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应试教育。简明地说,应试教育就是偏重书本知识,只凭一纸考卷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这是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科举模式,延续至今未曾变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工作的多样性、科技性、生活内容的丰富,这种单调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这并非全盘否定应试教育,事实上它有简单直接的优点,但另一方面正由于简单直接,而有很大的片面性。最主要的缺点有二:一,它并不能衡量出一个人真正的能力;二,严重理论脱离实际。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曾被毛泽东主席识破加以阻止变革,但改革开放后又渐渐走向极端。
现在可以不慌不忙地谈谈这两个问题了。笔者最有发言权。不得不承认,考试答卷分数高的考生,一般都聪明出众,课堂上是尖子生。但留意发现一个现实,尖子生多是高分低能。这又有两类例子可以说明问题。
一是见过不少尖子生大学毕业后回炉当教师,本以为这样的人一定是教学骨干,不料会学不会教,讲课十分差劲,误人子弟。倒见有那半拉子教师十分会讲课,挤身于抢手的骨干教师行列。这种知识能力的差异主观上是心灵天赋差别,客观上多半是中国的教育教的是知识的奴隶,而不是教作知识的主人。又见过不少学习一般般甚至是差生但调皮的学生,出了学校进入社会,其生存适应能力、社会能力远比当初的尖子生强多了去了,而尖子生却处处吃不开。
这种低分高能的形成是自我心灵对客观事物选择的结果,虽然不如尖子生会答卷考试,但知识对他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被吸收,并发挥。准确地说,这才是教育应该讲究的宗旨与目的。
学历不等于能力,聪明不等于智慧。爱迪生小学文化程度,发明了灯泡;华罗庚,初中毕业;鲁迅,中等医专;毛泽东,师范文凭。当今的抗战影视剧动辄来个黄埔军校高才生的角色,剧作者不觉得很幼稚无知吗?我们在校的学习尖子生,脑袋聪明出众,但后来罕见有成大智慧者,岁月见长,人反倒变得更平庸、固执,这种结果的聪明人比比皆是,可惜也!不过知识的奴隶。
并非每个学子都能成为科学家,事实上科学家的产生是随机的,拔苗助长的不行。大多数学子只能成为运用知识的脑、体力劳动者,但改开后应试教育走向极端,以高考中榜人数多寡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并非每个学子都是大学生料子,不顾这种现实存在,拔苗助长,实际上是利字作祟,私有化逼出的不良操行。文凭的含金量不再那么纯,多而滥,不够分数线也能上高中,称为异价生,这类异价生同样可以成为大学异价生。一般而言,愈到改开后时代的大学生综合素养愈是今不如昔,更不及毛泽东时代的大学生多才多艺,都是应试教育的极端之过。
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肥遮百丑,中小学只抓智育,山一样的补充学习资料压到了小学生头上,中学生更沉,寄宿中学生和天同时睁开睡眼,夜点明灯到二十二点前都在坐教室。只教书不育人,德育可有可无了,甚至连体育课也有被正课挤占的现象。春游、游泳因噎费食被禁止,只为考试,只为自我功利而读死书,死读书,人性被扭曲。而教材内容导向是指挥棒,功利是信仰,大学内容下放到高中,高中的下放到初中,初中下放有到小学,违背生理规律,似要把人人磨练成超人。教材内容也偏理轻实且繁杂。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是新的“东亚病夫”,体能病夫、智能病夫、德性病夫。而一代代病夫当教师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恶性循环。
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就像一个只看沙盘、地图指挥的将军懒得实地堪察,纸上谈兵。传统的黑板、教室之教学模式习惯,的确省事。听过一个代电脑课的女老师的观摩课,原以为半理论半实习呢,不料整堂课就是在黑板上写,纸上谈兵。
没有人对此现象提出质疑,大家都很习惯这种懒惰而方便的教学形式。因为理论联系实践那就麻烦多了。素不知在生产方式很简单的古代这种教学式较适合,但面对现代社会事业的多样化、科技化,显然相形见拙了,而唯一显示理论联系实践的只有物理、化学课的偶尔实验课,但也显得可怜。仅以教育行业为例,教物理的不会修理电器,教生物的不会运用于生产实际……诸种现象带普遍性,足以说明理论脱离实践问题了。
应试教育极端走势造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由上面所见,智育又是何等偏颇呢?德育不仅没有生动、实在的教育形式,传统的常规德育法也被弱化,就连课堂上也多出现无奈的“我讲我的,听不听在你”的现象。惹不起,管不得。就是说教,抵得过社会大课堂阴暗现象的影响吗?今天的学生出现的无德、无理暴戾等现象是多了吗少了?金钱至上引导之过也!
中国的教育思想是灌输式、知识的奴隶,尽管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不过小打小闹不足以撼动大局。必须承认在教学理念上不如美国的启发式、开放式。中国说是改革开放,不该改的改了,不该开的开了,以学校为例,教育内容被压缩、更单纯,以点带面只主抓应试教学,无论公立、私立学校更封闭,何谈开放?贵族学校更甚,连洗衣服也有专职服务员的了,只为考个高分。这样的育人法熏陶出来的学子素质太畸形,社会适应力太差。
一段时间,中国有识之士从整体观视角看出了应试教育弊端,大呼提倡素质教育并掀起了高潮。但很快又被传统守旧顽固的惰性习惯打败。当然,也有亡羊补牢的效果,有了较为名符其实的职业学校、教材内容导向向实践性倾斜。
再谈三门干部问题。
三门干部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的一条直道——从家门进校门转身就进公门,成为自古及今公认的周期铁律。前面说过在生产方式单纯落后的古代还有它的适宜性,但现代已拖后腿了。笔者常常面对都想有小汽车与都不愿务实工农生产、三门干部现象若有所思。无论是平价大学生还是异价大学生,从小就在学校,出校门就考上公务员转身就进公门发号施令,或当村官。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他们一身的幼稚性,什么实践经验也没有。有的只是应试教育给她们的畸形性,与毕业就多是还原给老师的无用的书本知识,这样的干部发号施令能整到点子上吗?就算边干边成熟,代价大了去了;就算从工作中学习工作,那也是自我升华的成绩,不是上十几年学的课堂所能给予的。三门干部纸上谈兵想当然,当了一般干部问题还不算大,若经营当上带长字的官乃至国家头几号人物,资历、学历论,又会出什么误国殃民鬼点子?
并非所有三门似出身的人永远一个德性,有叛逆者,反醒者,希望也在叛逆者。然不成气候,除非当了屈指可比的大大官且能保持本色。
三门干部的形成模式应该受到历史的质疑了,不要再公认为天经地义!毛泽东主席早就质疑过了,只不过众人没在意。干部参加三大革命实践,参加体力劳动、提拔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当大干部。当年费除一纸答卷高考制度,推荐工农兵上大学,今天才明白就有颠覆三门干部周期律的意思,就如五•七指示要求“学生不但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一样,其实就是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三门干部=误国殃民。
究竟怎样形成的干部才算较理想的呢?毛泽东主席已给了未来启示。简而言之,用人之道:一,不唯学历、资历论,二,全民所有制下学校转变为素质教育,实打实地德智体全面发展,三,大学生涯之前必须有半年以上工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经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施一公:这种愚蠢的状况不变,中国高校和科研人员都将是免费为西方打工!
2017-11-13共享单车占领路面令人恐惧,上海几个大学生奇思妙想让难题化解!
2017-11-13•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