三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二九二页。

 

  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间断革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把这种专政作为必经的过渡阶段,以求达到根本消灭阶级差别,消灭一切产生这些差别的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改变一切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观念。

      马克思:《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八五○年十一—十一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一○四页。

 

  协会的宗旨是推翻一切特权阶级,使这些阶级受无产阶级专政的统治,为此采取的方法是支持不断的革命,直到人类社会制度的最后形式——共产主义得到实现为止。

      《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一八五○年四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六○五页。

 

  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对于从封建制度中生长起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来说,还在旧制度内部,新的经济组织就逐渐形成起来,它逐渐改变着封建社会的一切方面。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却处在完全另外一种情况中。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里除破坏任务以外,还加上一些空前困难的新任务,即组织任务。

      列宁:《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一九一八年三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第七十七页。

 

  正是在资产阶级被推翻以后,阶级斗争才具有最尖锐的形式。所以那些用资产阶级既被推翻事情就告终结的说法来自欺欺人的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是毫无用处的。事情只是开始,而不是完结。

       列宁:《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一九一九年五月).《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第三一九页。

 

  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可以归结为下列主要的五点:

 

  (一)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在较为现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已经具备时开始发生的,这种形式在公开革命以前就已在封建社会内部生长并成熟了;无产阶级革命却是在现成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没有具备或几乎没有具备时开始发生的。

 

  (二)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夺取政权,并使这政权适合于已有的资产阶级的经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却是在夺取政权以后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

 

  (三)资产阶级革命通常是以夺取政权来完成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却只是革命的开始,并且政权是用作改造旧经济和组织新经济的杠杆。

      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一九二六年一月)。《斯大林全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二十一——二十二页。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