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第二钱包”。从出门打车,到超市购物,再到饭店买单、叫外卖,购买理财产品等等,几乎涵盖了每天的衣食住行。但是,手机支付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下面介绍手机支付的十个坏习惯,看看你中招几个?
1.不设手机屏保密码
一旦手机丢失或者被盗,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必将暴露无遗。
2.跳过软件用手机浏览器购物
在浏览器购物容易出现钓鱼网站,保险起见,最好到软件中支付购买。
3.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
一些支付软件有小额免密功能,若不彻底关闭,手机丢后易造成损失。
4.蓝牙长开启有隐患
蓝牙可传播病毒,别人通过蓝牙间谍软件可查看你的电话、短信、替你拨号等。
5.蹭免费无线WiFi
不少免密的公共WiFi安装了木马和钓鱼网站,专门盗取个人信息,要小心!
6.淘汰手机不彻底删除私人信息
旧手机不处理就出售,个人信息会轻易被他人知晓。
7.见二维码就“扫一扫”
街头、商品上和买家发来的二维码不可轻易扫,容易泄露信息,尤其不要为了蝇头小利随意“扫一扫”。
8.随意点击短信链接
骗子常常利用短信链接传播病毒木马,从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情况,切勿点击不明链接。
9.下载山寨软件
最好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不要看见应用就下。
10.在手机上存储重要信息
手机记事本上不要记录重要敏感信息,手机丢失后极易泄露。
手机支付的确很便捷,但是要多加小心哦!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