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学习教育 > 阅读信息
王丹誉:从诸葛亮遗表说为官者应为子孙留什么
点击:  作者:王丹誉    来源:领导干部学国学  发布时间:2016-09-15 12:31:55

 

35.webp.jpg

 

     《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家产确实只有他在遗表中申报的两笔——一是成都郊区有八百株桑树,二是贫瘠之田十五顷,据测算这仅相当于当时中等人家的财产。但他却感到子孙后代靠这些家产不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肯定还有些富余。人们不禁会问堂堂蜀汉丞相他的家产何止这么点,实际上却恰恰如此。

       

       他出将入相,执掌朝政数十年,统帅六军南征北战大半生,除随身衣物和日常伙食由国家供给之外,再没有任何开支,也没有做其它营生谋半点私利。作为相父——蜀汉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他有足够的地位、权力和能力,给自己置办丰厚的家业,自己享用终生,再留给子孙继承。然而,他却用清白的一生、微薄的家产兑现了他“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的站庄严承诺。诸葛亮给子孙留下微薄家产的同时,还有一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诫子书》。

 

古往今来,像诸葛亮这样给子孙留薄产,甚至不留遗产——这种看似不合人情常理者,却是大有人在。

 

大汉开国丞相萧何家居之处尽量选在偏僻贫瘠之地,并且连院墙门房都不修。萧相国终生不治家业,别人大惑不解地问他,他则推心置腹地回答:“如果我的子孙有德有才,学会继承我的俭朴家风;如果无德无才,我也能给他们留家业,那样肯定会被劣绅所夺”。

 

汉宣帝时,太傅疏广退休回到老家,把自己带回的大笔养老金和贵重器具与乡亲共享花消,有好心人就劝他应该用这笔钱给子孙置办家业。他说:“我怎么会老糊涂,竟然不知道为子孙着想啊!看到子孙们都有自己的田地和房屋,只要他们辛勤劳动就能丰衣足食,完全能过上平常人的生活。我现在给他们置办家业就是给他们添累赘,只会让他们变得好吃懒做。子孙有本事,我再给他们大笔财富,就消磨他们的志气;子孙没有本事,我再给他们大笔财富就是帮着他们犯错误。何况暴富会引发众人不满,我既然不能教育子孙修德向善,也不想让他们因暴富而招来众怒。再说了,这笔钱是皇帝给我养老的,因此我晚年就和乡亲们共享把它全部花消了,难道不好吗!”

 

东汉宰相杨震清正廉洁,终生不治产业。他的老朋友就好心劝杨震说,明公您贵为三公,怎么不给子孙后代治办家业。杨震断然回绝道:“我想让千秋万代称我杨震的子孙都是为官清正廉洁的好榜样,我把这样的好家风传给他们难道还不够丰厚吗?”

 

唐玄宗开元年间,工部尚书张嘉贞也是终生不治家产。有人劝他买房置地,他却说:“我贵为将相,何须担心吃不饱、穿不暖!若是我犯了罪,虽有良田美宅,但终归一无所有,那些朝廷官员费尽心机侵占的那么多肥田沃土,自己过世后就全部变成不肖子弟腐化堕落的本钱,我才不学他们干那样的傻事呢!”

 

诸葛亮的后代虽然没有从祖先那里得到丰厚的家产,却继承了他丰富的精神财富。因此,父亲诸葛亮成为鞠躬尽瘁的千古名相;儿子诸葛瞻后来也成了为国捐躯的千秋忠烈。他们虽然没有成为物质财富的继承者而富甲天下,却成为忠魄烈士精神的薪火相传人而流芳百世。

 

为官一世,富贵百年。在封建时代以世袭为最大特征的社会形态中,为官者在临死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自己毕生享用、积攒的荣华富贵再传给子孙后代,以求福禄绵延,恩泽后世。当时,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而明智的祖先们却并没有那么做,他们或是用更高尚的操守,或是用更高明的处世哲学,把自己精神财富留传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种名传千古的祖训家风,留下一种淡泊宁静的优良传统,留一种安贫乐道的处世哲学。这才是他们留给子孙们弥足珍贵的遗产。

责任编辑:天山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