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核心区将建设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点击:  作者:新京报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20-08-31 11:02:57

 

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2035年)》今日(830日)正式发布。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一核,未来要将这一核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到2035年,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

 

 

一核两翼空间格局示意图。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供图

 

关键词战略定位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关键词发展目标

——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

 

规划提出了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和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目标。

 

努力把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为纲维有序、运行高效的国家中枢,古今辉映、礼乐交融的千年古都,舒朗庄重、蓝绿环抱的文化名城,功能融合、内外联动的宜居城区,和谐宁静、雅韵东方的人居画卷。

 

关键词规模与结构

——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与建设总量

 

规划严格落实双控四降,让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步下来,创造一流人居环境。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向外疏解腾退和内部功能重组双向发力,严格控制建设总量与人口规模,优化用地结构与人口结构,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到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70万人左右,到2050年控制在155万人左右;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9亿平方米左右,到2050年稳定在1.1亿平方米左右。

 

在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方面,通过适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事务用地比重、大幅提高公共空间规模和服务能力,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到2035年,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共事务用地占规划区域总面积的比重由现状11.1%提高到12.3%,公共空间面积占比由现状34.3%提高到38.4%

 

关键词空间结构

——两轴、一城、一环作为核心区骨架

 

两轴、一城、一环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骨架,加强空间秩序管控与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推动老城内外和谐发展,融汇历史人文景观和现代城市风貌,塑造平缓开阔、壮美有序、古今交融、庄重大气的城市形象。

 

两轴即长安街和中轴线,一城即北京老城,一环即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

 

 

首都功能核心区位置与区位分析图。

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供图

 

关键词政务环境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

 

核心区是政治中心的核心空间载体,中央政务功能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规划提出,中央政务功能的布局要与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大国首都目标相适应,形成政务活动运行高效、安全万无一失、环境优美和谐、政务配套优质完善、形象庄重典雅的中央政务环境。

 

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以长安街为依托,优化中央政务功能布局,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强化长安街沿线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功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大国首都形象。

 

建设优良的中央政务环境,形成优质完善的政务配套设施:深入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通过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中轴线申遗,为中央政务活动提供彰显文化自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空间场所,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提升中央政务功能及其环境品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城市设计,塑造舒朗庄重的中央政务空间形象。通过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环境,塑造优美和谐的政务环境。通过加强城市服务保障,形成优质完善的政务配套服务系统。

 

关键词老城保护

——实现老城整体保护,应保尽保

 

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实施老城整体保护,并着力增强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活力与魅力。

 

历史格局的保护是实现老城整体保护的关键:两轴统领、四重城廓、六海八水、九坛八庙、棋盘路网是老城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是奠定老城空间地位的重要载体,规划将加强格局保护作为老城整体保护最重要的任务。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结合城址遗存保护、历史水系恢复、绿化空间建设,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景观,进一步强化老城空间的整体性。

 

保护对象的应保尽保是实现老城整体保护的基础:规划围绕老城核心价值,深入解读应保尽保的保护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九个方面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基础上,突出核心区文化遗产特色,将传统胡同、历史街巷、传统地名、历史名园、革命史迹、老字号等纳入核心区保护对象。逐步扩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以更加深入的价值挖掘、更加广阔的保护视野,让老城保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规划强调历史文化资源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要着重加强展示利用。提出应结合内环路打造、道路林荫化改造、文化探访路建设,加强核心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整合,有序串接现代文化设施与文化空间,大力推进非遗传承和老字号复兴,让历史文化活起来。要持续推进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保护,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让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强化古都风韵是实施建筑、街巷风貌管控的核心目标:规划提出要在核心区内实施严格的建筑高度、建筑风貌及街巷风貌管控,让老城不再长高、胡同不再拓宽,要以高水平城市设计强化老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加强景观视廊保护与营造,持续推动街区保护更新和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让古都风韵成为核心区的风貌基调。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尺度亲切、实用有趣的公共空间,构建散发古风古韵、融入现代生活的公共空间体系。

 

关键词人居环境

——提升服务品质和可持续的更新改善

 

规划提出统筹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绿色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基础支撑体系和智慧精细的城市管理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更加强调服务品质的提升:规划提出应以存量挖潜、时空多元共享的方式,探索有限空间内高品质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均等化、人性化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公众对教育、健康、养老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文化、体育、生活性服务业以及绿色空间的多元需求。

 

居住环境方面更加强调更新改善的可持续性:规划提出要重点研究平房区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机制与路径,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老街坊、老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环境优美、整洁有序、设施完备、邻里和谐的美丽家园。对于平房区,鼓励居民采用自愿登记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并不断完善共生院模式,引导功能有机更替、居民和谐共处,让老胡同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对于老旧小区,提出以菜单式整治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进服务设施补短板与适老化改造,提升住宅品质与环境质量。

 

交通出行方面更加强调健步悦骑:规划提出要提高核心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由现状73%提高到85%以上,到2050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90%。通过街道空间整体设计,加大步行、自行车路权保障,提高沿街绿荫覆盖,加强停车治理调控,综合改善慢行体验,多措并举引导绿色出行,建设健步悦骑城区。

 

城市安全方面更加强调应急能力提升:规划提出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深化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划分防灾分区及防灾生活圈,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疫情防控方面更加关注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规划提出要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结合街道社区范围以及防灾生活圈划定卫生分区,分类分区施策,提升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医疗救治力量配备和能力建设,并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纳入183个街区的社区治理体系。

 

追问1

东城区和西城区控规为什么要统一编制?

 

针对东城区和西城区控规为什么要统一编制,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全市工作的重心所在,地位特殊、责任重大。一个功能区可以由多个行政区组成,东城区和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相近,因此将两个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开展规划编制,对落实总体规划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追问2

核心区控规批复版为何新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关内容?

 

在具体内容上,批复版跟草案最大的区别是加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晓冬表示,今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对北京公共卫生体系是一次大考,让我们认识到在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核心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关系到首都功能的保障,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们在最后这个版本里面,专门补充了关于重大疫情防控机制的内容,夯实了公共卫生基层的基础的相关的要求,把健康理念贯穿到核心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来增强城市的韧性。

 

新京报记者 邓琦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