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娄明阳:明朝的“新区”建设——中都凤阳兴衰的经验和启示
点击:  作者:娄明阳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4-12 12:51:39

 

1.webp (6).jpg


  一、缘 起

 

  1368年,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朱元璋在应天登极称帝,建元洪武。

 

  洪武二年八月,朱元璋召集老臣,讨论建都之地,一些儒臣认为应天(南京)“去中原颇远,控制(北方)良难”,按照历史经验,“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奸顽”,建议把都城建在中原之地。在听取了大臣们关于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建都的意见后,朱元璋认为“所言皆善,唯时不同耳”,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朕欲以为中都,何如?”朝臣“皆称善”。

 

  二年九月,朱元璋诏以临濠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宫阙如京师之制”,后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改临濠府为中立府,又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故改作凤阳。在朱元璋的设想中,自己的故乡将成为未来的正式首都,南京将降为陪都。

 

  可以看出,除了家乡观念外,考虑建都凤阳的最主要原因是南京城偏于东南,不便于控制全国。由于中原地区元末以来兵荒马乱,民生凋敝,长安、洛阳、汴梁等地作为都城既无人心基础又无物质基础,“时不同耳”,尤其是建都所需的人力物力都要依赖江南,水陆转运也很困难。而凤阳位于淮河南岸,离中原稍近。在凤阳建中都,北有淮河为屏,南距巢湖、太湖等“鱼米之乡”也不远,粮草供应充足,交通运输也十分方便。

 

  朱元璋做事一贯节俭,但为了兴建中都却下决心倾全国之力,高标准、严要求,希望把中都建造得雄壮而华丽。他派遣左丞相李善长全面负责,大将汤和等督领大批军队与工匠民夫加紧修建宫殿、城池、街道、桥梁、寺庙、勋臣等宅和军营等工程。经数万军民劳作五年多,凤阳中都城于洪武八年规模粗具。

 

  八年四月,朱元璋亲至中都“验功劳赏”。但是在二十六天的视察后,他突然宣布中止中都的建设,至于原因,史书记载“以劳费罢之”(《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九))

 

  虽然没能成为首都,但做为龙兴之地,凤阳的政治经济地位仍然得到了巨大提升。令人遗憾的事,朱元璋的努力并没有给凤阳带来持续繁荣,仅仅一百年时间,凤阳重新回到了原有的贫穷衰败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凤阳兴盛与衰落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新区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兴 盛

 

  新区建设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支持。明初倾全国之力支援凤阳,营建中都,并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尤其是皇城的营建上。中都城占地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它是朱元璋集2000多年来我国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营建的一座最为豪侈的都城,堪称我国历史上最为豪华的都城。

 

  “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拱宸极。”这首诗句描绘了明中都当年的盛况。朱元璋对皇城工程质量和奢华程度要求很高,花钱唯恐不多,用料唯恐不精。皇城诸殿坛“穷极侈丽”,所有石构件均“雕饰奇巧”。为使建筑坚固,不仅用桐油、石灰、糯米做浆砌砖,关键部位甚至熔灌铁水。无论南京、还是后来北京的皇城都没法与之相比。

 

  新区建设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地位。明初,凤阳府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改属南直隶。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设置中都留守司,所设正留守“例以皇亲协守”,“勋臣非在戚里,不得与也”,位高权重。此外,明政府还在凤阳设立了察院巡按行台、河南按察兵备行台等政府机构及一系列皇陵祭祀机构。除此之外,凤阳还是江北四府三州的乡试之地。据统计,各类官员合计达一千四百余人,各级吏员总数达数万。

 

  朱元璋还指定凤阳作为皇子的教育基地。“诸王之国,皆令诣辞皇陵而后行”,皇子们就藩之前先到凤阳忆苦思甜,成为明初“定例”。朱元璋还将凤阳用作囚禁犯罪宗室的地方,到明末为止共关押过一百一十六批皇族。

 

  新区建设离不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促进新区建设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新区建设应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指向。

 

  据资料记载,大明开国之际,凤阳县的本地居民仅有三千三百二十四户,不到一万六千六百二十人,整个凤阳府人口不超过十三万。“两淮以北,大河以南,所在萧条”,“长淮南北,悉为丘墟。”“民多逃亡,城野空虚”,“耕桑之地变为草莽”。要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新区,面临着经济社会上的各种制约。为此,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移民。朱元璋在凤阳先后组织了六次大规模的移民,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洪武七年“徙江南民十四万实中都”。据统计,洪武年间的移民数字大概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其次是驻军。据《明史·兵志》记载,洪武年间总计凤阳府各州县共驻军约为六万四千九百六十人,与家属合计,则有军籍移民十八点八万人。三是减免赋役。朱元璋曾谕旨:“凤阳府有福的来做我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这块土上,永不课征。”对凤阳土著“老的们”世代免除徭赋。四是兴修水利,早在洪武八年,他就特别派两位侯爵康铎、俞春源亲自抓凤阳水利建设,并在短期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五是发展交通。朱元璋开辟了从凤阳到南京的驿道,设二十站。整治了“道狭而竣”的清流关,使凤阳的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六是兴修大量工程。除城市建设外,皇陵、十王四妃坟和龙兴寺等都工程浩大,动用人数众多,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大批淮西功臣来到凤阳居住,“俾还乡建第宅”,他们日常消费巨大,带动了凤阳当地工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以上种种设施,经济文化本不发达、交通也并非十分便利的凤阳一时成为淮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格局延续到明末,波及清代。

 

  三、“经 验”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朱元璋对家乡的特殊关爱,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面貌。相反,在一百年后,凤阳逐渐变成了穷困的代名词,每年都有许多人外出逃荒,为了行乞方便,他们将花鼓唱词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明末清初的魏裔介,曾在一首《秧歌行》里描写说:“凤阳妇女唱秧歌,年年正月渡黄河。北风吹雪沙扑面,冬冬腰鼓自婆娑。衣衫褴缕帕在首,自言出门日已久。前年寿州无雨泽,今年泗州决河口……我唱秧歌度歉年,完却官租还种田。南来北往如飞燕,如此艰辛实可怜!”清人赵翼也在《陔余丛考》中记述了这一现象。

 

  凤阳的繁荣只持续了不到百年,到明代中期的弘治年间,其萧条衰落已经十分严重。“凤、淮土广人稀,加以水灾,民半逃亡,二千里皆成草莽”。在朱元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类政策的“关爱”之下,凤阳的衰落何以出现?个中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一是生态环境破坏。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在短期内缓解了人地压力,但激化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在现代农业没有诞生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者只能靠拓林开荒、围湖造田等粗放的方式来解决耕地不足问题。加上燃料供给和工程建材需求,当地山林植被破坏严重,凤阳原有的良田“雨三日则沛泽,极目垮洼,泥淖不可耕耘。稍亢阳又为焦土”“地力既尽,元气日销,天灾流行,人事屡变”,造成了灾难性后果。

 

  二是生产方式落后。朱元璋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民风淳朴、士农工商按儒家传统规定的秩序各安其位的小农社会。他反复告谕群臣:“农为国本,百需皆其所出”,“农桑衣食之本”,“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桑”。在他的一系列政策下,明初自耕农数量激增,这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加快封建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产出有限,而且受到耕地规模和自然环境的多重约束,只有工商业和雇佣劳作的生产方式才能真正承载当时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朱元璋对此充满恐惧和轻视,他认为商业文明发展以后必然带来社会流动性的加大,而这是不利于其统治的。因此,凤阳在百十年间埋头向传统生产方式要产出,根本没有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机会,其结果只能是陷入人地矛盾不可调和,在传统生产方式中一步步走向衰落。

 

  三是思想观念保守。政治上,凤阳的定位首先是“龙兴之地”“皇陵所在”,至于经济、民生等都要为之让行。明中期淮患日益严重,明政府定下了这样的治水策略:“首虑祖陵,次虑运道,再虑民生。”“以淮域较运道,则运道重。以运道较祖陵,则祖陵尤重。”和祖陵、运道相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得不到足够重视。经济上,朱元璋及其后人坚持重农轻商(重本抑末)思想,凤阳工商业的发展相对缓慢。当地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的矿种达26种,其中石灰石、石英石储量、品位均居华东地区之首,但是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这些丰富的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合理开发利用。明代中后期,许多地区开始开始兴起办厂矿、开工场作坊等经济活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缓慢生长,但是凤阳和当时的大多数城市一样,思想保守、故步自封,错失了工商业发展的良机。此外,明中后期新思潮勃兴,阳明心学欣欣向荣,晚明“三先生”振聋发聩,“西学东渐”红红火火,然而“春风不度玉门关”,凤阳的思想解放直到最近几十年才翻开新篇章。

 

  四是管理水平低下。明代封建统治加强的同时,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并没有与时俱进。朱元璋甚至曾指示让纳税实物不入仓库而直接供应军士家庭,恢复了低效率的实物征收制和劳役制,“把税收制度倒退了几百年”。在社会治理方面,面对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和日渐凋敝的民生,凤阳当地官员乃至整个统治集团缺乏有效应对方法。“江淮南北,民多流亡”。凤阳的人口,在明中期以后迅速减少,当地统治者只能如梁惠王般怪罪于“岁”,束手无策。事实上,能够有效吸纳过剩劳动力的江南地区的新兴经济形态在空前发展的同时,却被统治集团拼命抢劫。而代表当时利益集团的各党派却在一味党争,甚至为了保护自己的私利而不惜牺牲国家税收体制。在内忧外患下,凤阳甚至更多地域的农民开始破产成为流民——而明亡的直接导火索正是流民的起义。

 

  四、启 示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党中央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明代“中都”凤阳建设、发展和衰落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对于今天的“新区”建设同样具有启示意义。规划建设“新区”,有必要更加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这段讲话:

 

  “要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习总书记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党中央、国务院通知要求,

 

  “要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要加强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是的,中都凤阳的兴衰经验正说明了“保持历史耐心”和“尊重城市建设规律”的重要性。风物长宜放眼量!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雄安新区的建设才被称为“千年大计”。

 

参考文献:

 

  1、张宏杰,朱元璋对凤阳“特殊政策”的意外后果,《书屋》2012年第三期。

  2、人民论坛网:对雄安新区最权威、最清晰的解读来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这样说。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讲师;【原创来源:昆仑策网)


1.webp (5).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