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罗援:局势策——试论习近平治国理政之道
点击:  作者:罗援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03-28 18:34:00

 

1.jpg

  

        治国之道无非三个字:局,势,策。

 

        一、局者,是对时代特点的认知,对世界大势的把脉,对国运的顺应掌控。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如同下棋,“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安邦治国同理。善谋局者,一子失着,全盘尚可弥补;而善谋子者,却只顾局部,忽略全局,往往顾此失彼,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说,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攻守有度,进退得宜,于是未战先胜,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一时杀伐虽然痛快,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纵使开头略有小得,最终也会因划地自限而失去未来。治国理政,应该以具体的大局为求向,要争取的是全局的优势,而不是计较一子之得失。这就是战略。而进与退、攻与守、得与弃,不过是围绕战略而展开的战术。所以,没有脱离开战略的战术,游离于战略的一切战术,无论如何高明,都无助于整体局势的一切成果。

 

        习近平执政理念就是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执政导向,他在执政之初就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在内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共同意志,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这就是一种大局观。公元前5世纪修昔底德回顾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是由于“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因此人们称这种大国宿命为“修昔底德陷阱”。西方国家学者根据这种先验总结出“国强必霸、强强必争”的思维定式。习近平执政前后,恰恰遇到这么一个关节点,中国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时,美国和欧洲正在次贷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中艰难寻求脱困。日本在漫长的经济停顿中经历了2011年海啸、地震、核事故。西亚北非的动荡愈演愈烈。中国何去何从?世界瞩目。习近平主席顺应时代“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及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新命题,他指出,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发展必将寓于世界发展潮流之中,也将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他郑重向世界宣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强不称霸,富不欺弱,主张合作共赢,这就找到了凝聚中华民族民心和被国际社会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在这种大局观下,习近平提出了要兼顾“两个大局”的大局意识。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于内,大局即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于外,大局是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以及能源资源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并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也让很多人感到担忧和害怕,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就是突出反映。中国周边并不太平,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安全因素或风起云涌、或暗流涌动。北有朝鲜半岛长年对峙,东有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之争,南有菲律宾、越南对我国固有岛礁、海域的“声索”、挑衅,最近又有中缅边境果敢地区战火突起,西南中印边境兵力对峙。美国于2011年提出“重返亚洲”,次年进一步概括为“亚太再平衡战略”,频繁派军机军舰对我进行抵近侦查和挑衅。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沉着应对,对大国不亢不卑,平视而不是仰视,不挑事但又绝不怕事,提出了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中小国家则善待而绝不歧视,对亚洲国家给出了“亲、诚、惠、容”四个字,对非洲给出了“真、实、亲、诚”四个字,对拉美国家提出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截止2015年10月底,习近平主席出访14次,走遍34国。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主动的心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作用。

 

         二、势者,正如《孙子兵法》所云“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也就是说,“势”是一种引而不发的力量,所谓蓄“势”待发。在博弈中,“蓄势”的威力往往要大于“夺子”的威力。《孙子·势》中曾这样描绘“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因此,在治国理念中,不仅要善于布局谋篇,还要善于摆子布势。

 

        如果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他的治国理念中打造了“安保三支箭”和“经济三支箭”,那么,中国的习近平主席在他的大棋局中则打造了“战略三支箭”。安倍晋三的“三支箭”是一种权宜之计,习近平的“三支箭”则是一种战略举措,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意义。这“三支箭”就是“一带一路”、“金砖银行和亚投行”以及“南海基础设施建设”。

 

        2013年,习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目前已获得60多个沿线国家和诸多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它以经济和人文合作为主线,将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对接,代表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国际经济合作框架,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是一种战略布局的重塑,尤其是“一带”起始于西部,经过西部通向西亚和欧洲,这必将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地理格局发生重大调整,由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牵动者承担着开发与振兴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广大区域的重任。“一带一路”建设还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的新趋势。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难题。因此,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01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并于2015年7月正式开业。在习主席的大力推动下,由中国倡议设立、57国共同筹建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12月25日宣告成立,并于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张。亚投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是现有全球多边开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力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应该仅仅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还应该是经济格局,乃至金融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中国家只有在一定程度上掌握钱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才能摆脱“一元独霸”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自己的经济命运。

 

       “南海基础设施建设”。自2013年开始,中国采用“吹填技术”在南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国家对此说三道四。可是这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然要改变一些地理面貌,拓展生存空间。中国又没有像某些国家那样,依靠武力攻城略地,而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和平利用海洋空间,何罪之有?中国在南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有三大功效。一是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安全需求。联合国曾经要求中国负责南海地区的海域搜救任务,而在这方面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们进行“吹填工程”就是经过人工填造岛礁,建立一些导航、气象、观测、避难、救援设施,为海上通道的安全和救援工作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其次,改善驻岛官兵的生活和战备条件。其他国家驻岛官兵的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凭什么中国水兵只能居住在高脚屋?解放军官兵的人权也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和保护。更重要的是,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的海防前哨,我们不可能有国无防,有边无疆,一旦我国的岛上设施和驻岛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我们驻岛官兵责无旁贷要进行自卫。我们在南海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用于民用,但若被逼无奈,也可以民转军。

 

        这就是习近平主席治国理念的高明之处,利人亦利己,益民亦益军

 

        策者,通指计谋、计策等,多为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策,也是指方法,或者如俗话中所说的“牌”,当“束手无策”,手中无牌可出时,国将危矣。一个好局,一个好势,若无一组好牌相匹配,将是“局不成局”,“势难为成势”。

 

         习近平主席在设计了一个好“局”,布置了一个好“势”的前提下,也策划了一套好“策”。大致如下:

 

        (一)搞好顶层设计,凝聚共识。长期困扰中华民族的“软肋”是民心涣散的问题,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匮乏、革命意志动摇的问题再次呈现,如何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环境下,凝聚民心,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共产党坚定的发展方向,又能被各方所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摆在了这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面前。习近平主席及时提出了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他指出:“凝聚共识很重要,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

 

        (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在经济全球化,威胁多元化的大背暗景下,如何一方面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将自身的国家利益最大化,这一对看似相悖的矛盾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前。习近平主席及时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新型安全观,即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较好地从理论层面解决了这对矛盾。习近平主席曾经真诚地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三)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主席在执政之初就在全党开展了学习和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强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置顶位置,要识民情、接地气。他指出:“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最近,党中央又开始了扶贫攻坚战。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习近平主席执政理念的核心思想。

 

        (四)依法治国,依制建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五)为政之要,用人为先。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树一贤例则见贤思齐。习近平主席指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六)强调问题意识,底线思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无论做什么工作,忧患意识丢不得,麻痹思想要不得,要有预案、要有“备胎”。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有“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的思想,这是作决策、谋发展的基本遵循。

 

        (七)稳步前进,锲而不舍。强调稳中求进、事缓则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大的问题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要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措施必须加强可行性研究,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积小胜为大胜,以节约执政成本,减少震荡。

 

        (八)量体裁衣,坚持走自己的路。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坚持“三个自信”。习近平主席说:“我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什么有信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只要我们紧紧依靠13亿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终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

 

        (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贵在行。”注重落实是为政之要、从政之本,“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

 

        (十)强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主席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习近平主席的执政之道,全局在胸,谋子布势,巧用策略。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