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纪委“笔杆子”习骅:巧官埋下亡国种子
点击:  作者:习骅    来源:《中国历史的教训》  发布时间:2017-12-17 11:37:03

 

 1.webp (15).jpg

 

  巧官的“巧”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特别善于打造完美形象,你需要什么他就是什么形象。大家不是讨厌贪官吗?我就把我打造成清官。

 

  清朝“名相”曹振镛用了一个技巧:上有政策,下有“顺”策!先琢磨清楚老板的基本思路,再顺着老板的心思紧跟,而且跟得很到位,甚至还超过预期,然后就静静等着领赏了。

 

  当时官场中人大都以曹相为楷模,苦心钻研如何应付皇帝、如何让皇帝高兴,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没人想、没人干,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逐渐造就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天下。即使偶尔出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干部,也无出头之日。

 

  也许,巧官就在眼前,可是你永远看不见。

 


1.webp (16).jpg

曹振镛


  清朝真是一个“奇迹”迭出的时代!


  算上当太上皇的几年,乾隆爷实际执政63年还多,创了纪录。


  无独有偶,清朝的大臣中还有个叫曹振镛的牛人,在中央工作长达54年,历三朝、相二帝,一路春风,福禄寿俱全。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是乾隆培养的后备干部;受嘉庆委托当过三个月代理皇帝,他老家安徽歙县,至今人们仍然会骄傲地念叨“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谚语;道光在位30年,他居相位15年,如非不幸病逝于工作岗位,此公肯定会与皇帝共始终。


  当他归天的噩耗传来,道光皇帝难过得茶饭不思,哭哭啼啼地说,你们哪里知道,他贡献大呀!他走了,我可怎么办呀!当场把曹振镛的二儿子提拔为副部级干部,给曹相本人加谥号“文正”。


  “文正”是最高规格的谥号,大约是“学问大、能力强、作风正、立场稳”的意思。据严复统计,有清一代共有大臣2748人,死后谥“文正”的仅8人(曾国藩算一个),平均340多人才轮到一个,名额实在有限。


  生前占尽风流,身后极尽哀荣,曹振镛的“贡献”到底大到什么程度?


  其实,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曹振镛都是公认的庸才。《清史稿》中曹振镛传也就700多字,跟他的政治地位很不匹配。但作者也没办法,因为老曹实在没什么丰功伟绩可写,难怪很多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


  关于曹振镛的“成功之道”,有个年轻干部曾请教过他本人,当时曹老是这样回答的:“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多磕头,少说话。”


  要是相信这句鬼话,那就太天真了。在封建官场上,谁敢不磕头、谁敢乱说话?可混到曹振镛这境界的,古来几人?听其言,不如观其行,还是来看看曹振镛是怎么做的吧。


  1、成功是个技术活

 

  道光即位之初,康乾盛世余威已尽,国运日下,处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前夜。财政首现窘境,国库储备仅及乾隆盛时的四分之一,这还是账面数字。而官员却普遍失去国初的浩然之气,慵懒萎靡、声色犬马、贪污贿赂,以追逐奢华生活为业,社会风气污浊荒唐。当时人留下了不少生动的记录。

 

  在一次官场宴会上,有个客人出门上厕所,惊讶地看到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躺了一地,就问咋回事。

 

  原来,厨师先将这几十头猪圈起来,拿棍棒追打,猪奔跑惨叫不已,最后一头接一头地力竭而死。这时,厨师赶紧在猪的脊背正中割取一片肉,用这几十片肉做成了猪脯一盘,味道鲜美香脆,无可比拟。厨师还自豪地介绍,这些猪的其余部分毒性很大,不能再食用,所以要统统扔掉。

 

  满足这类畸形消费的钱从何来?羊毛出在公款和百姓身上。驻节今江苏淮安的南河总督,负责治理江苏境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每年要支取经费数百万两,用在正处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花在酒肉笙歌上了。

 

  道光决心从杜绝奢侈浪费入手,逼迫干部队伍改变作风,振奋精神,以图重现昔日盛世。为此,道光刚一上任就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号召各级政府厉行节约,二是召来阅历丰富、人脉广泛的曹振镛,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兼武英殿大学士,即实际上的宰相,配合皇帝推行新政。

 

  在开展节约运动的通知《御制声色货利谕》中,道光规定了三项新政策:节省财政开支,杜绝奢华浪费;停止各省进贡,减轻百姓负担;严控基建规模,严惩工程回扣。

 

  他本人首先以身作则,不做新衣,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班;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节庆不得食肉。每人一碗打卤面为皇后祝了寿,买一只旧皮箱嫁了闺女。

 

  对各级官员严加监督和约束。盛京将军被人举报常在家里看戏宴客,立即撤职。反过来,有一次检阅警卫部队,看到官兵衣着朴素,当场将几位负责人各升一级。

 

  道光不但廉政,还十分勤政,事必躬亲,夜以继日,对工作不用心、出工不出活的干部尤其讨厌,绝不重用。

 

  曹相上台后,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根本不烧什么“三把火”,只是闭嘴、磕头、旁观。等终于摸清了新老板的底牌,就循着领导思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若无其事地跟了三张牌,迅速获得了道光帝的绝对信任,奠定了千古“名”相的基石。

 

  第一张牌是照猫画虎。

 

  有一次开会,道光一眼就看到曹振镛的裤子打了补丁,高兴地跟他打趣:“堂堂宰相的裤子也打补丁吗?”

 

  曹振镛从容作答:“做新裤子是很容易,就是太贵了,旧裤子打上补丁跟新的一样,何必浪费呢。”

 

  道光很高兴,挥笔给宰相题了4个大字:恭俭惟德!

 

  那段时间,曹大人下班后就赶紧往前门外跑,去酒馆饭庄菜市场打听物价,第二天一早就给皇帝送经济情报,顺便再提一两条进一步厉行节约的建议。宰相在政治上跟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皇上自然满意,每天与他相谈甚欢,什么重要事情都一块商量。

 

  官员们个个心领神会,人人学习曹相好榜样:上朝绝对不穿没补丁的衣服,散朝绝不忙着回家,围着宰相热烈讨论节俭问题,久久不愿离去。

 

  由于曹相和他的同事们推波助澜,京城竟出现了违背市场规律的怪现象:破衣烂衫的价格一路飙升,品相稍好的比新的还贵!有些穷官实在买不起,就创新思路,自己动手,把好好的袍子弄旧弄破,再让老婆在醒目处打块大补丁,活像今天新潮仔裤的做法。

 

  眼见新政深入人心,皇帝对老曹更是离不开。这张牌顺势而为,轻松搞定了皇帝。

 

  第二张牌是借刀杀人。

 

  曹振镛最忌的人是云贵总督阮元,因为阮元是唯一同曹振镛资历相当的三朝元老,他不但人品、文才俱佳,而且政绩斐然:在浙江巡抚、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任上,阮元平海盗、禁鸦片、惩贪腐,打击分裂、垦荒固边,朝野无不折服,曹振镛与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道光既然胸怀复兴大志,自然会想到阮元。不过,老曹自有办法。

 

  有一天,在跟曹振镛谈干部工作时,道光问道:“时间过得真快呀,阮元去地方担任主要领导快三十年了吧!当初三十几岁就官居二品,也真是人杰。你熟悉干部情况,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曹振镛马上跟上:“这个人我了解,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工作能力超强,我是没法跟他比的。”

 

  道光很有兴趣:“那你举个例子。”

 

  曹振镛不紧不慢地介绍:“云贵地区山高皇帝远,环境险恶,经济落后,民族复杂,自古多事,而且没有小事,件件涉及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在那里当总督,一般人不要说出政绩,就是不吃不喝不睡觉都忙不过来。但是阮大人却能应付裕如,再复杂的问题都能迅速解决,还能空出时间召集各路才子吟诗、论文、作画、弹琴,这几年光诗文集就出版了好几种呢,水准很高,洛阳纸贵。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我看这样的干部可以考虑了。”

 

  道光听着听着,脸色由晴转阴,恨恨地说:“要是做诗能把国家做好,那我天天做诗!”

 

  不久,一纸调令把阮元召回北京,安在一个不咸不淡的位置上发呆,直到退休。

 

  而道光对曹相的好感却增加了,他觉得老曹是个厚道人,对阮元那样工作态度不端正的干部都净看优点。这张牌因势利导,轻松自如地铲除了唯一对手,曹振镛自此高枕无忧。

 

  第三张牌是斩草除根。

 

  道光初期,一些有志大臣受到新政鼓舞,苦心研究国家大事,热情提出改革建议,一时间各种请示报告纷至沓来。

 

  道光每天批阅到深夜,乐此不疲,但时间一长,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心里左右为难,却又不好说出口:如长期这样一字一句地看,哪里应付得了;要是不认真看,又怕漏掉真知灼见,耽误工作。

 

  等到道光终于累病了,曹振镛及时跟皇帝谈心:“大家现在都在努力工作,文件多了,好点子也多了,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好兆头。怕就怕有的人打报告不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愉悦皇上,最好留点心。”

 

  道光深有感触,喟然长叹:“那有什么办法呢,皇帝是个苦差事啊。要是报上来的都出于公心就好了!”

 

  曹相微微一笑说:“我倒有个想法。您每天随机从报批件里抽阅几份,找出错字、别字、漏字、重字等等,用朱笔点出,该批评就批评。您想,您连书写错误都能发现,下边谁还敢造次?这样注水文件就少了,质量自然提高。”

 

  此法果然灵验,道光不但省力省心,还给大家一个勤于政、敏于事的深刻印象。而大臣们从此“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轻易不敢下笔,实在要说就说皇上爱听的。

 

  这张牌顺水推舟,使得所有人都噤若寒蝉,而曹振镛从此一言九鼎,权势冲天。 

 

  2、贪官、懒官与巧官

 

  曹振镛的三张牌都用了一个技巧:上有政策,下有“顺”策!其操作规程看起来并不复杂:先琢磨清楚老板的基本思路,再顺着老板的心思紧跟,而且跟得很到位,甚至还超过预期,然后就静静等着领赏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古已有之,但以“对策”对付政策明显是对着干,风险大,成功率低,是下级与上级博弈的低级形式,一般不难破解。相比之下,上有政策、下有“顺”策隐蔽性强、技术含量高、成功几率大,基本属于稳赚不赔的买卖,是下级对付上级的高端技艺。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曹振镛能让三任万岁爷满意,能让道光帝“恩眷之隆,时无与比”,可见他玩弄这套把戏是多么出类拔萃。这个啥也不干的庸人,只因为读懂了人性的弱点,占尽人间好事,无人望其项背,真叫人摇头叹息,徒呼奈何。

 

  由于封建专制传统源远流长,中国人绝望而无奈,逐渐养成了给官员贴标签的习惯,比如把坏官分成两类:贪官和懒官。但是曹振镛这样的人很难归类,因为他既不像和珅那样贪,也不是啥事不干,天天还忙忙叨叨的。

 

  但是曹文正公的忙,与曾文正公的忙完全不是一回事。曾国藩为了拯救清廷,好几回差点儿把命都搭上,而且积劳成疾,死的时候才60岁。搁今天还没退休呢,所以他那个“文正”实在是拿命换来的。

 

  曹振镛一生一世都是为自己忙,忙得很成功,获得的非法利益远非和珅能比,结局与和珅更是不同——人家是安安稳稳活到80岁,比曾国藩还多活20年。所以他的“文正”完全是赚来的,而且成本非常低。

 

  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官油子,属于坏官中的第三类:巧官!

 

  巧官的“巧”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比如,特别善于打造完美形象,你需要什么他就是什么形象。大家不是讨厌贪官吗?我就把我打造成清官。

 

  又一次,有人举报曹振镛的家属利用他的职务影响力,空手套白狼,没上交几个钱就获得了食盐专卖权,长期大发横财。据说曹振镛立即要求家属:给我统统退出商界,回家种地去!

 

  家属很不理解,说别人家能干,咱宰相家还不能干?

 

  曹振镛微笑着把道理说透:“你们想想,宰相家人不经商就饿死了,哪朝哪代有这种事?”

 

  故事传出来后,曹振镛获得了廉洁自律的好名声,皇上还以此教育大家:“你看看人家老曹!”至于家庭私房话是怎么传出来的,皇上显然没琢磨。

 

  曹振镛的“远大抱负”是永保个人的政治地位和家族荣耀,与经济腐败想比,这种政治上的贪婪和腐败,性质更恶劣,后果更致命。

 

  3、巧官是政权的克星

 

  曹振镛的荒唐成功,逐渐消解了整个干部队伍对国家的信心、对朝廷的期待,为清王朝的急速下坠加了油门。

 

  当时官场中人大都以曹相为楷模,苦心钻研如何应付皇帝、如何让皇帝高兴,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没人想、没人干,能推就推,能糊弄就糊弄,逐渐造就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天下。即使偶尔出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好干部,也无出头之日。

 

  龚自珍眼看大厦将倾却没有用武之地,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悲鸣,反而遭到嫉恨,被迫在48岁的盛年下岗回乡,不到一年活活气死!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林则徐,却被曹振镛亲自培养的接班人穆彰阿,扣上屎盆子,发配新疆,国家再无能臣。

 

  正直的老干部王鼎实在看不下去,又使不上劲,干脆留下遗书,以自杀来劝谏皇上。

 

  本来曹振镛的党羽各打各的小算盘,如今却默契地抱成团,集体做局欺骗皇帝,比治国理政的本领高明多了:他们首先控制了王鼎的家属和同党,然后烧了王鼎的遗书,最后郑重给皇帝打报告说,老王年纪大了,家里遇到点不顺心的事,一时想不开就自杀了。可怜王鼎白送一条命,皇帝蒙在鼓里,至死不知真相。

 

  而大清此刻身处何世?蒸汽机已经问世百年,英国铁路总长度已与今天接近,欧洲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方工业文明的巨舰,正开足马力撞向东方农业社会的小舟,清廷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中国社会风雨飘摇,如果没有开山填海的大手笔,国家和政权的崩溃毫无悬念。

 

  而恰在此时,大清官场庸才遍地,个个都是曹振镛,没人想担当、没人能担当,以中国之大,从来不缺人才,在这要命的时候却闹起了人才荒。

 

  鸦片战起、太平军兴,各级干部先是“互相隐讳,莫敢上闻”,后是手足无措,一退到底,一场本可打赢的仗打输了。

 

  其实,早在曹振镛被谥“文正”时,就有明白人挖苦说,叫“不文不正”更恰当!

 

  但曹振镛这类长于上有政策、下有“顺”策的人,总是装出一副政治最正确、执行最坚决的样子,即使是打击政敌,也只是悄悄挖出一条沟渠,等着领导的决策像流水一样,按照他们的意图流过来,从不蛮干。在他们眼里,虽然你贵为皇帝,也只是一座功名利禄的富矿,不采白不采。什么江山社稷,与我何干!一切姿态,一切口号都是手段。

 

  贪官人人喊打,巧官无影无踪。顺策造成的危害当时很难看出来,潜伏期又长,到了发作的时候,救都来不及。

 

  更绝的是,即使酿成天大的祸事,也追究不到曹振镛这类巧官,自有一把手负责。直到好处都归了奸臣,恶名都归了皇帝,这类游戏才算结束,这是老曹们的高明之处,也是封建政治的吊诡之处。皇帝们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也许,巧官就在眼前,可是你永远看不见。

 

  注:作者现任中央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他早已是中纪委出了名的“大笔杆子”。《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雍正如何让官吏为国家做事》、《皇帝的伙食费到底多少?》、《“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等重量级反腐文章,都是出自习骅之手,这些文章经中纪委网站刊发后曾引发热议。

 

  (来源:“公务员内参”微信公号,原载作者著作《中国历史的教训》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