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的九点结论
点击:2017  作者:何新    来源:何新老家伙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3-29 22:17:38

 

我研究印度伪史总结得到以下九点结论: 

 

1、印度古代无信史 

 

以历史学而论,印度古代无信史(指成文史)。 

 

关于唐代以前印度的历史,都只是传说而非可信历史。而且这些传说大部分来自唐玄奘的随笔式游记《大唐西域记》——此书素材丰富,收集诸多印地古传说,但此书也非信史,不足以作为构建历史真相之工具。 

 

2、“印度”一名,来自印度河 

 

但是,印度河却不在人们所说的今日印度,而在巴基斯坦平原。也就是说,古代所说的印度——真正的印度地区,在今日之巴基斯坦所在地域中。 

 

而今日的南亚地区“印度”之被人们称为“印度”,实际上是历史的误会。据玄奘说,印度地区古代乃印度教地区,多婆罗门,所以或称“婆罗门国”。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3、印度河主体不在印度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印度河实际是一条国际河流,主流不在印度。 

 

印度河发源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印度河流域的主体部分在今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以南的南亚次大陆印度,历史上不仅不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经济、语言、文化、宗教与传统的关联。(18——19世纪英国人进入后南亚后才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大印度殖民地,所以自1946年独立后即分裂对峙至今)。 

 

4、古代中国与印度河地区久有联系 

 

古代中国与印度河地区久有联系。 

 

西汉以来中国古代人所说的身毒、天竺、印度,都是梵语之“Sindhu”——印度河,所指地乃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中国自周秦以来即与此古印度地区久有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密切联系。 

 

古代中国人所说印度,并非指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以东、恒河流域(印度大平原)以南之德干高原的南亚印度次大陆地区。 

 

5、南亚次大陆的三大版块 

 

 

 

上图,左方是印度河平原,右方是恒河平原,之间被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隔开,恒河之南为德干高原: 

 

一、以塔尔沙漠为界,西部与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相连的印度河版块,即今日的巴基斯坦,古代的天竺、印度、身毒。所谓“五印度”在晋汉以前,即指“旁遮普”,五河平原。 

 

二、塔尔沙漠东侧,是恒河大平原版块,地理上称之为印度大平原。 

 

三、次大陆南部的山地,即面对印度洋的德干高原。 

 

现在人们所说的印度,南亚印度,指此后两部分。但这个地区,自古小国、小族林立,语言复杂,经济政治皆极其落后,古代没有形成发达的文明与文化。古代中国人也与之交往不多。 

 

6、两个希腊罗马与印度 

 

所以,正如历史中有两个希腊罗马,而经常被弱智的中国学界公知所混淆:一个是欧洲希腊罗马。一个是亚洲希腊罗马——东方希腊罗马,地在今日的土耳其。西人伪托一名称曰“拜占庭”。后者历史悠久,经济富强,但被西人洗脑的国人公知则对后者基本无知。 

 

事实上,历史中也有两个印度,一个是喜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南亚印度——今日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地区,古代曾经拥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也是佛教的起源地和传播中心。后来成为伊斯兰地区。 

 

一个是人们现在说的印度即南亚印度,这个地区在古代文明方面几乎一无所有,是经济文化均落后的荒漠。 

 

7、佛教并非起源于印度 

 

佛教的起源地是在今日的尼泊尔,而不是在印度。 

 

历史上(英国建立大殖民地以前)的印度地区——南亚次大陆没有完全统一过。 

 

除了若干没有准确史料只有主观臆测的传说时期(如什么雅利安人的入侵,什么笈多王朝之类),南亚次大陆并没有出现过任何统一王朝或者帝国。 

 

8、印度地区古代四分五裂 

 

唐玄奘进入南亚次大陆时所见的印度,是四分五裂、小国林立的地区,“画野区分,七十余国”,““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主权和国家民族。 

 

9、古老的印度河文明存在于巴基斯坦 

 

 

 

以考古学而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集中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 

 

而塔尔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则没有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没有什么古文明遗迹发现。只是在蒙古人建立莫卧尔王朝以后,才出现了如泰姬陵等少数名胜。 

 

至于作为印度领土主要部分的德干高原,则基本就更是一片文化沙漠。 

 

换句话说,所谓的印度古文明——就印度的本土而论,实际完全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 

 

这也就是去印度旅游者如果欲寻找那里悠久的古文明——必定会大失所望、一无所获的原因。 

 

【附记】大唐西域记解释“印度”之名义 

 

“印度”这个名称定自唐玄奘。 

 

玄奘改变了身毒、天竺、信德古代翻译。取梵语之“Sindhu”——印度河,更赋予理想化的一种意义,称之为明月之邦,象征光明与明月——佛光普照之地。“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也就是说,作为玄奘意念中之佛教的美好之地,玄奘以“印度”作为明月之象征,并以这个名称统称南亚次大陆地区。对于他来说,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名,而是泛指性的一片区域之名。 

 

《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月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敬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 

 

 2020-07-09

 

来源:何新老家伙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的九点结论

    2025-03-29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