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历史佳话。在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南京知青王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生动地诠释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王强,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68年,他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了广阔的草原建设中来,成为1087名扎根鄂尔多斯的“南京知青”中的一员。从此,他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用毕生的精力谱写着血浓于水的民族故事。那年,王强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插队时,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个牧羊的工作。
牧羊,是一个苦差事,冬天要忍受暴风雪的袭击,夏天则要忍受烈日酷暑,而且还要接羔子、剪羊毛、起羊粪。事实上,一年到头,牧羊人的营生不断头。为了尽快掌握牧羊技术、提高生产队的牧业生产效益,王强努力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主动适应牧区环境和生活方式。他与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他不仅学会了放牧、接羔等基本技能,还学了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冬天的草原,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王强不畏严寒,尽心守护着羊群的安全,他学会了将刚出生的湿漉漉的小羊羔紧紧裹在胸前,以保护这些小生命免受严寒。夏天,草原上酷暑难当,但王强从不避酷暑,扫羊粪、捡牛粪、灌羊、洗羊、抓羊、剪羊毛……不停地用汗水浇灌着闪光的青春。王强在向群众学习蒙古语的同时,不断地给蒙古族群众教汉字,给他们讲述南京的革命故事、讲祖国的历史故事和科技故事,更多的时候,他向群众传授文化知识。牧民都很喜欢他,说他是个最有文化的“红火人”。他那渊博的知识就像生活的黏合剂,将草原上各族群众的情感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赢得了人们的称赞,也博得了蒙古族姑娘巴图那顺的芳心。
王强和巴图那顺是在劳动中相识、相爱,坠入爱河的。但由于巴图那顺的父母担心王强将来回南京抛弃自己的女儿,所以迟迟不肯答应他们的婚事。王强向巴图那顺的父母作了保证,并在嘎查申请了宅基地、盖了房。巴图那顺的父母虽然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但还是有些不放心,因为在他们嘎查,就有知青抛下新婚妻子远走高飞的先例。王强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会是背信弃义的人,最终,王强用自己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巴图那顺的家人,两人喜结连理。1979年,巴图那顺的姐姐因产后出血去世了,丢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而此时,王强夫妻已经育有三个孩子,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一家五口人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但看着这个刚刚来到人世间的婴儿,王强在征得妻子和岳母的同意后,夫妻俩托养了这个婴儿,取名“阿希玛”,阿希玛的父亲逢人就夸,王强是个好人、大好人。其实,在草原上生活的几十年里,王强经常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始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1981年冬天,草原上遭遇了一场严重的雪灾,王强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寒风暴雪帮助牧民抗灾保畜,他的勇敢和无私赢得了当地牧民的敬佩和感激,也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年过花甲之后,王强打算回南京养老。可是,当他回南京没待多久就又回到了草原,原因是,当年在鄂旗插队的老知青们听说王强回宁后,都去看望他,大家见面一顿海侃,又勾起了当年的知青情结,想再回草原去看看自己的第二故乡,但毕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草原早已物是人非,难以圆梦。王强回到草原,专门为身在南京的“老知青”当“探子”,并将自己的家变成“驿站”,为远道而来的“老知青”提供志愿服务。
2018年,曾在鄂旗插队的李俊、李兵、卢蓉等七位女知青相约到“第二故乡”去看看。王强挨个儿帮她们打听到了当年插队的嘎查,联系到了她们最想去的牧民家,全程接送她们圆自己的“回乡梦”。七位女知青在草原上游览了三天之后,才在家人的催促下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南京。打那儿以后,探望第二故乡的南京知青越来越多,每年,王强都要接待十几波这样的知青。南京知青寻梦草原,不仅圆了他们的梦,也推动了南京与鄂尔多斯之间的文化交流。王强利用这些机会积极推广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乃日、鄂尔多斯那达慕等民族文化,也利用知青到访草原之机,向牧区群众介绍南京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让他们更多了解六朝古都的前世今生。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地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王强将自己在草原上的家当作“驿站”,帮助南京知青圆梦“故乡”,依然成为他退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他不辞辛劳、不顾年迈、为此奔波、乐此不疲,早已在知青与牧民之间传为佳话、备受称赞。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将故乡南京作为“中转站”,帮助草原上的牧民完成疾病救治的事,因为他从来不让家人张扬。有一年,在银川医院住院的鄂托克旗牧民乌某某由于病情严重,院方建议她转院到更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她的家人想到了王强,希望将病人转院到南京继续治疗。王强二话没说,就与江苏肿瘤医院取得联系,亲自将乌某某及其家属送到南京,安排她们住院。他因为担心草原牧民吃不惯南京的饮食,又动员当地的知青给病人家属在医院附近租房陪护,还给他们提供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让他们自己做饭吃。把这一家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后来回到草原还专门登门拜谢王强。
乌兰巴特尔是鄂托克旗的牧民,2020年,因病经银川医院救治,院方建议他到更大的医院接受治疗,他希望王强带他去南京救治。当时,新冠疫情肆虐,为了安全起见,王强建议他们自行前往。他动用南京知青关系网,提前在南京给他们联系好了医院、预约了医生、预订了床位。很快,乌兰巴特尔顺利地住进了医院,接受了更加权威的治疗。数月后,不被银川医院看好的病居然好了,乌兰巴特尔康复出院后,登门拜谢王强。春雨无声润万物,王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进步之歌。他的事迹鼓舞着更多的人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来,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树立了榜样和典范。
(作者系鄂报记者;来源:原标题为《情洒草原 爱满人间——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王强》,鄂尔多斯日报20250108版,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