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暴力频发,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处理结果却令人无奈,治标不治本
案例一:2016年2月18日晚,浙江温州19岁女孩徐某等人强行把15岁女孩小婷带到一个酒店,轮流对小婷扇耳光、踢肚子,用冷水淋湿其身体,逼迫其下跪道歉,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允许其离开。当晚在欺凌并拘禁小婷后,徐某等人还在一酒吧内,对另一名17岁女孩小娟,轮流殴打,强迫小娟脱光上衣跳舞,并拍下视频,上传至微信群。2016年12月,温州鹿城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宣判。涉事7人中,2人年满18岁,4人16-18岁,1人不满16岁。这7人中最重的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最轻的判了9个月。
案例二:2016年12月16号晚,广东深圳读初一的小谢放学路上遭到一群学生的殴打。手机视频显示,一人将小谢踢倒在地,旁边围观的人也围上去,对小谢拳脚相加。公安机关随后依法对涉事人员中的6人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因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另外2人因未满14周岁,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案例三:2017年10月15日左右,陕西渭南又发生了这样一起让人痛心的事件:渭南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乐乐(化名),一周内,三次被多名同龄人 殴打、辱骂,施暴过程还被拍摄了视频。甚至乐乐逃至家中,爷爷阻止时竟也遭到殴打。警方调查判定,这三起暴力侵害案件 涉及的施暴者共有9人,目前9人都已被抓获归案,其中4人因涉嫌抢劫罪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另外5人涉嫌寻衅滋事,被给予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因5人案发时都未满16周岁,行政拘留不予执行。警方对这5人的监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他们对孩子加强管教。
如此之多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迅速传入千家万户,负面影响之大,无论是在校学生、学生家长、还是政府、社会,对校园暴力,这几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字眼,不得不再次关注、重视、警惕——频繁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让很多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身体上心理上的阴影。而对施暴者轻描淡写的处置:不予处罚,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警方对这5人的监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他们对孩子加强管教。却又再一次伤害受害者的心灵,受辱的身心如何在现实中找到平衡点,不能不引起全社会来思考。
二、校园暴力频发原因剖析
校园欺凌暴力频发,其根本问题还是出于教育方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而在现今商品社会,一切以物质生活为重,而轻视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道德规范是人健康成长的底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经济为上的大环境下没有接续跟上、完美配合、互相补充。
家长的粗暴管理,学校的“怀柔”校策,社会的冷漠置之,这些就是孩子暴力主要“病根”。
(一)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最仰仗、最尊崇的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的根本性血缘纽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萌芽、初长阶段,甚至定性阶段是有决定性影响力。
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没时间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离校脱离监管视线,无人问津,生活缺少重心,孩子为引起注意,便开始采取一些极端方式。到处游荡,结交不良友伴,学习没有目标。而且多数问题学生往往是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孤独感特强,在心理上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对人生的迷茫,或是纠缠在父母成人情感纠葛中,或是痛苦在父母为钱奔波争吵中……粗心、粗暴、冷漠……
认为只要给孩子好吃好穿好住好玩已经对孩子是一种恩赐了,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说教,而不收敛自己的恶习,孩子犯错时,父母则通常采用打骂作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导致未来在强烈的心理冲突中,一点小小的刺激就会引发孩子激烈的反应,事实证明,缺乏陪伴、内心孤单的孩子,处事走极端的机率更高。
(二)学校教育
重成绩,轻思想教育,千年不变僵化说教套路,学生张口就来,私下学生学说套路比老师还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思想工作收效有多大。而在当下的学校,在某种程度上讲,重“面子”重“形象工程”要远远大于学校本应当履行的使命——育人的重中之重内涵:思想教育。
在学校内发生的一引起事情,理应公开与众,让家长、社会、政府,特别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发现管理存在的缺陷、短板,作为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可现实中为了逃避责任,往往先是“捂盖子”,当“捂”不住时,又反复强调“不清楚”“不知道”“学生没有告诉老师”“不是发生在校园内”等等看似毫无责任的理由,认为这样一说,所发生的欺凌事件就于学校无关,而师德、良心早已置之天外,就可以推给学生本人个体因素或给家长或给社会,总之与教书育人无关。
(三)社会教育
当孩子在家庭寻找不到温暖时,找不到与家长温情沟通钥匙时,自然把目光投向社会,转而会求助于他们能容易接触到、接受的能慰藉幼小心灵的东西——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或不良人群。
孩子小缺乏分辨力引导力,属于墙头上的草,哪风大往哪歪。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通过网络游戏,可以发泄心中所有的不满,不能不感叹游戏设计者对孩子心理把握多么到位,虚拟中的暴力游戏往往因为孩子长期痴迷沉沦其中,而搞乱了真与实,把游戏中的玩耍体验用之于现实,从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孩子在英雄崇拜的过程中,错误的相信:暴力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当成人在喋喋不休宣讲“法制教育”时,“法”对于孩子来说感觉不到,是空洞的,还不如游戏、电视电影来得实在鲜活。网络游戏中“杀死”一人不但没事还能过关有奖励,一场游戏下来,“杀人”杀红了眼,不睡觉、不吃饭一定要把“人干掉”,电视电影中“英雄人物”杀人如屠狗,这是目前中国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原罪”。游戏开发者是否能想到你的孩子会不会陷入其中,将来会不会用在现实中?
现今农村“38、61、99”群体为主,空心化非常严重,适学儿童往往集中到一个大的施教区上学,家长无力过问孩子在校情况,半封闭或封闭式管理只能在社会监督下健康成长。某些地方口号喊得震天“关爱未成年人,就是关爱未来!”
可措施在哪?办法在哪?家庭、社会、学校有没有形成合力,道德的约束力到底多大?最重要的警察等执法部门有没有起到震慑作用?有没有把社会的关注力投向正在成长的孩子们身上?打工子女进城就读,虽然国家法律规定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但先天上的劣势导致进城的乡村孩子无法及时融入城市,必须会出现由此带来的大量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
三、校园暴力频发原因问题对策
(一)从家庭方面
对于心态不全,高尚的道德谴责还不如来点“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处罚效果更佳。对于因年龄小按国家法律免于处罚的施暴者应当追究孩子监护人同等的法律责任,应以成人犯罪来处罚监护人,达到威慑警戒效力。
校园暴力事件危害性影响之大,不能因为年龄而逃避处罚,把应该受到处罚转嫁到监护人身上,不能只是口头上警告完事,这对受害者及受害家长极不公平,更体现不到法律的公平公正的严肃性。
(二)从学校方面
学校应承担起教育不力,监管不到位,甚至有渎职之嫌疑。全体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发暴力事件的苗头,并对有明显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暴力事件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萌芽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虽然目前中国教育学西方所谓先进教育理念方法有照搬之嫌(洋玩意来到中国有点水土不服,假如外国都是胖子,中国都是瘦子,从外国全部进口胖子服装,中国的瘦子穿起来总是不伦不类,而某些专家却乐此不疲,愚弄人民,外国就是比中国先进),中国的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当教育中出现一点瑕疵便星火燎原燃爆全国口诛笔伐 ,家长溺爱孩子当受老师一点委屈便出手上网炒作一番更有甚者堵门辱骂、挥拳相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平息民愤先捡“软柿子”捏……所有这些导致了老师不敢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不想管——没事和稀泥、认为出事的概率是千年等一回。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追责力度,以铁的手腕强制学校负起责任、老师要有担当精神,出现一起事故可以警告,若出现多起,就应该追究学校领导的行政、刑事责任,放大处理,同样对于教师也要以安全事故来对待之。当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综合衡量、明察秋毫,在正当的时候给学校、给老师以最大保护,特别是不能让老师受委曲。
(三)从社会、政府层面
中国当前及今后的战略布局之是全面依法治国,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完善各种行政法规及各种法律是更好前进的基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这8项重罪的,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负完全刑事责任。但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罚”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为了“教”。但一个“罚”给人留下了太多想象空间和处理措施、处理力度。这就意味着,大量校园欺凌事件,虽然涉及侮辱等恶劣行为,但如果够不上轻伤,“面临的只是治安处罚,根本到不了法院的层面”。应该把法律的公平性延展监护人身上,让受害者心理上能感受到法律的保护。施暴者虽然因为年龄太小法律对其免于处罚,但他可以上睹他的监护人由此付出的代价,这在心理明白犯错的代价是什么。
执法机关应创新施策,创新执法。从心里上来说,无论大人小孩都是怕警察的。为什么在平日正常工作中不能像保护某重点企业或政府机关或严控上访者一样保护未成年人。也许借口多多:无警力、无财力、无领导安排、重大事情多、重点盯防多……等等,其实,根本原因是:无成绩。若是常态化的深入关注、保护、巡逻学校周边,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消除很多隐患:震慑永远是预防的良药。出现问题之后,把学生、家长喊到派出所警告一番、调解一番(按现在法律也真是无奈呀),算是解决问题,这种被动式处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反而非常恶劣。
缺乏正确价值观取向的施暴者,往往是提心掉胆、战战兢兢、怕得要死随家长到派出所见警察,可到派出所走一圈后,回到学校反而更牛了,在他眼里“警察变成了纸老虎”,不能把他怎么样,学校称霸更有资本,更能吸引到追随者,也导致他们的小团体对警察由害怕恐惧到无畏无惧,更何况对教书无权的老师,不能不说是现实版“黔之驴”的悲哀。
总之,校园暴力是当今未成年人违规违法犯罪的晴雨表,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序曲、前奏,其发展和延伸后果是可怕的和不可预知的,应多方合力加以惩戒教育挽救。
虽然,校园暴力现象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能漠视它回避它,总是在惨剧酿成、媒体炒翻天后以后才去消极地善后处理简单总结,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深究内因,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以预防为主,争取把校园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使其没有发展蔓延的空间、没有滋生发芽的土壤。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委党校;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