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篇名为《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什么这么差?!》的文章,引起学界广泛共鸣。文中谈到,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并非一所、几所大学或者哪一个部门能够完全办到,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对于研究生培养,先来看看以下观点:
1.大学并非无限责任公司。研究生教育应该在有限时间达到有限目标。人才培养问题都要等到研究生阶段解决,为时已晚。
2.研究生和老师其实是学术共同体,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解决了,学科和科研的质量也会上升,否则,教授再好、硬件再好,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提升,学科质量很难上升。
3.目前的研究生普遍存在四大问题: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缺乏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缺乏科学论文写作的训练。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4.对科研没有热情而只是为了延缓找工作读研究生,这样的人多了,研究生教育事业也就毁了。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解决之道
问题说了那么多,有些在短时间内还很难解决,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即使知道研究生的有些能力我们不能直接去培养,但我们要尽可能地提升和改造他们的素质。
首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很多研究生之所以不像研究生就是因为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
现在很多研究生做论文,总需要老师把问题先提出来。如果研究生自己不能发现问题,以后到单位如何开展工作。对一个理工科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也许问题已经解决一半了。不能发现问题的学生往往文章也写不好。
我看过很多研究生的论文,发现他们首先写不好的就是引言部分。如果你问学生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学生第一句就说是老师让我做的。
写论文时要秉承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这里的问题已经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已经重新定义并且可以尝试解决的问题。
第二是独立思考和选择课题的能力。做课题就让研究生从发现问题逐渐走上了解决问题之路。
一些老教授的话很有道理:硕士是刚刚从通识教育走向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因此他所挑选的课题应该让他在从事科学研究的第一天起就尝到科研的甜头,发现科研的乐趣。
这与将未经训练的学生当成某种形式的劳动力并直接投入高强度的科研攻关工作是有天壤之别的。
第三是交流与写作的能力。
很多学生在写作上达不到研究生的标准。这里说的写作,中英文是一致的。我发现,写作不好的学生往往也不喜欢阅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长远的发展。甚至一些学生缺乏逻辑,平时说话做事都是颠三倒四的。
我们刚成立的写作服务中心正在联系一批教授,他们愿意花时间去帮助自己和别人的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我们期望学生匿名来问诊,看自己论文写作水平达到什么级别,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如何诊断呢?比方逻辑问题。我们挑一个真实的话题,拿关键词到百度上去查几段话。每一段话在两百字以上。为什么两百个字?我们发现现在学生的思维不连贯和手机100多个字的片段化有关。而一个研究生如果每次还只会按100多个字思考和论述问题,那肯定不够格。
把这几段话顺序打乱后,请同学们来重新理顺。我们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都理不顺。这与专业无关,就是个逻辑问题。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研究生培养问题有多严重——即便准许学生抄论文,很多人都抄不对!
第四是团队组织和协作的能力。研究生阶段要不培养,以后也许再也无法培养了。
我经常抽时间到中学和小学做报告。我始终认为,目前教育上忽视得最多的是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研究生甚至发自内心地认为,从幼儿园起,他的成功都是靠个人取得的。
事实上,我们的应试教育不断强化了这种意识——你的每一次考试成功都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不需要和别人合作。高考如此,考研还是如此。所以他一点都没有想过,在他今后人生道路上需要跟人合作。但事实并非如此。
对大多数科学家来说,团队组织和协作应该是他所有能力中最强的能力。为什么?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包括科学家)的本性——能不与人合作就不与人合作。可是,现代社会的很多工作的确需要我们去克服这个人性的障碍。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研究生阶段为学生补上这一课。
否则的话,如果他在研究生阶段没有在这方面受过训练,今后在工作单位上很快就会暴露出这一能力的缺乏,并尝到苦果。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