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学术成果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刻意制造、定向输出的伪概念、伪理论,被用来引导和塑造第三世界的发展战略,使其朝有利于西方大国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科学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的钥匙,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各阶级、阶层问题的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什么?“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在哪里?答案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成功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将信息服务供给纳入经济分析,纳入GDP的统计,既有理论上的困难,更有价值观上的质疑。在服务业研究中如何处理这类需求?在服务业统计中是否应该剔除这类产出?
有为的政府、有效的市场、有机的社会,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现代国家的三根支柱,应该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刘国光回顾了学习工作历程,并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宏观调控、通货膨胀治理、收入分配等重大问题阐述了他的看法,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的问题也发表了看法。
党员干部没有扎实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信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就很容易被分裂、瓦解,社会主义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
教训启示我们,西方“普世价值”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毒剂,必须高度警惕,决不能任由西方“普世价值”来转化我们的精神基因,消解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种规定性和必然性,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与实践品格,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任务仍然艰巨。解决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用毛泽东思想来表达,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要理直气壮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全没有必要扭扭捏捏,更不能“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有效实现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相通、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相辅、理性话语与感性话语相融、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话语相映,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重要讲话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之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必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需要辨明的是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的有关的理论是非问题。只能以例举形式对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提出来,进行辨别。
拥有制度自信的中国,无需盲目照搬别国的经济制度,而应当开发出符合国情的经济学思想体系。这便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要勇于担当,努力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贡献力量。
在美国和世界银行,一些经济学家都说机会平等就是“神话”。美国还有社会学家利用大量统计分析的结论指出,机会平等就是政治家掩盖“阶级固化”和忽悠老百姓的工具。
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生产力作用,必须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真理指导实践,以先进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发展,以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1960-1970年代,是中国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从中苏合作过度到中美合作承接阶段。那时的经济是战备状态的经济,按照和平发展的眼光看未必高效,但是有战略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必须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避免走向“绝对精神”或“绝对物质”认识误区。
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建设党自身和发展党的事业,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