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思想保证。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事关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在当前不断变化、复杂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从理论上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适用范围;必须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多元思想进行指导和引导;必须对各类错误思潮和观点进行批评、批判;必须对关系指导地位的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一一予以明确,以正视听。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做好与中国实际“结合”的文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尤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伟大实践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思想保证。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思想保证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成为被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的对象。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禁烟运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一次次失败了。中国人民用无数鲜血与生命的代价获得一个认识,即这些“主义”都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都不适合中国实际。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必须寻找救国的新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正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和科学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征程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结合中国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前途、道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克服和排除离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的干扰,先后战胜了陈独秀违背中国革命规律的右倾机会主义,王明等人照搬照抄的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左”倾机会主义。在战胜这些错误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实际、中国革命的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势如破竹、蓬勃发展,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学说为指导,建立起与中国历史和现实相适应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这样的国体和政体使100多年来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的中国统一起来,使被奴役的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确保了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没收官僚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同时,带领人民在中国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很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同时,不断排除对改革开放的干扰,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了中国道路的成功。
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制造大国。我们愈来愈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愈来愈接近100多年来仁人志士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排除万难,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正确的领导,就是因为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并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实行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100多年历史发生根本改变的思想根源,是中华民族由水深火热到振兴奋起走向富强的灵魂,是中国人民美好未来的思想保证。
二、动摇、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惨痛的教训
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衰亡,是从放弃正确的指导思想开始的。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在苏共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然而,这个执政74年的共产党却在一夜之间跨台,并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谷底。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现在,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诸多档案的公开,随着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事实真相的了解,越来越可以确认,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苏共在西方“和平演变”政策下,逐步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改革“新思维”,推出一套所谓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方案。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在这条核心原则的指导下,苏联在政治上否定共产党的领导,搞多党制,实行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经济上否定公有制的地位,搞全面私有化,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终酿成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当时,苏联东欧国家都通过党中央决议,取消军队中的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教育工作,取消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在党章中删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公开性、民主化的口号下放任鼓励国内外敌对势力诋毁、妖魔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肆无忌惮地宣传资产阶级政治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理念,通过大量的文化传播搞乱民众的思想,颠覆全社会的价值观、是非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苏东国内、党的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动摇了,结果,在敌对势力进攻下,整个党就如鸟兽散,整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教训十分深刻。苏联是这样,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悲剧也完全是这样,都是从党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始的。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苏东共产党丧失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垮台后,并没有像这些国家当时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达到经济发展良好、国家综合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事实完全相反。多数的原东欧国家、原苏联现在独联体的10多个国家,都是综合国力持续下降,经济发展长期低迷,大多数人民生活没有改善,甚至下降。前不久,俄罗斯调查机构公布的民调显示,在独联体9个国家调查中,超过64%的35岁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当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更幸福。这就鲜明地告诉世人:苏东制度剧变,不仅导致了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悲剧,而且导致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悲剧。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惨痛代价。这个代价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命运所系。
三、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确实做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首先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适用范围。
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只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及党的各项工作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共产党员以及党的干部应该在言行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党组织之外的广大非党员群众、青年,则不应要求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甚至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只是党章的规定,其他社会组织包括政府、司法部门以及群团组织等,都不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以上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适用范围的主张是不全面的,是错误的。我们应让全社会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准确对象和含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仅在思想理论工作、整个宣传文化工作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仅在党的建设、党的各项工作中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且在整个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在一切国家政权机关活动中、所有非党组织活动中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点在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已经有明确规定。宪法序言明确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
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适用范围是整个中国,是我们全部的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多样思想进行指导和引导
应当承认,30多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必然会导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人们,因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不同,会偏好和认同不同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要这些不同的、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无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安全,不反对党和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不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应该允许其存在。
但另一方面,允许其存在,不等于应该让各种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一起平等竞争,不等于任其自由发展,更不等于鼓励和倡导其发展。对于上述“非马”无害的思想观点,要用马克思主义加强引导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产生的各种认识、想法、诉求,我们要加强说服和教育工作,要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文化去感召群众,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群众。这一教育引导的任务须臾不可缺失,一定要大力加强。
我们不能因为主张各类思想观点包容发展,就否定或影响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绝不能把市场竞争中不同主体的地位平等观念引申至指导思想领域,将各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并列,在对人们行为的指导上理解为平等地位;更绝不能单纯地让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自由竞争,对人民特别是青年放任自由地发生影响。相反,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来引导非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是我们对待多样文化思潮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对各类错误思潮和观点进行批评、批判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存在各种错误有害的社会思潮,包括:在政治上,反对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鼓吹政治多元化,主张搞资本主义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企图推翻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反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吹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彻底的私有化,以消解公有制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建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思想文化上,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张普世价值和思想文化多元主义;在社会建设上,主张公民社会,搞多元主体治理社会;在生活上,大搞消费主义,主张利己主义,消解集体主义。
这些错误思潮,说法不完全一样,但实质和目标指向是一样的,都是意图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关系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面对这些有害思想观点,我们绝不能糊涂,绝不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绝不能任由这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言论肆意宣传。我们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对错误思潮进行批判和斗争,揭穿其险恶用意,揭穿它们对于中国人民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美好前途的极大危害性。
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正确看待若干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对关系指导地位的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一一予以明确,以正视听。
1、关于十月革命
苏共垮台前后,苏联自己否定十月革命,提出一些所谓的“学术”观点:十月革命是偶然产物;十月革命是激进人士发动的激进的社会革命;十月革命建立的是一种专制集权,极权政体;十月革命是残暴的,它残暴地处死尼古拉二世,等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开辟了解放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用以上观点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必须抵制国内外形形色色的诋毁、妖魔化十月革命的错误观点。
2、关于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
苏共垮台以后,欧美各国乃至俄罗斯全面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中国思想界、理论界、学术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很多文章对苏联制度及历史也基本持否定态度。其观点主要包括: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实行的是专制集权,无党内民主,无社会主义民主;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党专政,无人权,阻碍了思想的发展,损失了一批艺术家、思想家;苏联经济制度就是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消灭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这不仅导致苏联经济落后,也导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缓慢发展;苏联70多年的历史,除了反法西斯战争和新经济政策是值得肯定的,其他都应予以批判和否定。
以上错误观点至今仍在中国的某些书籍、文章、课堂中出现,并得到广泛宣传。实际上,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变相否定。全面否定苏联的历史必然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的历史,必须反对全盘否定、妖魔化社会主义历史的错误观点。
3、关于苏联、东欧国家制度剧变的原因
关于苏联和东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剧变的原因,西方媒体将此归因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落后。主要观点为:苏联长期没有搞好经济,导致人民不满;没有政治民主;党内产生了脱离民众的特权阶层,苏共腐败,人民要抛弃这一制度;等等。以上因素虽然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苏共从领导层到全党理想信念的丧失,苏联意识形态工作出现了问题,思想混乱,接受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个原因总结如果不正确,而把苏东剧变归因于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危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关于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的评价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时,许多重要内容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内逐步确立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对此进行错误的宣传,把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特别是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把前三十年的建设说得一无是处。比如:有人认为,政治上,前三十年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经济上,毫无建树,大量人口被饿死;文化上,摧毁中国先进文化,使中国文化严重倒退。这些错误宣传完全否定了新中国头三十年发展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不能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对立起来,不能全盘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光辉历史。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均在此期间得以确立。树立这样的观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解决的问题。
5、关于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面临的共同任务。从那时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改革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种错误观点。这种观点借改革之名,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企图通过推进他们定义的“改革”,导致执政的共产党丢权垮台。苏联东欧国家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就是这样的改革。在我国国内,改革伊始,有的人就打着改革的旗号,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求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后来,他们又提出要在中国推行改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他们主张在中国实行欧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我们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还提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政治民主化,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多元化的、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制度和体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显然,这些主张与我们党关于改革开放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应将这种有害主张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严格区别开来,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是非常必要的。
6、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概念问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中,有些内容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内容则来源于西方文化。比如民主、法治、公正、自由,还有政治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人权”一词,等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和看待这些概念。
民主、自由、人权、公正、法治等都是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内容。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这些概念的内容与西方文化关于这些概念的内容并不是毫无共同之处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这几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内容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民主权利与其经济地位是有直接联系的,资本主义民主是受金钱、垄断资本集团操纵的民主,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财富多少的限制;再比如资本主义民主要求政治多元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的民主是建立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我们反对政治多元化。
如果不加区别地进行关于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宣传,结果必然使全社会广大群众、广大青年产生简单化的误解,甚至误认为在中国弘扬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价值观和美欧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价值观完全相同、没有区别,误认为这几个概念是普世的价值观。因此,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看待这些概念,既不要认为作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这些概念与西方社会中的这些概念毫无相同之处,也不要简单等同、不加区别地完全照搬,而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分析,构建社会主义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法治观,等等。
7、关于要警惕极“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问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左”和右的概念。所谓极“左”,是指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提出和实行貌似颇为革命但实际上严重脱离实际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主张。这样的极“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惨痛教训,比如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宣传的那些理论和主张等,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邓小平同志说过,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但邓小平同志从来也没有讲,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党只能防“左”反“左”,而没有防右反右的任务。实际上,邓小平同志曾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把“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进行片面化、绝对化理解。还有一些人把“左”的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同起来。在思想理论工作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一概说成“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十分有害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应该实事求是地判断问题,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做好“结合”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社会、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变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远未结束。今天,时代特点的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背景。面对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国内外环境和发展的新要求,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只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伟大实践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不断做好“结合”的文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第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王明等人忽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实际,忽视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中国各阶级的状况,而以教条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完全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经验,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实际、中国革命所处的环境,弄清中国社会各阶级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地位及对于革命的态度,由此找到中国革命的规律。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结合,首先必须认清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认清当代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成员间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形成利益多样化,在此基础上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全球化不断加深,不仅经济全球化,而且是包括科技、教育、文化、思想观念等等在内,资强我弱,西强我弱的基本局面未改变下的全球化。如何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必须根据这样的时代特点、国内环境和条件,做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文章。在这个结合中,找寻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实现理论的创新。
第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个实际,包括中国民族特性、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特点等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合了中国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避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几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凝聚、国家认同、爱国主义传统观念形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血脉,对当代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着重大影响作用。治理中国、发展中国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这个文章。
第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党和国家的实践相结合。当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是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括要与这个实践相结合。一是同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相结合。应研究总结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几十年来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不断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与创新等等的经验和教训,形成规律性认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与党和国家进行的新的实践相结合。新的实践中的五位一体建设总任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实现这些要求,应解决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路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回答中丰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好“结合”的文章,还要进一步做好“四个分清”工作,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便于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
八、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围绕实现这些任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十分深刻。讲话精神反映了我们党对新环境、新形势、新时代特点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责任担当和不懈奋斗精神,阐明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条件下,党实现新的伟大任务必须明确的理念、思路、任务与举措,体现了党对中国改革与建设经验总结的成果,达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最新最高认识水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全体人民。只有用这个科学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我们党才能真正保持自己的先锋队性质,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地代表全体中国人民整体、长远、根本的利益,才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只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全体人民,才能确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利益多元、思想观念多样的社会条件下,不同利益群体,不同文化、民族、宗教,不同职业、行业背景的人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解决利益矛盾,化解各种纠纷,构建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增强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
实现上述要求,首先要认真、扎实地学习、研究、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研究、宣传好这些讲话中承载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学习、研究、宣传好讲话精神中的核心要义、思想观念。今年以来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是这种学习的重要载体,必须使这个活动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对于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要系统地学,要学好讲话原文,要联系我国改革与实践,联系各单位工作实际进行,要防止和克服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防止不务实的“虚功”,防止不联系实际的空洞学习,真正系统地理解、掌握好总书记讲话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真正用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头脑,剔除党员和群众中与总书记讲话精神不一致的、相悖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理念。
学习、研究、宣传总书记讲话精神,重要的在于运用。不仅要用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而且要用讲话精神推动、指导我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全党各个组织、全国广大地区,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都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在实施这些任务、推动事业发展的实践中,都应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弄清本地区、本行业实践的特点,在总书记阐明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提出符合规律的工作思路与举措,绝不允许自觉不自觉用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观点,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指导工作。在拟定改革方案,推出工作举措时,要坚决防止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引导我们、左右我们,包括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观”、“自由观”、“法治观”,包括西方资产阶级的“新自由主义”,包括各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害的“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只有抵制这些思想影响,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我们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改革、建设举措、思路才会对头,任务才会准确,才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讲话要求。从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起,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要辨析,要批评,要批判。落实总书记这些指示,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紧迫任务,也是认真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学习、研究、宣传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学习总书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任,对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之源,是党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艰险的力量之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需要全党落实总书记要求,像总书记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把这个理论当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而不受形形色色所谓新思想、新观点的影响。再次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又要紧密联系实际,联系新的实践特点分析新情况,得出新结论,不断推进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