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从状态论治是病证结合的关键!以中医辨证为体,西医辨病为用
点击:  作者:姜良铎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21 12:35:43

 

 

中医状态辨治的产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传统中医学的智慧积累,包括整体、经验、定性的描述;二是源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包括局部、定量、精细的描述。

 

中医状态辨治通过系统论的思维,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有利于打破中医、西医之间的界限。

 

辨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的纵向认识,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横断面的认识。病证结合的模式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即中医辨证为体,西医辨病为用

 

从状态论治正是病证结合的关键。中医状态辨治的产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源于传统中医学的智慧积累,包括整体、经验、定性的描述;二是源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包括局部、定量、精细的描述。

 

因此,从状态论治是在继承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辅助检查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宏观与微观层面,把握患者的总体病机及核心病机,运用各种手段调节五脏功能失衡,改善或纠正病理状态,使人体达到健康平衡状态的过程,是辨证论治的延伸和发展。中医状态辨治通过系统论的思维,将传统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有利于打破中医、西医之间的界限。

 

人体状态是指机体某一时段的身心机能及人体与社会、自然适应性的状态,包括生理、心理适应性的综合状态。从健康与疾病角度分为健康平衡状态、健康波动状态、疾病前驱状态及疾病状态。医生要通过现代诊断技术和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收集人体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判断人体所处的状态。

 

准确了解健康状态

 

只有了解人的正常生理状态,才能做到知常达变,进而识别出疾病状态

 

健康平衡状态是社会适应性强、气血津液通畅、精神焕发的状态。健康波动状态是健康平衡状态发生了波动,处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具有可逆性。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健康状态,即人体的正常状态。只有了解人的正常生理状态,才能做到知常达变,进而准确识别出疾病状态。如平人脉滑是正常的、肥胖之人脉沉是正常的、瘦人脉细是正常的,每个年龄段脉象也有一定特点,如老年人脉象相对年轻人表现为弦细沉无力。人体这一复杂系统受到体质、年龄、季节、时段、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生理状态。相同的脉象、相同的舌象,在不同个体身上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某人身上可能是病态的表现,而在另一人身上则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对每一种状态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以便做出准确符合疾病本质的诊断,并实施有效且正确的治疗方案。

 

疾病状态可分两类

 

疾病的宏观和微观状态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整体的状态,它们所反映状态的权重也不同,两者不能等量齐观

 

疾病前驱状态是向疾病状态发展的前奏。疾病状态则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宏观状态,二为微观状态。在此重点探讨疾病状态。

 

宏观状态主要是指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所采集到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中医学将人体的功能看作一个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的作用而实现密切的联系。如五脏之脾、六腑之胃、五志之思、五窍之口、五体之肉、五液之涎、五华之唇以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共同构成脾系统心系统”“肺系统”“肝系统”“肾系统皆可以此类推。每个系统都以五脏为中心,五大系统又以心为其主宰,各个系统之间协调制约、相互影响。在病理过程中,人体的任何一个局部或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对全身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整体功能失调,从而呈现疾病状态。

 

微观状态则指采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所获取的检验、检查指标。现代医学可以提供丰富的认识人体和疾病过程的信息,为我们展示认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另一视角。目前,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已广泛应用于病历资料的收集。这些检查手段不仅能用于疾病的诊断,还能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成为收集人体状态信息的重要工具。将这些知识技术纳入中医的辨治体系,可丰富中医的认知,将疾病或病症认识得更直观、更彻底。

 

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整体的状态,它们所反映状态的权重也不同,两者不能等量齐观。事物的宏观状态并非仅仅是其微观状态的简单累加,同样,微观状态也不仅仅是宏观状态的直接拆分。宏观整体层次是人体最高层次,微观则属于较低层次。高层次规律具有低层次规律不具备的特点,低层次规律也不能取代高层次规律。将现代辅助检查结果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可拓宽临床资料的收集渠道,突破中医传统诊法仅依据症状辨证的局限,从而更全面地掌握患者信息。这有助于在明确基本病机的基础上,从细节把握患者的主要病机特点,进而指导诊疗处方用药。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姜良铎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思维内科专刊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