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回声报》1月28日刊登题为《丝绸之路,中国向世界发出新的公开收购》一文,作者为斯坦福大学教授及民主、发展与法治中心主任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称,2016年伊始,一场历史性竞赛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模式间展开,一方是中国,另一方则是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虽然这一竞争不为大众所熟悉,但其结果将决定欧亚绝大部分地区未来数十年的前途。
文章称,大多数西方人明白,中国的经济增长近来大幅下降,从近几十年来的10%降至今天的不到7%。中国政府没有任自己被动下去,而是力图加速将基于有损环境的重工业和转向出口的发展模式过渡到一种以服务业和国内消费为基础的模式。
不过,中国的盘算还具有重要的对外意义。2013年,习近平主席曾宣布一项规模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旨在改变欧亚经济核心。陆地方面包括始于中国西部、穿越中亚并最终抵达欧洲的铁路。海上线路则包括一系列可加强东亚国家和内陆国家间海上运输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因此,亚洲国家将有可能通过陆路运送其产品,而无需像今天这样跨越两个大洋。美国早些时候拒绝加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旨在为这一新丝绸之路计划筹措资金。
文章称,事实上,“一带一路”标志着中国彻底改变对外政策。它首次试图向其他国家出口其发展模式。当然,中国企业近10年来还没有等到该计划就已经在拉美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表现异常活跃,它们投资原材料、采掘工业和将其成果运往中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但是,“一带一路”还有的雄心,其目标就是发展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并拉动其消费者需求。中国人并没有亲自采掘原材料,而是力图将其重工业转移到一些不太发达的国家,旨在增加自己的资金收入和确立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中国的发展模式不同于西方国家所热衷的模式。它基于国家对基础设施(公路、港口、电子和铁路及机场网络)的大规模投资,进而为工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发展战略则是优先考虑对公共医疗、女性独立自主、支持全球公民社会以及反腐措施进行大量投资。
和西方国家这些目标同样值得称赞的是,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通过仅仅在这些方面投入而致富。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并且成为东亚其他国家如日本、新加坡,还有韩国所遵循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究竟哪种发展模式会占上风呢?文章称,如果“一带一路”计划满足了中国计划工作者们的期待,那么从印度尼西亚到波兰的整个欧亚地区将在今后一代人的时间里得到改变。中国模式将在中国之外繁荣发展,增加收入和拉动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为中国提供一些出路以替代在世界其他地方停滞的市场。中亚不再是全球经济的边缘地带,将成为中心。
文章称,然而,几个因素促使人们想知道这个新丝绸之路计划是否会成功。迄今为止,中国基于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确实运行良好,因为中国当局能够控制政治环境。国外的情况将会不同,不稳定、各种冲突及腐败将与其目标互相干扰。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和西方国家政府会袖手旁观,坐等中国失败。尽管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战略会在中国国内达到极限,并且可能没有给其他国家带来预期的效果,但它对全球经济增长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文章称,美国或许有可能成为亚投行的创建成员之一;它始终都有可能加入其中,并促使中国在环境、安全和作业方面更多地遵循国际准则。如果不这样,人们就有可能把欧亚地区和世界其他部分地区的前途让给中国和它的发展模式。(编译/卢央央)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