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从习近平的博士论文看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学术派  发布时间:2017-03-14 12:01:17

 

       从习总的博士论文看他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阅览室,可以查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19982002年,**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读了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专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全文共169页、159010字,淡黄色封皮,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刘美珣。

  论文的作者是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当时学界和理论界存在争议,他在论文中坚持认为,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

十三年间,**从福建调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职。在不同的位置上,他曾多次表示要推动户籍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进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仍未脱离‘离乡不离土’的模式。绝大多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限制。习近平当时在他的论文里给出了一条具体而清晰的户籍改革“路线图”。

本文节选自200112月清华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

从他的博士论文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孕育

习近平在他的博士论文《 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里有35处论述中用了“全面”一词,可见习近平同志今天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很长的孕育过程。我们摘录习近平同志博士论文中含有“全面” 的语句,从中体会习近平“全面”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

1、本文拟通过对农村市场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使之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在实践上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加快推进中国的农村市场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全面发展。

3、专家学者们也认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毕竟是在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进行的,还很不全面和完善,仍有许多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亟需解决,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尽快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理论问题研究不够全面。

5、由于在全国范围内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因而对农村市场化的研究要受到宏观体制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取得全面、深刻和系统化的理论成果。

  6、从而也较少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农村市场化与农业现代化其他方面的关系和如何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等更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地研究和探索。

  7、要研究一件事物,首先必须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当前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准确认识。

  8、本论文拟以农村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的探索先行而发展滞后这一关键问题为切入点,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现代化建设、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对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影响入手,对农村市场化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力图科学地解决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从而使农村市场化的研究在理论上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在实践上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加快农村市场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9、农村改革首先废除了政社合一、高度集中、机制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体制上解决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的问题,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全面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10、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后,全国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工业和第三产业等领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进展很快,有的甚至是“后来居上”。

11、全面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阶段(1992年至今)。

1219985月,国务院又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对转换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的机制、积极培育粮食市场等问题做出了规定,加强了对粮食等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

  13、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已有20多年时间,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决定在全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14年中,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中进行的,是大环境中的小气候。

  14、农业商业化阶段:农业市场化的全面发展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50 年代)。

  15、农产品的全面商品化使农产品市场体系趋于完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销售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

  16、农业商业化高度发达阶段:农业市场化全面实现阶段(20 世纪50 年代至今)。

  17、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刺激、扩大了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加速了农业市场化的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没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市场化的全面和高度发展。

  18、同时,我国也将以成员国身份全面参加国际农业多边贸易安排,有利于在新的国际农业规则中体现我国的立场,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利益。

  19、加入 WTO 后,我国可以通过共享这些情报资料,全面了解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我国农产品结构、市场和营销策略,提高市场效益,减少市场风险。

  20、福建省从2001年开始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提出要用3年时间在全省 23 个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用 5 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并将畜牧产品、种植业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饮用水五大类食品列为治理重点,全面建立起食品安全生产体系、食品安全流通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食品安全消费体系等八大体系,这将会对提高福建农产品进入市场特别是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1、当前,各级政府应对现行的与 WTO 规则不相符合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22、应以农村小集贸市场和农民创办的零售商店为基础,建立起遍布于广大农村的消费品零售网点,为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的全面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这一观点似不够准确和全面,不能说明农产品价格陷阱的根本性质。

       24、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农产品价格陷阱的涵义,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规律,防止因价格的大起大落和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使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谷之中。

  25、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粮食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全面放开粮食零售市场,常年开放粮食集贸市场,鼓励农民自产自销粮食。

  26、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制度、机制、形式、利益层面的改革,来全面促进农产品流通。

  27、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

  2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一种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作为一种事关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特别是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诸产业中的弱质产业,决定了国家必须通过对农村市场化建设进行适时有力的宏观调控,使之能够不断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出的特殊要求相适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9、同时,还要根据农村市场化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和各地的具体实际,确定农村市场化的分步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引导农村市场主体、农村经济诸产业、涉农部门和各地朝着国家预定的目标发展,确保全省农村市场化建设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30、这还需要研究和探索建立一种能够根据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实际,适时进行全面或某一方面、采取多种或某一种手段进行调控的工作机制。

  31、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才能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所处于的基础性位置,促进农村工业化、科技化、集约化、高优化、持续化、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等农业现代化其它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

  32、三是在大量占有和深入分析研究各类参考文献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

33、近年来虽然有些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些从某一角度和某一方面研究农村市场化问题的文章散见于报刊,一直未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34、在研究工作中,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对学术界、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或不够全面和正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若干新的理论观点。

  35、在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全程监控方面,提出了作者在工作中已经付诸实施、并初见成效的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生产体系、食品安全流通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食品卫生质量检测体系、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组织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食品安全消费体系”等八大体系的对策措施。

  论文: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上的社会经济差别

  “有一个重要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仍未脱离‘离乡不离土’的模式。”在200112月提交的博士论文中,习近平认为:“绝大多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当时,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学术界、理论界也有争议。

  习近平在论文中说,“无论从农村市场化建设的角度看,还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种不同身份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彻底消除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他认为,改革要慎重、稳妥,分阶段积极推进,可先让那些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诸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居住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进城经商和务工的农民,获得合法的居住身份。

  论文提出了户籍改革“路线图”:可在一些小城镇实行不再有城乡限制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层次循序推开。

  论文:按城市规模不同层次推进

  习近平说,推进人的城镇化重要的环节在户籍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总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户籍改革按城市规模不同层次循序推开,这也是他十三年前博士论文所持的观点。

下文为习近平论文节选内容(扩大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共有农业剩余劳动力1.48亿人,199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到1.52亿人。据专家预测,到“十五”期末,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8亿人。要解决好如此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重新择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

  从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实践看,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农村普遍建立农村人才市场,或农村劳动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县一级可建立农人才市场或农村劳动服务中心,乡镇一级应普遍设立农村劳动力流动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帮助准备去城市务工的农民选择就业的城市和岗位,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文化培训和职业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就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就业岗位。福建省县乡两级已基本建立起人才流动服务机构,2000年全省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供求达到733946人次。南平市还于1999年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市级农村人才市场——闽北农村人才市场,并以此为龙头建立完善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闽北农村人才市场为龙头,县级人才市场为主体、乡镇人才服务站与农村人才信息服务点为补充,上下衔接、运转灵活的农村人才服务网络。

二是,在城市中广泛建立指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择业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选择是双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后,经常会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这就要求,各个城市都要建立指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择业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帮助他们及时就业,减少因盲目流动遭受的损失。1999-2000年,福建省仅福州市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就收集各类超级市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2万多个空岗信息,共推荐求职人员1.6万多人。

  三是,尽快建立劳动监察、劳动仲裁等必要的管理机构,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时,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护,不当行为受到约束。当前,一些城市政府为缓解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给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等造成的压力,出台了严格的限制外来劳动力的政策,有的城市由于经济不景气,下岗工人增多,为给本城居民腾出就业岗位,规定一些行业不许使用外来农民工,城市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必须坚决废除这些“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政策规定,努力为他们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积极开拓国外劳务市场。各地劳动力市场和服务组织,应广泛收集国外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及时加强沟通,并按照国外劳务市场的需求加强对应聘者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国外劳务市场输送适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方面,有一个重要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进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总体上仍未脱离“离乡不离土”的模式:绝大多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并未真正溶入城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对于要不要取消户籍限制,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学术界、理论界也有争议。作者认为,无论从农村市场化建设的角度看,还是从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种不同身份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大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坚决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彻底消除由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当然,改革要慎重、稳妥,分阶段积极推进。在现阶段,可先让那些符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诸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居住时间达到一定年限的进城经商和务工的农民,获得合法的居住身份。同时,还可在一些小城镇,实行不再有城乡限制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层次循序推开。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