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介入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以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的方式呈现,并从网上流行进入到网下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因轻松新奇、简单易用,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受欢迎度和顽强的生命力,但也常因低俗轻佻以及不规范地使用而遭诟病。说实话,对于稍有文化修养的人来讲,诸如“尼玛”“你妹”一类含有骂人意味的网络用语肯定羞于说出口。换言之,之所以一些低俗的网络语言能够流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一些网友的文化修养不够,缺少起码的文明观和美丑观。
去年,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网络语言其实也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网络语言反映社会不断更新发展,一些鲜活的网络用语作为新兴的表达方式,成为传统语言词库的升级和更新。譬如,一部热播电视剧的台词、一条引起热议的微博……都可能制造网络流行语,比如“元芳你怎么看”“且行且珍惜”等,这些中性的网络语言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潮流,只要无伤大雅,自会大浪淘沙。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一些网络语言有低俗化的倾向,粗话、下流话层出不穷,动辄涉及身体器官进行攻讦谩骂,对语言生态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的特殊话语环境,使一些网民不再注重自身形象,“出口成脏”,斯文扫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技术条件下,同一门语言可能生发出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千变万化的语言表达之中,文明礼貌等基本的价值观念应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在网上还是网下、现在或是未来,粗鄙和低俗都不应、也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虽然网络上脏话很多,但与中国超过7亿网民的庞大人数相比,网络上吐脏话的人应该只是少数。打个比方说,一条新闻后面的跟帖评论,即使有几万条,相比浏览新闻的人,也不占多大的比例。但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还承担着传递信息、启迪思维、培养价值观的作用,如果网络大量使用低俗语言,无疑会在社会生活中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的养成和蔓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他们畅快地用低俗语言表达想法时,是否想过这是对别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一种“污染”!网络是公共场所,绝不能让少数人随意骂脏话,污染了整个网络,特别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净化网络语言环境,需要网络管理者通过技术手段对“网语”进行过滤,遏制其滋生蔓延的空间,更需要广大网民自觉抵制污言秽语,为网络注入正能量。一方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场所大多有一些基本规矩,网络作为高度开放的场所,更不能不讲规矩。清理网络脏话,当然要依靠有关方面加强网络语言暴力执法,针对由于网络脏话进而发展成的网络暴力问题,应及时严肃追责。对那些即使达不到网络暴力程度的脏话,也要严肃对待。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不仅反映着当下社会的网民情绪、一个层面的民众素质,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没有道德洁癖,但也不希望看到污言秽语到处都是,更不希望网络成为一个荣耻不分的语言垃圾场。因此,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治理网络脏话的相关规定尽快出台、维护网络空间清朗的同时,广大网民也有责任出一份力,比如,在现实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用语,化解社会戾气,自觉做到在网上不讲脏话,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语言粗鄙化的土壤。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