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投资理财 > 阅读信息
冯煦明:全球经济遭遇大变局,中国人该如何到海外掘金
点击:  作者:冯煦明    来源:政商内参  发布时间:2016-06-28 12:30:44

  智君语:

  623日,智谷海外资产配置大讲堂第三期开讲,本期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煦明博士。博士的讲座主题为全球经济新格局、国际联动与金融资产配置,简明生动地勾勒出全球经济版图和最新动向,有视野有见地,对有全球关怀和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投资者来说,富有启发。本文为讲座内容精选。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分享关于全球经济新格局以及资产配置的话题。

  今天晚上的分享分为三部分:

  · 1.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跟过去十年相比,世界正在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 2.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与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 3.中国居民或家庭的资产配置问题。

  今天生活在中国经济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已经融入进了全球经济之中,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外部经济发生关系。换句话说,即便我们不出国、不投资国外资产,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都会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你可以闭而不谈,或是充耳不闻,但联系就在那里、影响就在那里。

  比如我桌上的这瓶矿泉水,水当然是国内的,但生产瓶子的石油60%来自于国外进口。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电脑脑力的芯片和软件、家里的汽车、银行提供的服务等等。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消费、工作或劳动,都已成为开放经济环境中的行为决策,与外部经济密不可分。

  1全球经济新格局的五个特点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新格局大致可以用如下五个特点来概括。

  第一个特点:双核+五板块

  首先是双核双核是指中国+美国。尽管在官方的外交表述中,中国政府尽可能回避类似于“G2”这样的词汇,但事实上在经济领域双核或者G2的格局已成事实,未来还会不断强化。按2015年的数据,中国与美国占全球经济规模的比重达到了36%。一个相对中间情形的预测是,2024-2025年前后,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届时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将超过40%

  双核格局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这个简单的数字上,它深刻地反映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人员流动、跨国直接投资、互联网技术应用、自然资源消耗等实践领域。甚至在国际关系、全球治理、软实力、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力、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模式方面,双核格局也将有越来越突出的体现。双核格局的鲜明特点是:在跨国比较或国际事务中,美国成为发达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者,不少时候是领导者;中国成为的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典型代表者,有时也是领导者。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或者是不断强化。

  然后是五个板块。

  全球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在人口、土地、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上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板块。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划分无疑是非常粗略的,但有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全球经济新格局。

  第一个板块是美国与英国。最近一个热点事件是英国的脱欧公投。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一个非常明显但又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是,英国经济与美国经济存在高度相似性,而与欧洲大陆或者欧元区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英国与美国无论在经济指标上还是经济政策决策上,都比较相似,而与欧元区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打架的。

  第二个板块是欧洲和日本。这里是欧洲是大家通常理解的狭义的欧洲,或者说是欧元区国家。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达程度是比较类似的,同时它们当前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面临的约束与客观限制也类似。因此,虽然它们地理距离较远,但也可以归为一类来加以剖析认识。

  第三个板块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市场经济体,也包括东南亚和拉美的一些新型市场国家。这一类国家的特点是增长潜力依然比较大,经济前景主要取决于改革创新的意愿和政策灵活度。这一板块最近几年有一个突出的亮点,那就是印度经济正在走上经济崛起之路。

  第四个板块是资源经济体。主要包括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资源经济体。这一板块的特点是受外部经济影响大,经济波动幅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第五个板块是那些尚未步入发展正规的国家,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第二个特点:不平等加剧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平等加剧。既包括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包括国家内部的经济不平等。国家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也被称为是全球不平衡问题,在金融危机之前的0607年就已经讨论得十分热烈,表象是经常账户的不平衡,根源在于全球分工和储蓄投资结构。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的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问题更为严重。

  20148月在德国林岛以青年经济学者的身份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那一年有1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到会,我印象非常清楚,有超过一半的诺奖得主都以不平等为主题展开他们的学术演讲。紧接着,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出版了《21世纪资本论》,全书讨论的核心话题就是不平等。这本书不仅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在大众中也可谓风靡一时。这些现象都表明不平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不平等本质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以中国为例,去年13.6亿人供生产了67万亿GDP这样一个大蛋糕,那么这个大蛋糕是如何在13.6亿人之间分配的?在资本、劳动、税收之间是如何分配的?

  要素分配的结构是一个枢纽,它直接关系着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决定着总需求,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动能。具体到当前,不平等加剧是宏观上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增长乏力的要害所在。

  与此同时,从微观上,不平等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英国脱欧公投问题上,英国的精英阶层大多是支持留在欧盟的,包括像《经济学人》《金融时报》这样的精英媒体,而很多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是支持脱欧的,因为他们更关心移民和劳工问题、更关心社会福利分配问题。类似,在美国,多数精英阶层更青睐希拉里,而支持特朗普的往往是普通民众和草根阶层。

  而且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绝不局限于英国与美国,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并且近些年不断加剧。在俄罗斯,在拉丁美洲,在中东地区,以及在我们国家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苗头。

  第三个特点:货币大宽松

  第三个特点是货币宽松,不是一般的宽松,是大宽松。经济学上,有很多类似的词,如大萧条”“大缓和等等,用来描述经济史上某一个时期最突出的特征。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2008年金融危机滞后全球经济的突出特征,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大宽松。网络上大家更喜欢的词是大放水,同样的一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货币大宽松或者说大放水。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体都采用了大规模救市方案,尤其是在货币政策上,相比以往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首先是采用传统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利率到达零下限之后开始量化宽松(QE);多轮量化宽松之后,发现效果不明显,规模也遇到了限制;然后又开始尝试负利率。

  之所以在货币政策上大显身手,一个重要的、但又往往不便明说的原因是财政政策受到限制,空间有限、政治上的可行性低;推行结构性改革又困难重重。

  第四个特点: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货币大宽松造成了一个直接的结果,即全球范围的流动性过剩。一方面表现在资金过剩,另一方面表现在优质资产不足。大量的资金追逐着有限的资产,于是造成了全球经济新格局第四个特点——资产价格波动加大。

  资产价格又如一个海平面,在均衡状态下,各类资产的收益率是趋于相等的。但当大量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追逐优质资产的时候,海面就会掀起风浪。流动性越过剩,资产价格海平面的风浪就越大。所以,我们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不断看到各类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暴涨暴跌,从房地产、到大宗商品、到权益和债券,包括黄金和另类投资品。

  第五个特点:增长动能短期内趋于衰竭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五个特点,是世界经济开拓新市场的步伐暂时停滞,于是增长动能短期内趋于衰竭。这里的开拓新市场既包括外延式的开拓新市场,例如地理上新市场的出现;也包括内涵式的开拓新市场,例如存量市场的壮大。

  这一点很像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二战结束至今70多年的历史,从经济增长史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二战之后到70年代初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以欧洲和日本的战后恢复与建设为代表,在这些动能的带动下,开拓了新的市场,掀起了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高潮。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这两个市场短期内趋于饱和,维持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动能。所以我们看到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很多事件跟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非常像的。出现了大规模产能过剩,出现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涨大跌,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现了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一系列动荡。(我最近要写的一篇文章就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反观1970年代》。)

  从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的一轮世界经济的增长开始,主要以亚洲四小龙为亮点,开拓新的市场,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再然后是第三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90年代之后的市场拓展。

  全球经济新格局的第五个特点跟我们刚才讲的非常相关,在新的增量市场不出现的情况下,就会有大量的产能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的贸易摩擦大量产生,尤其是中国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仅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审查与制裁,甚至一些传统的新型市场经济体,比如巴西、阿根廷,也争相采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国内市场。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两个主要形式。在贸易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就会更加兴起,企业更需要通过资本流动的形式开拓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分工。

  2从贸易到金融的国内外联动变奏

  有了上述这些直观的印象之后,我们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到海外买买买。复兴、安邦、阿里巴巴、三一重工、吉利、万达等等,这不是某家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的个别行为,而是普遍性的。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或家庭开始考虑将部分金融资产配置到海外。包括在国外购买房产,包括投资国外金融资产等等。

  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上述全球经济新格局的五个特点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植根于另外一个大背景——国际经济联动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加强。

  国际经济联动有两个主要表现形式:第一个是通过贸易渠道联动。2008年之前我们国家主要通过贸易与国外经济联系,这一时期企业或这个人从外部经济中获利、赚钱,也主要是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来实现的。第二种渠道是通过资本流动和金融市场进行联动。通过汇率、货币市场、国际资本流动进行联系。而今后第二种这种渠道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开放经济体。

  中国经济中的企业、个人以及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国外经济,同时,国外的行为主体也需要更多地关注中国经济的动向。

  在贸易联动是主要联动方式下,只要生产好产品,出口就可以了。但是在金融联动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复杂度增加,政府间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和不确定性变大;因而企业和居民面临的市场波动也要大的多。所有国际经济联动和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加强,都为我们企业与个人进行全球配置提供了条件与契机,同时也增强了挑战。

  3个人海外资产配置的两大原则

  一般而言,我们把大类资产分为八类。

  · 1.现金和存款(本、外币)

  · 2.房地产。

  · 3.权益资产。

  · 4.债权资产。

  · 5.保险资产。

  · 6.衍生品及大宗商品资产(含贵金属)

  · 7.组合资产(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

  · 8.另类资产(古玩字画艺术品红酒等)

  但是一般而言,对于普通的家庭投资者而言,并不是全部都适合投资,比如大宗商品资产就不适合家庭与个人投资。原因是:

  · 第一,专业知识不足。

  · 第二,信息掌握不足。

  · 第三,资金规模和市场地位不对等。

  债券资产,包括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再比如说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也不适合一般家庭进行投资。

  所以我们通常说到的居民海外资产配置就是剩下的几类:除了房地产之外,剩下的就是如下几个门类:

  · 第一个是现金和存款。

  · 第二个是保险资产。

  · 第三个是权益资产。

  · 第四个是组合资产。

  · 第五个是另类资产。

  家庭资产海外配置的基本原则,简单的概括是两点:一是分层原则;二是多元化原则。

  需要把家庭资产分为两层:基础资产和空闲资产。基础资产是第一层次,是基础,是关键时期用来保命的;往上才是空闲资产。基础资产和空闲资产的投资策略显然不一样。

  一般而言,基础资产应配置到相对简单的、流动性强的资产,比如说现金和存款、保险、以及稳健的组合资产等。而空闲资产一般可以投资比较流动性相对第一点、风险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比如另类投资品、房产、股票等。

  但不论是空闲资产还是基础资产都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多元化原则基本前提是不同资产的收益率不完全相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并提高收益率。

  4收获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红利

  投资海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收获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红利。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经历了稳定长期的高速增长,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是国内经济增长的获利者,但这还都还不够。中国经济增长不仅在国内孕育了红利,而且会在国外产生红利。

  诸如苹果、大众、淡水河谷、LV等一批企业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利颇丰。中国经济的成长和中国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了这位国外企业的产品销售,为它们打开了市场,助力了相关股票等金融资产的升值。

  中国居民与家庭海外配置资产的策略之一,就是收获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红利。比如你10年前或者15年前购买了苹果或者宝马的股票,或者投资了智利的铜矿企业或者澳大利亚的铁矿企业,那么后来的收益率一定非常可观。

  当然有人会说,你的这些例子都是事后诸葛亮,你现在再去投资铜矿石资产很难说是一件好事。首先我对于这些疑问先搁置一边,大宗商品的估值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面向未来,我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存在大量的需求点和机会,这些机会不仅会在国内产生红利,同时也会在海外创造红利。马上能够想到的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娱乐行业,新型农业,环保,绿色产能升级,养老,医疗等等,都有非常好的机会。在这些领域仔细挖掘,一定能找到15年前的LV或宝马、十五年前的铜矿或铁矿。

  与收获中国经济增长的海外红利相对应的策略是:在中国经济的下游寻找机会。例如之前提到了印度崛起。印度经济是否能够崛起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如果印度经济走上崛起之路,那么它一定会在接下来十年二十年时间里,在诸多领域复制中国崛起过去三十多年的道路,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房地产、例如城市化带动的家电家居需求、例如劳动力密集型外向产业的发展、例如对铁铜石油等大宗资源品的需求,等等。崛起不崛起存在疑问,但崛起的道路一定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中国企业和居民对此轻车熟路,应该抢占先机,提前布局。

  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全球配置绝不仅仅是配置金融资产的事情,还包括人自身。最重要的投资不是投资于金融资产,而是投资于我们自己,投资于健康、投资于教育、投资于能力提升;然后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全球经济新格局中,去配置我们的能力、视野和事业,去提炼和发挥比较优势。

  我就先大致说这么些。仅仅为大家参考启示,并不作为建议。

责任编辑:高天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