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监管的理念,还改变了监管策略和基本工具,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前沿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将提供更加廉价、快捷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支持银行理财的内外监管者作出更好的决策、监管意见 。
银行理财正在向资产管理转变,大资管时代可能为时不远了。
资产管理可能会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数额最大的业务,资管行业的发展对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提高资本市场质量,助推经济转型、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服务普惠金融及防范金融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约达93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74万亿元,过去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2015年至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2015年年底,中国的银行理财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3.5万亿元。银行是国内外资管的中坚力量,在全球资产管理市场前20个大资管机构中,近一半为商业银行。目前,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银行链接各个业务板块的黏合剂,与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产生协同效应,还能够利用庞大的资金优势发挥特有的“产融结合、投贷结合”优势,对银行创新、升级及转型产生强大的引擎作用。
大资管时代已然来临
财富的迅速积累呼唤大资管银行已经成为社会金融配置的主要参与者。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时代,资本市场能承担起为创新创业型企业配置资源的角色。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需要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作为前提、基础及支撑。
互联网金融加速大资管步伐
互联网金融在冲击混业的底线,中国必须重新权衡创新、发展、人本、风险,兼顾健康与持续。互联网金融或互联网信息科技革命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不对称的下降。作为一个资管机构如何更好地管理好投资者的财富,获得一个超越市场或超越散户预期的收益,需从原来市场买方向产业链上游向卖方、向投行传递,这意味着在资产管理行业,对中观层次资产配置理念与微观层次的金融创新或者企业融资工具创新相结合,使得资产管理的投资与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更加密切地结合,导致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边界模糊。互联网金融使银行客户期望不断升级,客户期望与科学技术的转变将在银行内部引起大规模变革,并为银行未来发展道路指明方向。银行运用高科技手段为用户服务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普遍策略之一,它正影响着这条价值链上的每一环。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国内外各种机构对财经科技创业企业的投资正显著增加,这使得该类企业开始成为银行现在及未来的直接竞争对手。实际上,财经科技企业并不想成为银行,而是想直接“接管”银行拥有的客户关系,将其纳入自己的价值链,在一些领域,银行已经被颠覆。因此,未来,银行要想仍保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在竞争中不“损兵折将”,就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大功夫。例如,让客户能在任何地点和设备上管理自己的账户,并保证安全性等。
银行理财发展成为大资管时代的动力
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压力,面临脱媒压力,必须要靠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这些市场化、创新性的业务去应对挑战。由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日趋明显,社会投资的审慎对理财等相对安全性的投资需求日益旺盛,银行业纷纷寻求经营转型和特色化发展,助推了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并使银行理财迅速成为财富管理市场上最重要的力量,在客户数量、业务规模等方面均居于国内理财市场的主体地位。同时,以理财为主要代表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在完善融资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未来,凭借着广泛的渠道网络、完善的账户体系和最具信任度的品牌,银行仍将是吸收个人投资者资金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理财也将积极转型,银行理财依托在销售端的绝对优势,逐渐优化大类资产的审慎配置。在战略、组织、人力、制度上更加敏捷,借此强化作为大型资管机构的专业优势。将通过改变产品设计、收费模式和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真正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通过非标产品向标准化、净
值型产品转型,提高产品透明度和流动性。
此外,随着理财规模的稳定增加、产品类型的丰富和团队的专业化程度提升,银行理财已有能力安排一定的中长期投资,未来有潜力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一类重要的中长期资管机构。
云计算及大数据是大资管催化剂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个资管机构若想做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需要做数字云的服务,更需要模块化的服务,把灵活单元投资和多元组合相结合,为每个单一客户提供更精确基于目标投资组合资产管理配置计划,这种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服务、技术更新,通过模块化组合加以达成。银行亟待变革。这种变革将把银行从传统的存贷中介变身为数据分析者、服务集成者、
交易撮合者、财富管理者、风险把控者。
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让银行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转型过程中,那些转型决心大、客户黏合度高、专业能力强、客户数据使用高效、渠道直达的银行才能最终胜出。时至今日,银行已能接触到大量的客户数据,大数据手段将有助于其得到更利于风险管理的有价值信息。比如,用户支付习惯、消费行为、社交媒体参与度以及网站浏览活动等。
混业经营与大资管一脉相承
不论是国际还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赢者通吃的局面已经显现,做大规模是通向成功的最主要路径之一。对于中国金融机构而言,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大资管时代下具有多牌照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已然凸显。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子公司有工银瑞信、工银租赁、工银安盛、工银国际;中国建设银行在非银行金融领域,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信期货等;中国银行通过子公司涉及投资银行业务、保险、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基金管理、飞机租赁等业务。实现金融控股集团内的混业经营和比较优势,将是银行整合业务配置和客户资源、寻求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的必然选择。大资管时代跨界竞合和混业经营的特点,将促使银行成为客户金融资产服务的综合平台。银行需全面提升金融资产服务能力,而这也将有助于银行构建更为稳定的客户关系。
大资管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
中国经济转型难以一蹴而就,应力求使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但更加均衡,并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仍具有内在的复杂性,毋庸置疑,天量金融资产的健康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
监管:银行理财不是法外之地
银行理财不是法外之地,监管广度与深度将持续扩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上,公众和政府对银行行为的种种“失败”已越发不能容忍,“巧”用纳税人的钱来拯救银行的各种策略也在大众的口诛笔伐中无处遁形。未来国际上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将发生显著变化。各国政府正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期制定能同时满足国内和国际的监管标准。政府需要的是全球性的优秀商业银行,而非仅符合国内标准的普通商业银行。同时,政府对非法及有失职业道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美国政府要求商业银行要与其共同防止金融犯罪行为。此外,随着大众对商业银行提高客户待遇及遵守职业操守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理念的监管也将出现大幅变化。要知道在过去的150年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银行保护少数有权势地位人群的行为表示不满。
中国银行业监管面临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6年4月13日发出预警称,中国公司的健康状况和偿债能力正在下降,银行体系中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总额或接近1.3万亿美元;由此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约756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这占到中国GDP的7%。鉴于这些脆弱性的严重程度,中国需要大刀阔斧地采取政策行动:解决企业债务积压问题、增强银行实力、提升监管框架等,为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提供支持。
监管银行理财附加风险
过去,特别是近20年,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已有显著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其他风险类型,特别是非金融风险的不断出现,使得商业银行在罚金、损害赔偿及法务方面的支出大量增加,这迫使银行开始关注这些类型的风险管理。目前,主要的非金融风险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危机扩散风险。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连通性使市场经济、企业和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变得更加脆弱,市场不景气的“气氛”很容易就会扩散至银行,并引起银行经营环境的改变。同时,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流动,这种“气氛”还会跨越国界“传染”,成为全球性危机。
第二,模式风险。银行对成熟模式的依赖性,要求风险管理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大量数据和计算机的使用扩大了各种模式的使用范围,然而,一旦模式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败,一些银行事实上已经尝到了苦头,只是碍于声誉,报喜不报忧,并未公开而已。
第三,黑客攻击。大部分银行已将网络安全置于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这是十分明智的决定,因为黑客攻击导致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在上述风险管理方面的成本支出必将随之提高。监管当局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非金融风险,并做出明智的判断及选择。
银行理财监管原则的重置
按照风险可隔离、风险可计量、投资者可承受的原则,建立对不同性质的业务进行风险隔离的“栅栏”原则,使基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真正过手给投资者,回归受托代客业务的本源。主要包括:一是完善银行承销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实现与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风险隔离”。加强承销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隔离”。二是资产管理业务应切实履行受托人义务,禁止动用理财资金进行债券“包销”,严格限制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财购买商业银行承销债券的比例。三是加入对破坏防火墙制度,发生利益冲突行为时自律处分,落实惩罚性措施。
用数据分析技术加大银行理财监管力度
科技的日新月异不仅改变了监管的理念,还改变了监管策略和基本工具,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前沿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将提供更加廉价、快捷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支持银行理财的内外监管者作出更好的决策、监管意见。
可以预见,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及风险管理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越早因势而动,就越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掌控监管的主动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