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进而颠覆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很多人并不能正确认识普世价值的政治实质。为此,求是访谈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侯惠勤为我们解读普世价值的相关问题。
视频时长5分56秒
精彩观点:
■ 普世价值是一个关系我们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关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样,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我国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访谈实录:
求是网: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普世价值的内容和实质。
什么是普世价值?
侯惠勤:西方用它们的基本价值理念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由来已久,但普世价值是2008年在中国泛滥之后,才正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话语。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中提出,所谓历史的终结不是说人类不再进化、人类文明不再发展,而是说人类关于政治制度的设计,就在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面前止步了,换句话说,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不可逾越的。
普世价值,就是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它的理念是普遍适用并且不可超越的。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二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它的设计理念不可超越。这就对我国政治制度形成了直接的挑战。中国认为资本主义所谓自由民主制度根本不是人类制度发展的最终选择,必然会被超越,我们肯定有更美好的制度来代替它。
普世价值是一个关系我们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关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普世价值的政治实质
侯惠勤:普世价值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出于一种政治需要。宣扬普世价值的人认为,苏东垮台之后,下一个垮台的就是中国。西方对中国进行制度颠覆的企图从来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对中国实行“接触加遏制”战略方针,一方面与中国接触,与中国做生意,另一方面又遏制中国。它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有效地改变中国、控制中国,中国改革开放一二十年以后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西方的秩序、回归西方的文明之中。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它们认为最根本的问题,一个就是党的领导,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在它们看来,这两条是必须要加紧摧毁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普世价值。它们以所谓人类性来反对阶级性,以所谓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来反对中国特色,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中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到西方秩序之中。
西方加紧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样,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而我国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坚持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西方感到如果不加紧颠覆中国的政治制度、加紧遏制中国,可能就难以控制中国了,但它们又找不到更好的途径,所以就把西方一些的传统理念,经过一定的包装,以普世价值的形式呈现出来。
西方的价值观,尤其它的政治制度和它的政治文明,在今天已经表现出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现在正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以更好的制度将它取代的时候。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我们批判普世价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对不是封闭自己,不是把中国跟人类文明的发展割裂开来,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更好地推动人类的进步,我们不能把自己捆在西方资本主义这艘即将沉没的船上。
求是网:您认为,符合人类发展历史的价值共识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与这些价值共识有何区别?
侯惠勤:普世价值中最容易搞混思想,最容易迷惑人的有两条:一是它打着人性论的旗号,宣扬普世价值就是呵护人性,一再宣传资本主义是最呵护人性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人性,所以最终会走向失败;二是它打着人类价值共识的旗号,通过讨论人类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将问题引向别的地方。
普世价值与人性论
人性是人类特有的本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能够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特性主要是劳动,人通过劳动不断创造自己、提升自己,不断积累自己的文明成果,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人的产生是一个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没有一个原来就既定的人性,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不断地形成、不断地改变、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创造自己,所以人性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观点:不是人性创造历史,而是历史改变人性,人性是人类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所以,资本主义符合的是阶段性的人性,资本主义强调了人的个体性和利己性,在资本主义搞商品经济的时候,它确实发挥了人利己的一面、个体积极的一面。但是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这种人性上的。费尔巴哈曾指出,人的真正的本性不是个人性,而是社会性,人是相互需要、相互依靠、相互依赖的,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性的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制度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着人性不断变化、不断超越,所以人类在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也超越了资本主义阶段的人性,所以人类必然要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全面”,就是人的发展和他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和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自由”,就是人能够不断认识人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所谓“自由”是商品的自由、资本的自由,其个性观是一种个人的独特性,甚至是个人的封闭性,所以资本主义的人性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人性,不能代表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批判普世价值,并不是否定有人性,也不是否定人性的变化、发展,而是要使人性往更美好的方向变化。
普世价值与人类的价值共识
关于人类的价值共识有三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人类作为生命存在而有的基本生理需要,或者称作自然需要。普世价值一定是一种历史的价值,而生理需要或者自然需要是所有生命的需要,因此这不能纳入普世价值。
第二,人类对美好理想和道德的向往和追求。人类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可以超越时代、超越历史、超越阶级。而普世价值追求的是现实制度的建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不是普世价值。
第三,现实中推动我们前进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一方面,时代精神表现为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导向,只是人类不断追求真善美、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所以任何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都只是体现了人类的阶段性成果,绝不代表人类的终极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在各种力量的斗争和比较中,通过交流、交融、交锋逐步形成的,是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结果,因此,它不是普世价值。
上述三类都不是普世价值,第一类人的自然需求不是普世价值,第二类人类对美好未来的理想憧憬和最美好的情感表达不是普世价值。第三类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形成和更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也不是普世价值。
我们批判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等于我们要将自己封闭起来,切断与西方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西方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合理的思想,如卢梭的民主思想等,我们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断加以借鉴学习。
(作者: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