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的建设 > 阅读信息
李方祥:要清醒预见否定毛泽东会导致的政治后果
点击:  作者:李方祥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读》  发布时间:2015-09-10 20:48:19


1.webp.jpg

 

  原题: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关键

 

  历史虚无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种比较活跃并具有较强迷惑性的错误思潮。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恢复历史真相”的旗号,造谣、歪曲历史事实,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试图以此打开丑化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弄垮社会主义政权的突破口。不久前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事关大事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性、打好主动仗。”[1]这些重要阐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排除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干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是当前一个事关大事大非和政治原则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我们应当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歪曲、丑化党史尤其是党的领袖的倾向,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及时予以辩驳、澄清和反击,科学阐述毛泽东的历史性贡献,深刻揭示毛泽东思想的深远指导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等领域否定革命,鼓吹“告别革命”;把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说成是离开“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以俄为师的歧路”;把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是,近几年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把“虚无”的重点指向党的领袖人物特别是毛泽东,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站在被推翻的反动阶级的立场做翻案文章。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但是对历史现象的阐释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人们所处立场的制约和影响。同一历史现象,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对立的认识和解读。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出现了一股“蒋介石热”、“民国热”,各种蒋介石的“自述”、“画传”以及“日记解读”等著作为早已被人民革命推翻了的蒋介石等反动势力涂脂抹粉、喊冤叫屈。比如,有的人反对阶级分析,把史学界关于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等已有结论,说成是受“内战时期的情绪”支配,[2](P2-3)不符合历史真相。还有的出版物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民国时期住房、薪酬、饮食、娱乐、男女等方面所谓安逸、浪漫的社会生活,公然喊出“活在民国也不错”。[3]蒋介石及其政府代表了旧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统治集团,代表了旧中国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如果这样的反动势力不应当打倒,那么我们党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完全丧失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正当性,几千万革命先烈的鲜血就付之东流了。

 

  二是不仅攻击毛泽东领导的伟大事业,而且大泼脏水,进行纯粹的人身攻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翻案”文章把重点放在攻击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曲解原意、篡改历史,挑战党史和国史上关于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历史人物已有的结论。比如,有的指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放着日本人不打,打自己的小算盘,准备胜利后摘果子”;有的危言耸听地说“解放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幸福,相反,带来的是生灵涂炭的三十年。因政治原因死亡达五千万之众。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总数”,把新中国前30年渲染成一场人类史上的大灾难;还有的说新中国的成立并没有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毛泽东“造成了一个人可以凌驾全国人民之上的党国体制。一个人站起来了,亿万人民却跪下去了”,[4]等等。诸如此类的奇谈怪论不胜枚举,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要涉及毛泽东领导的,他们都试图否定;只要是毛泽东在工作中与其他人的争论或分歧,他们都把错误归于毛泽东。不仅如此,历史虚无主义还对毛泽东进行人身攻击,试图在人格、人品、道德等层面加以丑化和贬低。

 

  三是主观想象、捏造事实。尊重事实,应当是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的专业素养、学术操守和社会责任。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连这最起码的学术道德都不具备。他们不是从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出发,往往是从主观想象出发,没有确凿的史料根据,为了达到否定毛泽东的目的,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地编造、抛出耸人听闻的所谓“历史真相”,制造轰动效应。比如,有的揭发毛泽东的《矛盾论》“有抄袭之嫌”;[5]近期还有人发表文章说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悲愤之中写下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八个大字,不是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而主要针对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对皖南军队不公道”,对新四军是“有成见”,“国民党反革命打我们,这能叫千古奇冤吗?”[6]众所周知,上述这类谣言、谎言尽管也许能够蒙蔽一时,但最终都经不起史料上的稽核。

 

  四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历史虚无主义不分主流、支流,把历史碎片化,往往抓住某个历史细节,以偏盖全进而颠覆整体历史,在思想方法上是片面的。比如,有的人把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说成是“不好的毛泽东”,“在重大决策上,特别是内政决策上,基本上是失误的”。[7]他们只是揪住个别错误不放,没有从毛泽东的一生来评价其功过得失;对于毛泽东犯的错误,不是具体地分析,不是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而是把特定历史环境下犯的错误无限夸大、大肆渲染,全盘否定。

 

  五是只看到历史的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历史的本质。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新民主主义中有没有民主的概念,其理由是延安时期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向概括为“四化”,即民族化、民主化、科学化、大众化,但过不多久就被毛泽东删去了“民主化”,而成了“三化”,毛泽东概括的中国文化的方向“显然不能说是正确”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还是采取“四化”说为好。”[8]事实上,最早提出“四化”的是毛泽东。1939年12月1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听取艾思奇关于准备陕甘宁边区文代会报告内容的介绍时表示,新文化的性质不要提三民主义文化,“以提中华民族新文化为好”,“新文化用下面四大口号为好:民族化(包括旧形式),民主化(包括统一战线),科学化(包括各种科学),大众化(鲁迅提出的口号,我们需要的)。”[9](P149)而张闻天是在1940年1月5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做报告时才把“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内容和性质”概括为“四化”,毛泽东比张闻天用“四化”的提法还要早20多天。在9日演讲中,毛泽东首次使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概念,并用“三化”来界定其内涵。这一文字表述上的变动,不是简单地把“民主化”这三个字删掉,更不是毛泽东不重视民主化,而是使表述更加科学、严谨,因为新民主主义这一特定概念本身就包含民主的内涵。而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概念尚未提出之前,包括“民主化”在内的“四化”提法对“中华民族新文化”这样一种新文化形态而言,当然更全面。看来,研究历史不能只满足于对历史表象的肤浅分析,而应当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有的人先形成定论然后再去寻找为其观点服务的支撑史料,这种研究态度和方法显然是很危险的。列宁曾严肃地提出批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10](P364)六是境内外各种历史虚无主义遥相呼应、沆瀣一气。近些年,国外敌对势力精心炮制了一些“妖魔化”毛泽东的“重磅炸弹”,如《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等,斥着大量的谎言以欺骗国际社会,一时间国外攻击毛泽东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境内外“非毛化”思潮出现相互呼应的倾向。特别是有些在境外对毛泽东的贬损,时常得到国内个别人的吹捧,从而放大了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的恶劣影响。比如境外个别研究延安整风的书,把延安整风描绘成党内的残酷斗争,把毛泽东写成一个踩着别人往上爬、擅于权力斗争的小人。正是这样一部夸大错误、歪曲真相的书却受到国内少数人的极力吹捧,冠之以“史诗之作”,是迄今为止研究延安整风“最全面系统并独具匠心的大作”。

 

  二、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把“虚无”的矛头集中指向毛泽东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领袖,不仅仅代表其个人,同时还是他所代表的政党以及他所处的整个阶级利益的化身。丑化、否定共产党的主要领袖,不仅仅是搞倒一个人的问题,而是通过否定主要领袖进而否定他所代表的整个政党、整个阶级,乃至他所代表的那个政权。丑化共产党的主要领袖,这是西方敌对势力搞垮共产党、颠覆社会主义制度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并且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1989年美国一位反共人士布热津斯基曾出版过一本名叫《大失败》的书,他在书中就直言不讳地教导苏联国内持不同政见者,要搞垮共产党,重点是把斯大林搞臭,而且对“斯大林赞成灾难的根源要追溯到列宁”。[11](P38)

 

  历史虚无主义把毛泽东作为最主要的攻击对象,首先是因为否定了毛泽东,就从根本上打开了否定党和国家整个历史的突破口。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缔造者,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他还是我们党和国家最主要的领导人,他的一生以及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新中国的历史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完成和推进了三件了不起的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P433)在三件大事中,前两件就是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完成的,即便是第三件大事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完成前两件大事的基础上进行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我们要永远铭记”,[13](P6)就是提醒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更不应该贬损领导人民推动那段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有的人提出夺取政权后的毛泽东“是一个不好的毛泽东”,“在重大决策上,特别是内政决策上,基本上是失误的”。照此观点则必然是抹黑党史、国史。正是由于毛泽东与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是融为一体的,所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实际上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部分的历史。邓小平多次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问题的要害,他说:“否定毛泽东就是否定中国革命大部分的历史”,[14](P272)“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15](P298)他在1989年2月再次强调指出,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做恰当的评价,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导致政治的不稳定”。[14](P284)

 

  其次,否定了毛泽东,就从根本上打开了动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突破口。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16]其中,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和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所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奠基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历史虚无主义不是就历史问题谈历史问题,他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否定过去进而否定现在,并且引导未来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别有用心地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毛泽东,就是企图诬蔑毛泽东为“专制独裁的封建帝王”,把毛泽东时代歪曲为黑暗、封建专制时代,把党和国家建设中的一切失误都归结为毛泽东个人以及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而从历史合理性的角度进一步否定今天我们正在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引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歧路。

 

  第三,否定了毛泽东,就瓦解了民心,从根本上打开了摧毁中国共产党执政正当性的突破口。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否具有正当性,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途径是否正当,这涉及如何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总体上有没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究竟是造福人民还是祸害人民。以“告别革命”论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即是否定中国革命的正当性。关于第二点,现在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贬低、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说改革开放前是“专制势力的复辟”。历史虚无主义抹黑那段历史,其背后意图实际上是指向我们党执政的正当性。毛泽东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尽管他已经逝世近40年,但他的丰功伟绩至今仍然受到我们党以及亿万群众的缅怀,他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仍在影响着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他为后人留下的理论著作和宝贵思想,教育了几代人,直至今天人们仍然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和宣传,从中挖掘有益于推进新时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启示。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动情地说过这个朴素的道理,他说:“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15](P298)所谓通不过,即是人民意愿的一种通俗形象的表述,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在劳动人民心中的位置。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中也饱含深情地指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永远怀着深深的尊敬和爱戴之情!”[17](P346)如果把这样一位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地位的领袖人物肆意地加以抹黑、丑化,把党90多年的光荣历史彻底否定,不仅会造成执政党内部的思想混乱,而且会动摇人民群众对党的领袖的爱戴以及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会从心理上瓦解中国共产党乃至全民族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三、要清醒预见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毛泽东会导致的政治后果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极端思潮,特别是它对共产党领袖的丑化,对党的整个历史的歪曲,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不可以低估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否定执政党的领袖而导致亡党亡国的政治恶果,早有前车之鉴。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对党的高级干部曾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历史上不管中国外国,凡是不应该否定一切的而否定一切,凡是这么做了的,结果统统毁灭了他们自己。”[18]毛泽东在这里着重强调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的重要性,30多年后,苏联共产党重蹈历史覆辙,对于我们今天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无疑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苏联解体前社会上污蔑共产党领袖的逆流,发端于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其后这股思潮愈演愈烈,把对已故党的领导人的批判转向对苏联社会制度的批判,引导苏联人民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都是社会制度的错,也就是说,应该替换它。”[19](P13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苏联前政要、历史学家纷纷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领袖在苏联解体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比如,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在其近年出版的回忆录中就十分痛心地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一味庸俗、不加区分地‘削去’斯大林在苏联历史中的作用”,“给苏联社会占有优势地位的心理道德状况、群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当时,在苏共20大的日子里,群众的意识中被植入了虚无主义、无动于衷和怀疑一切的种子。这些杂草的种子狂长,到千年之末,杂草已经长满曾经是伟大国家的广袤空间”。[20](P118)

 

  苏联乱史灭国的历史教训极具警示价值,它启示我们,否定党的领袖是打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缺口,并进而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由于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对已故党的领袖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所谓“新观点”的迷惑,使歪曲和丑化领袖人物的逆流得以兴风作浪。同时,还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否定了毛泽东,不仅仅否定了过去的那一段历史,而且还间接地否定了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事业。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个时期虽然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21]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在有的人为了否定毛泽东及其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把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来贬低毛泽东,抹黑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抬高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但实际上在否定了前一个历史时期的同时也否定了后一个历史时期。30多年来,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的确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但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继承前人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和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毛泽东不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他与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崭新事业不是对立的,我们今天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必须始终维护这位奠基者的历史地位。

 

  由此可见,当前怎样评价毛泽东,怎样对待中国革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不仅仅是某个具体历史现象应当如何认识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现实,特别是关系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能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对此,党中央已经明确指出:“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许多问题涉及党的历史。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2](P786)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史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毛泽东的态度问题,因此,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排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一场严肃的斗争,我们应当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从这个立足点和政治高度来审视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对待毛泽东的评价问题,而是始终把它作为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问题。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亲自指导起草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时,就反复强调:“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15](P291)是历史决议“最核心”、“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15](P300)我们党坚持毛泽东思想,并把它写进入了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经受住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风云变幻局势的严峻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邓小平的远见卓识,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十一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17](P214)中国共产党从政治大局的战略高度始终坚定地维护好毛泽东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历史地位,使中国在面临极其复杂的风险和考验的30多年改革开放中维持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从根本上避免了苏联亡党亡国悲剧的重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情况是健康的,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没有放松对毛泽东的造谣、诬蔑,个别抹黑党的领袖的杂音在网络等媒体中还时有出现、混淆视听,传播负能量,干扰主旋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牢掌握网络、报刊等意识形态舆论阵地,及时主动地回应、击碎各种谣言、还原历史真相,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断凝聚社会共识,激发意识形态领域的正能量。

 

  鲁迅逝世后遭到了众多的非议和诽谤,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讲过一句名言,他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23]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虽然是郁达夫为悼念鲁迅先生有感而发,但如果用在今天,用在同样遭到众多攻击、污蔑的毛泽东身上,一样发人深醒。如果对历史虚无主义散布的各种错误观点不旗帜鲜明地加以抵制,如果任其继续放任自流、肆意蔓延,那么我们是否也可能真的沦为郁达夫所担忧的“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1)

  [2]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Ⅱ[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3]林怀青.活在民国也不错[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本刊编辑部.对历史、现状与改革的看法[J],炎黄春秋,2013,(4).

  [5]刘泽华.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J],炎黄春秋,2011(9).

  [6]小朝整理.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J],炎黄春秋,2013(2).

  [7]杜导正.新民主主义的回归与发展[J],炎黄春秋,2009(4).

  [8]高王凌.新民主主义中有没有民主的概念[J],炎黄春秋,2012(4).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0]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1][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光明日报,2013-06-27(1).

  [17]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学习和总结历史的论语[J],党的文献,2007,(5).

  [19][俄]叶·库·利加乔夫.警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0][俄]根纳季·亚纳耶夫.捍卫苏联的最后一博——“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反对戈尔巴乔夫[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1]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光明日报,2013-01-06(1).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3]郁达夫.怀鲁迅[J].文学,1936,(5).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读》)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