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治理建言 > 阅读信息
李志宏: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点击:  作者:李志宏    来源:紫光阁微平台  发布时间:2016-10-12 09:46:52

 

 

 

        新中国成立至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再转变为老年型。199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到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22亿,达到16.1%,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问题与挑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绝对规模大。预计老年人口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二是发展速度快。2000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22%,上升12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34%,上升24个百分点,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5倍。三是高龄化显著。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是2010年的5倍,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量的1/4,高龄化现象历史上少有。四是发展不均衡。受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本世纪农村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差值最高的2033年达到13.4个百分点。社会总抚养比已经超过50%,到本世纪中叶将翻一番达到100%。届时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70个老年人口和30个少儿人口。加之,中国老年人口长寿不健康现象突出。

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属于比较典型的“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持续”:

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人口老龄化不仅改变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国民储蓄率和资本积累,而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家税源结构、产业结构、金融市场稳定、实体经济发展活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预计在2015-2050年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由7.33%增长到26.24%;如果应对不力,人口老龄化可能使我国经济年均潜在增长率压低约1.7个百分点。

二是代际利益矛盾持续加深。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抚养结构的改变将深刻改变社会公共资源分配的格局。目前我国约4.5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年人,20352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年人,2050年将出现3个劳动力抚养2个老年人的局面,这一变化容易诱发代际利益分配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达国家在养老金制度改革过程中,普遍面临提高中青年群体社保缴费负担和降低退休老年人养老待遇的艰难抉择。

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难度持续增强。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交互推进,大量农村年轻人口迁往城镇,加速了城镇化发展进程,缓解了城镇老龄化压力,给城镇发展带来活力,但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程度。到40年代中后期,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高达40%,农村居民中位年龄达到52.4岁。这将深刻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发展活力,加大了统筹解决 “三农问题”的难度。

四是养老保障压力持续增加。伴随老年人口的大幅增长,预计我国养老金支出占届时GDP的比例,2020年达到7.29%2030年达到11.98%,205017.79%。全国养老保险财政资金需求量占财政收入的比例,2020年达到9%2030年达到12.48%2050年达到14%。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共财政的兜底责任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负担持续增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社会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经济负担大幅增加。预计老年人口疾病经济负担占GDP的比例,2020年为2.34%2030年为3.86%2050年为6.38%。这将导致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两个体系双双承压。

六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据测算,20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超过1亿,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均比现在增长近4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将达到1亿左右,比现在增长近2倍。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大幅增长,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

 发展与机遇

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我国发展带来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和数量的下降,在短期内有利于减缓就业压力长期看,有利于倒逼企业寻求资本和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老年群体消费需求迅速增加,为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特别是服务性的需求刚性增加,有利于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带动就业增长。据测算,到2020年,老年群体消费总量占GDP比例可上升到9%-13%,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到15%-23%三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人寿保险基金等金融型养老资产的增加,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长期资金供给,有利于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壮大资本经济。四是老年人力资源增量可观,203060-64岁低龄老年人口达1.16亿人,占老年人口总数31.4%,其中不乏拥有丰富知识、技术、经验的老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可资利用的潜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五是农村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的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逐步缓解,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六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政治参与群体,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政局稳定。

 探索中国之路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先期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同时面临发展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在“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亿万老年群体福祉改善的双赢。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努力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加强“一项顶层设计”: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老龄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有关方面在推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障碍,亟需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始终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立为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但是从应对准备来看,无论是思想认识、制度建设,还是服务体系、老龄工作体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整体呈现出“未备先老”局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具备了上升为基本国策的实质条件。

实施“二轮驱动”:就是要坚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公益性老龄事业与营利性老龄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好政府在制定规划、健全制度、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由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领域,特别是在老龄产业发展上,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放宽准入、加强监管,调动好、保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多元主体办产业、多种形式促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做到“三个积极”:一是要积极看待老年人。把老年人看作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尊重和接纳老年人,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引导老年人继续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二是要积极看待老年生活。引导全体公民积极面对老年生活,提前规划老年生活,乐于安享老年生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终身发展。三是积极看待人口老龄化。引导全社会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挑战,又要看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树立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最终要使当下的老年人过得舒心,中青年人对自己将来的养老放心,全体人民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信心。

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把解决老年人群体的问题提升到解决全体公民老年期的问题上来,确保全体公民进入老年期后能够享有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幸福生活。二是把解决单纯的养老问题提升到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作出安排。三是把被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提升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导向上来,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全局规划和战略准备。四是把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到全面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上来,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人力资本、扩大社会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繁荣稳定。

把握“五个关键”:一是必须抓住“发展”这一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上来,同时综合采取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等“组合拳”,冲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保持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有效破解“未富先老”矛盾,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老龄事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二是必须抓住“保障”这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改善老年群体民生的结合点。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机制,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立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进入老年期后抵御贫困、疾病、失能三大风险提前做好制度安排,破解“未备先老”矛盾,确保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更加充分惠及广大老年群众。三是必须抓住“健康”这一实现人的全面、终身发展的基础。实施国民健康促进,推动全民医疗保障向全民健康保障转型,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为老服务能力,加快发展老年保健事业,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破解“长寿不健康”矛盾,实现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四是必须抓住“参与”这一激发老龄社会内在活力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统筹动员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部门力量共同参与发展老龄事业。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渠道,搭建老有所为平台,使老年人更高程度、更大范围、更加有序地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形成老龄社会“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五是必须抓住“治理”这一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重要保障。创新老年群体社会治理体制,统筹谋划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三大年龄群体间的责任分担、利益调处、资源共享和权益保障,增强代际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提升老年群众组织发展活力,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的目标。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统一意志、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应对重大问题的政治优势和经验;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统筹配置国内外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腹地经济纵深大、基础深厚,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回旋余地很大,并且能够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一定能够确保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年老后都能够享有尊严、体面、多彩的人生。(作者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副主任  来源:《紫光阁》杂志2016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