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政策法规 > 阅读信息
蒋高明:我国食品如何才能吃得放心?
点击:  作者:蒋高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11-03 09:30:07

  

1.jpg

 

最近笔者在山东调查得到这样一个数据:农民种植的反季节黄瓜,八分地的塑料大棚需要投资600元的农药,这还不算为了使黄瓜开花所蘸的“药水”钱(温室里的黄瓜如果不蘸这些药水就不座花,使用避孕药可以起到这种效果)。这样种出来的黄瓜,瓜农自己是不吃的。菜农们开玩笑地说“城里人真撑药,我使了这么多药还没毒死他们”。

 

这个调查结果让笔者感到震惊和痛心。食品安全已危及到了国民身体素质,危及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继去年上海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以来,食品安全的话题不断出现在媒体上--带有罂粟成分的酸汤鱼和用“敌敌畏”炮制泡菜;使用硫磺粉熏蒸年糕延长保质期;使用廉价的工业保鲜粉使年糕“光鲜诱人”,等等。所揭露的种种害人内幕,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认真调查起来,这样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将数不胜数。“民以食为天”,我们难道就放任食品“烂”下去么?针对不放心食品,国人真得就束手无策了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是什么原因使害人食品大行其道的。

 

第一,制造害人食品者自己不吃,而是卖给别人吃。农民们种的蔬菜分为两类,一类留给自己,一类卖给城里人。不难看出,农民们也知道他们卖给城里人的食物里有他们不愿意吃的成分。再看农区养殖的鸡,人们将鸡“长大成鸡”的生理周期由原来的200多天,缩小到不足40天,鸡们萎缩在狭小的空间内(每平方米养7-8),天天吃着人们喂养给的饲料添加剂,这样的鸡不生病才怪呢?于是,鸡瘟、禽流感、鸡痘、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炎等疾病横行。为了预防死鸡,磺胺类药物是和食物一起喂养的,甚至连禁用药物喹乙醇也在用。因为养鸡专业户们心理清楚,这样高药物残留的鸡他们自己是不吃的,是卖给别人的。稍微有点儿良心的,将患了禽流感的死鸡埋掉;但是,依然有不法之徒将这些严重感染人体的病鸡、死鸡卖给烧鸡店做扒鸡。

 

第二,社会的宽容纵容了食物造假和加“毒”。“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人们的口头禅,即使吃出问题来,也很少有人上告;明知道食物不放心,可还去买,用自己的身体默默地消化了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善良的人们地认为,吃一次两次不健康的食物也无大碍。真的吃不出问题来么?请看下面的数据就明白了:北京儿童医院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在上涨;近2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增加了70%。问题还出在“地头”,目前,我国农用化肥单位面积平均施用量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左右; 农药的平均施用量13.4千克/公顷,其中高毒农药占70%,有60%70%进入到环境中,进入到食物中。

 

第三,官商勾结,“打假”执法者“假打”。实际上,掺不掺假,有没有毒,做者“心知肚明”。企业关心的是赚钱,他们也知道会有人检查他们,有关部门定期对食物生产检查。但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黑心企业们的账是这样算的:治理污染不如买罚单;买罚单不如去行贿。执法官员拿了人家的钱,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为违法企业通风报信。笔者了解到,某禽类医院,卖给养鸡专业户的大多是假冒伪劣禽药。但是,每当主管部门来检查他们的时候,总有人提前通知:“明天上面来检查了,注意注意吧”。这样一来,打假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假打”。

 

第四,消费者对于食物需求的过分要求,客观上刺激了食物生产者往食品里“投毒”。蔬菜上有虫眼;放久了的草莓颜色会不那么鲜艳;长大了的黄瓜花会落;西红柿酱的颜色本来就没有那样红,可是消费者偏偏要蔬菜没有虫眼、草莓要鲜艳;黄瓜要顶花带刺;西红柿酱要鲜红。有了这样的市场需求,那些制造食物自己不吃的人们脑子了就有了各种对策:多打剧毒药没有虫眼、用人尿浸泡蔬菜可保鲜;给黄瓜抹避孕药可让黄花“顶花带刺”;向罐头里加高锰酸钾可使草莓让人“馋涎欲滴”;往西红柿酱掺苏丹红可使颜色那么诱人。上述“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城里人喜欢吃瘦肉。

 

第五,社会公德严重下降,食品安全考验中国民族诚信。这是上述发生食品安全最关键的一条。往食物里“投毒”的做法,首先是想到的赚钱,无意中害了人,追查起来害己。“仁、义、礼、智、信”这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为什么在今天的金钱面前,这些优良的传统都被抛弃了呢?社会公德的下降是非常危险的信号。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环境污染了,道德下降了。上面提到的向食品里“投毒”、搀假,放在古代都是“断子绝孙”的行为,是“要天打五雷轰”的。可是,今天的人们只认钱,早把优良的传统给忘记了。

 

建议:消费者要自我保护,将那些害人的东西尽可能地“拒之体外”,发挥“从田野到餐桌,从地头到嘴头”的食品安全防御体系的威力。

 

何时才能吃得放心?

 

这有待于我们食品安全忧患意识的提高,国家整治力度的加大,国民素质尤其是社会公德的整体提高。从市场规律来看,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尽量避免中间环节,一流的生态环境生产一流的食品,一流的食品卖上一流的价格,才能从源头杜绝食品污染。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