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仅从军事外交层面谈几点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
第一,以平常心来看待中日关系。2012年由于日本“购岛”使中日关系跌入谷底,这些年双方都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两国关系依然处于低迷不振的状态。
我们认为恐怕有“三个不会”:日本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坚持错误的立场不会改变、日本以美制华的战略不会动摇、遏制我崛起的意图不会放弃。这是一个基本判断。
实际上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适应,恐怕是一个历史的进程,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正体现了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问题要处理好。首先要保持好我们的心态,不要期望在某一个时刻中日关系一定会大有起色或者云开雾散,这恐怕不现实,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会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二是要保持定力,不要因为中日之间发生的一些小摩擦或者冲突,而动摇了中日关系的相关工作。
我们感到中日关系实际上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它的破坏力,日方错误的立场、做法,包括日本政府的右倾化,对中日关系的冲击很大。但是另外也有一种稳定力,毕竟我们是两个邻国,相互之间的依存度在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应该说为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注入了积极的因素。
这两种力量实际上处于博弈的阶段,不能期望中日关系有什么大的起色,但是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量维持中日关系的总体稳定,不要使这种关系变得更坏。
第二,在与日方斗争的同时,我们还要采取一种积极的姿态。过去我们经常是由于对方的一些错误做法,可能会采取一些反制措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中断往来、不再接触。
既然是一个常态、阶段性的特征,恐怕就要坚持两手,既要有斗争的刚性,同时也要有保持接触的韧性,不要被一些偶发的事件动摇我们的战略目标。只有接触你才能去了解对方,接触当中才能积极做工作,才能开展有效的斗争。
要稳妥地处理好防务关系。军事防务关系是双方关系的晴雨表,具有快冷慢热的特点。当前中日关系的整体低迷,毫无疑问,防务关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完全简单为不要来往,而且恐怕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当前有两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的重视。一个是海空联络机制,这项工作从2007年提起,目前已经有8年时间了,双方在技术层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并且将我们最初定位的海上联络机制扩展为了海空联络机制。
现在没有落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的“购岛”对机制的实施产生重大冲击。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机制的建立,不仅日方需要,我们也需要。
因为毕竟两国在东海的一些认识是有分歧的,双方的舰机接触频度比较高。既要宣誓各自的主权、主张,同时又要避免发生意外,实际上是需要有规则地对双方的行动加以规范。因为双方都不希望因为小的冲突影响到国家大的外交甚至根本利益。
第三,要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涉日涉军的舆论斗争。现在中日矛盾是常态化态势,在东海海域和海空,中日之间的相互交织应该说非常频繁。
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两个战线,一个是实际军机之间的相互跟踪、监视、侦察、驱离等,这是大家相互之间的你来我往,也算是常态,未来随着海空联络机制的建立,这种行动爆发冲突的危险性可能会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另外一方面,围绕着海空的这些斗争,在舆论方面中日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总结下来,日方在舆论方面,既有法律相关的要求,又有一些实际的做法,比如说,经常性地向媒体发布相关的信息;一旦出现什么情况,上至首相、防卫大臣,下到具体发言人都会站出来回应。
所以,一旦中日之间出现小摩擦,外界往往先听到的是日本的声音。反观我们这一块,这些年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局势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客观来说,我们发布的效率、效益还不够明显,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搞好中日之间涉军涉日的舆论斗争,除了官方多发声之外,专家和媒体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这样一个全介质传播、全媒体融合的时代,在开展舆论斗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努力,也收到了初步成效,但是距离我们的要求,距离全国人民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处于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公众的参与度在加大,这就更需要我们积极加以引导。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