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各国有各国的想法。我国的立场是,调整完善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主张多极化世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先来盘点一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几年来提出的关于国际安全的战略新思维的一些要点:
一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就是构筑一个总体稳定、相对均衡、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这种大国关系框架规范的是当今大国的相处之道,其要旨在于摒弃猜忌防范的陈旧思维、确立增信释疑的合作共赢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引导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确立我们一些主要的对外政策,尤其是处理好与美俄日印等大国关系的对外政策。
二是提出“亲、诚、惠、容”为价值取向的周边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前后,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理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是提出新义利观。义和利要辩证对待,有一个辩证的结合。不要为了利,丢失了义,要讲诚信、信誉、义气,兼顾互利共赢。
四是贯彻综合安全观。我国建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还要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就是要贯彻综合安全观,我们倡导的是综合安全、合作安全,这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五是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国际上,包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在内,已经有28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设想或者计划。
在这28个设想里面,为什么唯有我国的这个设想这么受欢迎,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就是因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开放、包容、自主、自愿的特点。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以国际合作倡议的形式提出的,是跟别的区域合作模式不一样的,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旨在经济上实现共赢、双赢。“一带一路”战略对沿线国家开放,各国根据自己的意愿、需要,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并且可以以多种形式参加。
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打的是一套“组合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鳌论坛上讲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会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的提出,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作为实际支撑。当然,我们搞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是相互配合的。如果我们只搞了亚投行,而没有“一带一路”设想,就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或者事务层面的事项了。
因为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才21个国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小国,有了“一带一路”,就有了战略牵引,另外,“一带一路”提供了一套新的发展理念和合作理念,要打造一个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这就使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上升到了战略层次,很有前景。
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关系的主题
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题。这个主题并没有因为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一些危机和局部动荡而有所变化。其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国际关系属于总体和平局面。这是与世界大战相对立的一个状态。冷战结束,国际关系确实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是,总的趋势是朝向缓和、和平的方向发展。虽然有些局部战争和冲突,但是在较长时间内是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第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战”以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地位不断抬升。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很多国家包括发达经济体陷入了低速或者负增长周期,有些国家还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但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各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仍然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这些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世界经济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各国间这种相互依存的结构性关系,使得打世界大战,甚至发动比较大型的局部战争的可能性都在降低。
第三,发展仍然是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没有哪个国家像过去的法西斯德国以及当年的日本一样,要不断冲破国际体系的制约,通过战争中实现国家利益。发展仍然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的第一要务,这都是阻止战争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美国需要以其实力和价值观作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要制定一套对其有利的规则;欧盟有欧盟的想法;我国有我国的想法,俄罗斯有俄罗斯的想法,可见,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方面,各国是有不同政策立场的。
我国的立场是,调整完善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显然,这个秩序里面确实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需要改革,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使其更加合理化,更多地体现发展中国家、中小国家的作用以及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主张多极化世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主席十八大以来提出一些新的外交理念以及推出一些新的外交政策,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背后有很多新型的外交理念。如果打造好这种区域合作模式,肯定会影响到国际秩序,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以高超的战略定力和智慧处理好中美关系
我们讲大国关系,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是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了,处理好这两对关系,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关系到我国的影响力。
毛泽东时代我们搞中美苏“大三角”战略,发展了外交新局面。今天,我们仍然是在处理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大幅度改善和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实力。
在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是重中之重。美国基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逻辑认为,如果我国崛起到一定地步,将会威胁到美国的现有地位。
国际关系从古希腊开始就存在“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说,当一个后起大国逐渐强大,强大得快要接近前面的霸权国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必然要通过战争来解决彼此的定位,包括后来发生的世界大战,均属于这个范畴。
那么,美国是霸权国,我国是崛起国,若以此来论,二者之间似乎必须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相互的矛盾。但是,中国提出来了一套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即一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要构建起“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会妥善处理与美国的关系。
第一,中美关系存在一些矛盾。中美关系存在特殊性,这两个国家之间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又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的关系。中美两国还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综合来看,我国和美国相互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到底是战略互信,还是战略互疑。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对我国存在着战略疑虑,也就是说我们干一件什么事,美国人总觉得背后的战略意图可能会威胁到其核心利益,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甚至威胁所谓的世界和平,“中国威胁论”也就是这么出来的。
当然,我们对美国的战略意图也是有怀疑的,尤其是美国搞“亚洲再平衡”战略,高调重返亚太,在亚太进行了新的政治安排和军事部署,而且特别鼓动日本、菲律宾、越南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向我国挑战。美国还在关岛加强了军事部署。
但现在美国反过来指责我们说,你现在东海有一些动作,要出太平洋第一岛链;在南海也有动作,在填海造陆,进行岛礁建设……如果双方这种猜疑因素增大,甚至进一步强化,那么中美关系就极为不稳定了。
第二,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中美之间有一些共同利益,比如说经济关系、反恐合作、朝核问题、伊核问题、气候变化等,在一些非传统安全方面非常需要加强合作。
另外,对于国际秩序,虽然美国与我国各有各的想法,但是,在维护现有国际秩序方面,双方还是有共识的,或者说有共同利益。中美这种巨大的共同利益使得两国得以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
第三,中美关系近期以来的一些新变化。我国跟欧盟的贸易额是4000多亿,跟日本的贸易额是3600多亿,跟韩国、东盟的贸易额差不多也都是2000亿、3000亿,但跟美国的贸易额是最大的,有5500多亿美元。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依存度非常大,两国相互投资量已经达到1200多亿美元。
所以,尽管中美之间有矛盾,但是,双方还不至于走到撕破脸皮的地步。尤其,近期两国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其一,2014年年底,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中南海的瀛台会,使得中美关系一度止跌回升。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正式会谈之后,在中南海里俩人散步,一天里两国元首一起共待了约9个小时,这在世界元首会晤史上也是极其少见的。
瀛台会气氛不错,而且还取得了重要成果,两国领导人就如何管控两国最为敏感的军事关系,签署了两个备忘录,提高了双方的军事透明度,以及为避免海上遭遇时出现事故性碰撞对其实施有效管控。
另外,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双方还做出了一些相互承诺和保障。此外,中美两国在环保和减排方面还签署了合作协议。
其二,南海问题又使中美关系一度紧张。南海问题原来是我国和越南、菲律宾这些东盟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次有点转为我国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前不久,在新加坡开幕的香格里拉安全论坛对话会上,美国一上来调门就很高,很强硬,给我国施加压力。
到了会议中间,形势就开始有点转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原来单独攻击我国,说我国扩建岛礁,后来话锋一转说,所有进行岛礁建设的国家都得停下来,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这些周边国家。
这时候,我们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问美国,并且带了三个上将去,就南海问题重申了我国的立场和底线。中美关系似乎就是这个模样,一上来双方都很强硬,然后态度开始相互软化,最后变得很友好,进而展示出一些合作的意向。
其三,习近平主席这次对美国的访问是国事访问。在那之前,我们对于美国有政事访问或者工作访问,但是最高水平的访问——国事访问还没有。因此说,这次访问很重要。中美之间有矛盾、有分歧,特别是在南海等问题上。但是经过一段较量之后,双方都有意识地管控这些分歧、压低矛盾,把中美关系拉回到一个正常的水平线上。
在战略默契中实质性提升中俄关系
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中俄关系也是我国大国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俄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叶利钦执政时期开始,中俄就建立起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经普京、梅德韦杰夫这几任总统,两国关系得到不断的充实、提升。
尤其是在普京主政之下,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安全、经济、军事、能源以及国际多边合作等领域的合作,都有了实质性加强。
第一,中俄进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近些年,中俄关系都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中俄政治互信增强、经济合作规模扩大,并且取得了突破,还有就是军事技术合作水平提升。
一是政治互信增强。首先,中俄高层的政治互信加强了。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首访第一站选在俄罗斯,还专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乌克兰危机之后,普京遭到了美国和西方一些大国领导人的集体抵制。习近平主席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对普京来讲,意义非凡。
另外,一年以来,中俄高层互动频率非常之高,前所未有。我国有四位政治局常委、五位政治局委员、两位国务委员亲自参加了中俄定期合作交流,促成了双方各个领域的深入合作。
二是经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了。普京2014年5月访华时,签了48个协议。李克强总理10月访问俄罗斯,签了36个协议。10月,普京借着APEC会议跟习近平主席会谈,双方又签了17个协议。
2014年这一年,在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见证下,签了101项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这在两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而且,这些协议涉及众多的合作项目,范围非常广,规模特别大。
三是军事合作加深。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俄罗斯放宽了对华军售。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委员会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普京也出席了会议,两国国防部长在开会的时候给军事合作定了调,就是联合制造武器装备,实现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的防御目标。俄罗斯正在考虑对华出售先进的第四代战机和先进的防空导弹,就是苏35和S400的防空导弹系统。
第二,在安全层面,中俄合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会谈,一个非常重大的成果是双方在“一带一路”战略上进行了政策沟通,这个也体现到了后来中俄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里面。
“一带一路”的推行,对大国和和小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小国需要实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联通、金融合作、发展贸易;大国则不一样,他们首先要琢磨我们的战略意图。2014年我国刚提出“一带一路”时,俄罗斯还是比较有戒心的。
所以,跟大国先要搞政策沟通,把战略意图讲清楚,把目的说清楚,讲明我们是要搞经济合作,要打造一个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即开放、包容、自主、自愿。我们不搞军事联盟,也不搞地缘政治的势力范围。
这次联合声明明确,将“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合作,包括基础设施、道路、金融、贸易、能源。这次访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双方同意共用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必须是非常可靠的国家,才有可能共用。
另外,中俄决定在地中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也说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了,尤其是在安全领域有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李义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