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出台这种《实施办法》合适吗?
点击:2074  作者:清风AA    来源:其臣观察室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3-28 12:41:04

 

据《澎湃新闻》325日报道:3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回应社会关切。

 

此《实施办法》明确: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长沙市只是从人才引进方面考虑,出台这一《实施办法》的。其实,此前已有相关优待政策。

 

例如,长沙市2022年发布的《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长沙人才政策45),就在第43条规定:ABC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市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择就读入园,D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

 

其中A类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B类人才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等。C类人才包括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人才包括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今年3月最新一批公示的《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显示,共94名获公示者中,有B1人,C12人,D81人。

 

 

单从引进人才方面考虑,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是,有网友指出:这样用子女升学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把公共教育资源私有化、特殊化了!

 

更危险的是,这种举措传递出教育特权的信号,当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题海中挣扎时,有个好爹的子女却因父辈年薪达标而轻松跨越竞争。教育公平会受到很大冲击!

 

此办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长沙市出台这种《实施办法》如何体现《教育法》中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还有网友写文章指出:我第一个心情是愤怒,紧接着就是悲哀,为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出现这种明显把人群分为阶层又固化阶层,并且毫无顾忌的要把阶层特权当作制度来实施的历史倒退行为而悲哀。

 

有网友质问,这个办法的制定者,你们都没有学过历史吗?不知道中国历朝历代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吗?难道你们不懂历史的周期律?富者恒富,穷者恒穷,阶级固化,你们难道不知道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吗?他们怎么有胆就这样随意践踏社会公平呢?

 

 

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哪里?就是来自于教育的公平,从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群众建立新中国伊始,中华民族就迎来了历史从未有过的教育普及化,而也就是这种教育普及化,让中国各行各业中涌现了大量的人才,推进了中国的巨大进步。

 

有网友指出:新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很多优秀人才都是来自于普通的劳动者家庭,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各项科学技术,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从而为中国创造了丰厚的社会价值,这证明了只有对于人才选拔采用公平机制,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掘出人才来。

 

稍微懂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九品中正制,将社会阶层固化推向极致。门阀世族垄断教育资源,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这种制度性歧视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总爆发,酿成了"八王之乱"的惨烈动荡。

 

历史的教训不得不吸取,请长沙有关部门制定一项政策应该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和大局着想,不能仅仅为了引进所谓的人才,制定这种有违教育法、有违群众愿望的《实施办法》。

 

更不能只为一点,而不顾其余!

 

我们教员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种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打破阶级壁垒,实现人人平等。

 

我们的教育是为工农服务的,任何出身的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根本宗旨。

 

你们将教育资源作为吸引人才的"政策筹码",把教育公平当作可以随意交易的政治商品。这种政策取向,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更是容易动摇我们社会稳定的根基。就会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吸引人才不是只有这一种办法。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重视和尊重人才,给他们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这才是根本。

 

提请长沙有关部门慎重考虑,多听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三思而后行,不能因此而动摇了我们的根基。

 

作者:清风AA;来源:其臣观察室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