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40年潮起东方:从“国之光荣”到核电强国的破浪征程
点击:1536  作者:记者    来源:中核集团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3-19 15:09:27

 

 

一声轰鸣惊海月,四秩光阴铸荣光。从中国大陆的第一缕核电之光,到今日照亮华夏的核能版图——秦山成为中国核电的摇篮更是国之光荣的永恒坐标

 

1985320,承载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使命,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在秦山开工建设。这一刻,中国核电事业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自主创新的壮丽征程。

 

2025年是我国核工业创建70周年,也是秦山核电开工建设40周年。40年砥砺前行,秦山核电已成长为全球核电领域的中国品牌,在安全、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孕育了秦山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19702月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擘画下,我国自主设计建设核电的序幕拉开。历经技术、厂址等艰难选择后,1982年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落地秦山。当时,我国发展核电技术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世界核电强国,但核工业前辈们毅然踏上了全新的征程,这便是其自主创新基因的萌芽。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技术封锁使我国在关键设备和技术上处处受限,研究设计院也处于“0”“1”的艰难摸索阶段,能够借鉴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有限。即使当时情况再难,秦山核电人也从不言弃,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心部件的采购与制造上,从最初依赖进口到后来实现国产化突破,每一步都凝聚着秦山核电人的智慧与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了挑战。秦山核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尚宪和说。

 

就拿关键设备的焊接技术来说,起初,一家外国企业答应以10万美元的价格提供焊接技术手册,然而该企业所在国政府却又提出两个附加条件:第一,使用这种焊接技术,必须向该国报备;第二,焊接时,要有该国专家现场监督。这怎么行!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亲自披挂上阵,联合著名焊接专家潘际銮,半年内拿下这项技术,并把省下的10万美元用于各项自主技术攻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秦山核电站共有200多个主辅系统,有设备2.4台件、仪表和控制屏台1.76台套、阀门1.17个、管线160多公里、电缆1100多公里,每一个零件上都镌刻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原生基因。建设秦山核电站,先后有100多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参与科技攻关,7个设计单位参与工程设计,11个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600多个制造厂提供设备和材料。秦山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历程是中国核电从跟跑并跑的缩影,其成功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在于构建了完整的核电产业生态。

 

19911215日,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这一零的突破,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鏖战。秦山核电30万千瓦核电厂设计与建造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此后,秦山核电的发展快马加鞭,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以及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建成。在此过程中,我国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秦山核电成为我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缩影。

 

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造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核工业完整体系的国家之一。从此,我国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核电发展方针,在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形成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秦山核电的每一次突破都在重塑中国核电的技术版图。从秦山核电站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我国核电事业的中流砥柱,秦山核电自主创新的基因在困境中孕育,在实践中成长,在传承中壮大,形成了自主创新、融合发展秦山经验

 

 

 

每年新春,秦山核电主要负责人新年第一课必谈安全,领导带班巡视风雨无阻,一线员工以显微镜般的严谨对待每项操作。通过这种近乎苛刻的坚守,秦山核电连续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正如厂区标语所书:每一度电,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核安全是刻在秦山人骨子里的信仰。秦山核电安全质量处处长郭守锋说。20世纪80年代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内外对秦山核电是否足够安全的质疑一时间此起彼伏。面对中国能否驾驭核能的质疑,秦山人用一场质量提升的彻底行动和一整套质量管控体系向世界宣示:安全不仅是技术底线,更是对国家尊严的守护。现在这套成熟的质量管控体系已经在各大核电系统中广泛使用。

 

秦山核电作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先行者,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建立网格化责任田,让每寸土地都有守护者;立足平面图管理、对责任部门进行反差率考核;不断提升工业安全实操培训,将安全培训落实到一线;创立四高一低一化风险识别模型,实现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安全措施自检单内容定制化、高风险作业分级分类许可管控等,形成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做法和经验。秦山核电首创的高风险管控模型,不仅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严苛评审,还被多国视为学习样本。越南代表团参观后惊叹:这里的智慧安全体系,是教科书级的范本。

 

当下,AI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秦山核电紧跟浪潮,利用AI革命,实现从人防智防的跨越。当无人机开展智巡,当5G+全景监控装上千里眼,当大数据预判风险的脉搏,秦山用科技打造安全金钟罩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核安全处处长张红耀感慨道。

 

 

 

卓越绩效的目标如星辰,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穿越迷雾的动力。企业管理处处长张世敏介绍道。从2009年提出9”目标到十四五期间年度大修小于20”“零非停等,这些不断刷新的KPI,是秦山人不断自我超越的刻度。十四五期间,秦山核电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以五个一理念推进流程优化,建立“i系列等数字化应用产品。通过五个一管理,维修响应提速60%,库存成本下降30%i-Daxiu系统将百万机组大修工期从45天优化至28天,刷新行业纪录。技术处处长邓志新说:数字化不是工具,而是重构未来的语言。如今,这套秦山标准已输出至一带一路,为全球核电注入中国动能。

 

我们公司自上而下建立起追求卓越的氛围,提出越来越高的绩效目标,并在公司内进行分解,通过专项推动改进弱项,创造了更好的运营绩效,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不断往上追求更高的目标,是我们持续奋斗的过程。尚宪和自豪地说道。秦山核电在管理创新过程中,注重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管理体系机制。设立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奖,对在技术、管理等领域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加强科研平台建设,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运营中,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40年前,秦山一期图纸上的每个数据都需反复求证;40年后,这里诞生了超过1000项授权专利、130余项标准,包括2项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成为核电技术的创新灯塔

 

当国际标准烙上中国印记,当秦山经验成为全球范本,这里不仅是中国核电的起点,而且是世界核电的东方课堂领跑者的姿态,才能定义未来的高度。

 

 

 

40年,从创业初期的人才匮乏,到培养出中国大陆第一批35名核电操纵员,再到从秦山核电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培养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少华、戚宏昶,以及对外输送超过3500名核能人才,在坚持自主创新的道路上,秦山核电相信:人才始终是最核心的创新密码。秦山用40年探索出以人育技、以技促新的自主创新之路。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自己干!何少华的这句话,道出了秦山核电人才培养的初心。1998“T6事件的阵痛,让这位初出茅庐的维修工人意识到:没有自主人才,就没有自主技术。他带领团队扎根一线,从啃下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水下修复难题,到2024年攻克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松脱的世界级挑战每一次突破背后,都是传帮带体系的厚积薄发何少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10年间,走出2工人院士3全国技术能手,团队被誉为核电特种部队。他们获得50余项授权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让国外同行感叹中国功夫,不可思议

 

1991614日,中国大陆首批35名核电操纵员在秦山诞生。他们历经严苛培训,从零起步掌握反应堆驾驶技术,成为中国核电自主化的火种。他们中许多人后来成长为核电高管、技术专家,将秦山经验辐射至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新一代核电项目。这种以战代训的传统延续至今:秦山核电每年开展200余项技术比武,青年人才在模拟机考核、大修实战中淬炼成钢。2023年,秦山核电9台机组平均能力因子96.8%,位列全球同类第一,正是人才与技术的双重胜利。

 

深山修炼出山解难,秦山的人才培养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何少华团队助力研发医用同位素在线生产装置,推动同位素自主供应;首批操纵员参与设计的数字化仪控系统,推动核电逐步迈入智慧时代。这里既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守,更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魄力——年轻技术能手陆少威在2024年大修中精准定位故障;工人院士戚宏昶带徒时直言: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超过我!

 

如今的秦山核电,9座核反应堆与8600亿千瓦时的绿电记录背后,是一代代核电人凭本事吃饭的信念传承。何少华团队在进行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水下修复时,首创辐照监督管支撑定位结构的检修方法,可就在模拟实验加快推进时,一颗螺栓突然咬死,实验遭遇瓶颈,搞不好就会前功尽弃。为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何少华和同事干脆住进了实验厂房,带着大家推演每一步流程,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而那颗咬死的螺栓,后来被他们放在了工作室最醒目的地方,仿佛警钟,时时在提醒着他们。

 

 

 

 

 

2011年,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寿期过半,秦山核电人主动启动龙腾行动攻关,首创完整延寿技术体系,建立全国首个核电厂延寿标准。2021年,秦山核电厂1号机组获准延寿20年运行,创造经济价值超200亿元。这不仅延长了机组寿命,更延展了中国核电的底气。尚宪和说道。

 

明日的序章,已然开启,秦山核电将聚焦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创新。在提高机组性能方面,不断优化机组运行参数,提升发电效率;在提升本质安全上,加大安全技术研发投入,强化安全管理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加强对核电前沿技术的研究,突破技术瓶颈;在设备国产化方面,继续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深化数字核电、智慧核电、智能核电建设,实现生产运营的智能化管理。

 

在秦山核电的发展版图上,核能的应用不止于发电。南方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投运,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落地海盐,核能+石化等项目加速落地……“‘双碳目标下,核能是绿色革命的引擎。中核浙江电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继荣说道。目前,核能供暖区域还拓展到了包括公共建筑、办公楼宇、商务酒店等在内的众多区域和应用场景,安全运行多个供暖季,为广大居民和各类用户带去核能的温暖。未来,秦山核电将进一步扩大供暖、供冷范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清洁低碳方案。积极探索核能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核能与数据中心耦合,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清洁的能源,助力数据中心实现零碳目标。

 

秦山核电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商用重水堆机组的核电基地,积极利用重水堆机组的优势,开展同位素生产研发目前,钴-60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并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医用防疫物资的辐照灭菌时间由两周缩短至1天;20244月,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顺利出堆,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202412月,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投运,首批镥-177靶件顺利出堆,一举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秦山核电联合海盐地方共同打造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累计招引落地国内外行业龙头诺华集团、中国同辐、法伯新天等项目23个,总投资超80亿元,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秦山核电将持续深耕堆照同位素辐照生产,为我国医用同位素自主可控供应、核技术多元应用拓展贡献秦山力量,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核电长子零碳先锋,秦山核电40载栉风沐雨,自主创新的视野不断拓展,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国之光荣的丰富内涵。厂区内那座镌刻着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的纪念碑,见证了一代代核电人从滩涂拓荒到领跑世界的征程,更昭示着中国迈向核电强国的未来。

 

来源:中核集团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