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自信是最根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次之,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只是结果。十九大报告中非常有必要将"社会主义价值自信"写入,从而形成"五个自信"体系。
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并加以引导,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入心入脑,并化作全民的实践和行动。
如果国家不悉心培养,而任由高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自生自灭,就得不到真心为自己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群体,那对于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事业来说是很不利的。
如何保持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何保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尤其要思考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前者为主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实现对于这一关系的具体的科学把握,必须十分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折衷主义等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干扰。
我们应该重视他的意见,认真学习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并把其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中去。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还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大家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也仅仅是限于教科书,教给大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为巩固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服务,而不能违背、削弱、更不能破坏基本经济制度,这是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的底线。
打好“扶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只有以中国问题为导向,我们才能通过对“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研究,做出重要的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在我们当下对中国认识我们现在的经济问题,凡是谈政治经济学的都没有谈到社会主义到底有没有经济危机问题、波动问题,是不是值得借鉴和思考?
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逻辑批判进行修补的重要任务是,重新构建新型的劳动合作模式,提升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化”维度,降低乃至逐渐削弱资本生产力的任务。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计设计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开创者之一,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有过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我们全面准确理解解放思想的根本依据。
我国高校要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着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紧紧抓住、精心运筹这两大战略机遇,延长我战略机遇期。如果认识不清,抓得不紧,运筹不力,这两大战略机遇就会向其反面转化,两大战略机遇就会变成两大战略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对美国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特别是其中金融霸权肆意泛滥的绝地“报复”,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理论的有力清算,更是对美国所谓“民主制度”挑战。
目前的这场金融、经济危机,从本质和根本上说,并不是什么监管不力、信心不足等所造成。而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深层次矛盾积累并进而爆发的必然。
中国当代一些网络、媒体抹黑、诋毁和妖魔化共产主义言行的现象正是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不从阶级斗争观点看,就看不到其实质和深层次的思想根源。
毛泽东主席正是因为这样来科学地有选择地使用经济学话语,他成为了世界经济学大家,世界各国人民公认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亿万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的领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党伟大历史贡献的论断,用极为精准的笔触,生动勾勒出我们党的历史的全部走向,反映出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马克思还指出,“我们人数确实很少,但是我们的力量也正在这里。”一个能够正确理解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胜过十打“折衷主义骗子”。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演进,世界各国各族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交往也越来越深入,尽管其广度、深度与经济层面相比要明显滞后。马克思论述全球化时也强调“精神的生产”。
在2017年7月7日回顾历史,我们知道中国今天的复兴极其不易。中国发展了、强大了并不必然侵略别的国家,中国的繁荣是世界之福!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