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周小平: 2016,中国在焦虑!——我们能顺利转型吗?
点击:  作者:周小平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发布时间:2016-02-18 09:41:41

 

6.webp.jpg

 

  【核心提要】 如果说过去几年唱衰中国的声音仅是网络名人大V无知癔症集体发作的话,那么今天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则各阶级都开始表现出了一种普遍焦虑的情绪。

 

  过去我们经常嘲笑网络名人大V嘴里唱衰的“中国崩溃论”,因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每一年他们这群人都在说中国经济块要崩溃了,然而这些年中国经济却从吊车尾一路崩溃成了全球第二,甚至隐隐有超越世界第一的趋势。所以在过去几年里,尽管网络名人使劲唱衰中国,但实际上在精英阶层里他们一直对“中国崩溃论”这种说法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这些年蒸蒸日上的经济令他们感同身受,并畅游其中。记得有一次去福建一个工业基地去参观的时候,他们老总感叹了一句话说:“每年10%的经济增速啊,这真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时代,傻子都发财。”

 

  但以上都是今年之前社会大多数阶层对中国发展前景的普遍认知,然而今年之后这种盛况似乎不复往昔。经济增速放缓、官员不作为现象蔓延、人才流失、工厂停工、转型期不确定因素增加,等等都令更多人感到焦虑。

 

  如果说过去仅仅是网络名人大V在网络上胡说八道、指鹿为马的话,那么今年加入唱衰大军的则多出了一些过去看好中国的身影。似乎这一次,狼真的要来了。

 

  首先是经济放缓带来的焦虑。这次春节回乡之后,朋友们走在一起聊的都是经济放缓带来的问题,到处都是工厂关闭,公司歇业,制造业和基础产业更是一片哀鸿。钢铁已经卖得比白菜还要贱了,能源业能是一落千丈,煤老板、矿土豪一夜返贫的不在少数,大多数人普遍对未来经济感到悲观。

 

  其次是各级政府对未来预判不明。相信很多回乡过年的人也听到过类似的谈论。中国过去大多数各级政府都是依靠工业支撑经济,没有工业的靠能源,没有能源的靠矿产,连矿产也没有的就靠土地红利,简单地说就是靠卖地挣钱。然而现在工业赚钱的没有几个,基础产业过去是利税大户,现在则亏得一塌糊涂,能源现在也几乎是倒下一片,矿业现在还不如能源成片地被套牢,土地呢?早卖不动了。

 

  除开像北上广以及直辖市这样的超级大城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以外,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房子早已过剩,再多的土地也卖不出钱了。中国的房子土地和美国不同,美国的土地联邦政府卖给属于个人的,但政府每年要根据最新地价收取2.5%左右的税(各州不同),这样一来相当于35年左右美国人就要出钱再把房子买一遍,实际相当于美国产权只有35年左右(各州不同)。这样做的好处是每一届政府上来都有钱收,因为反正大家的税是按年缴纳的。但是中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大家只是租来用,且租金一次性付清。比如现在我们买房是70年的产权,到期再续费。虽然中国老百姓得到的实际土地拥有时间大致比美国老百姓长一倍,可这样做有一个坏处:那就是由于我们的地租是一次性支付,所以前几届大量卖地(长租)的政府有很多钱赚,躺着卖地啥事也不干都能把经济搞上去,而一旦卖地的黄金期过去,需求和经济走向双稳定之后,继任的政府就根本收不到钱了,因为70年的地租已经被前20年的执政者提前预收走了。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担心明年的财政发不出工资。而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全国各地逐渐出现,尤其是在一些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矿产和能源,还没有旅游资源的市县一级行政单位更是如此。

 

  最后连中产阶级也普遍怨声载道。比如过去几年泛滥的金融监管失序导致的民间借贷风波危机开始显现(此前我写过文章预警此事:《周小平 | 当下中国与你密切相关的八大忧患》)。大量民间借贷旁氏骗局破产后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产阶级大量返贫,并且有向下蔓延的趋势。综合许多朋友在过年回乡时反馈的信息,我发现大家听到的也都是雷同的声音。比如贵州某酸汤鱼老板,过去赚下了2000多万身家,但如今几乎都被民间借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席卷一空了。且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全国并非孤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外还有一些家里有存款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二三线城市居民也深陷其中。如果说二三线城市十户当中有八九户返贫有些夸张的话,那么十户中至少有一半受害应不为过。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各国购买力减弱,中国出口经济大受影响,加上中国产业转型的结构调整影响下,全国基础工业几乎都是爆亏,能源和矿产也是成片地倒下,民间借贷骗局又把中产阶级乃至下层百姓的钱席卷一空,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相关企业,工厂,公司倒闭甚至破产。有旅游资源的少数地区还能靠旅游业维持,但有旅游资源的地区毕竟是少数,再说也不能大家都搞旅游吧?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下一步中国何去何从,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问号,甚至是惊叹号。

 

  在这一片焦虑声中,就连最精明的人动摇了。他们认为国家搞反腐,搞产业升级,去存量,压地产,搞改革创新全都错了。有同学对我说:“周小平,国家这些做法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实际上却起到了反作用。如今经济形势这样糟糕,而反腐又令政府官员普遍选择不作为,如此下去情况堪忧。从效果上看现在还不如当初,还不如什么都不搞那会,如果一切能像以前一样顺利发展该有多好。”

 

  然而面对这普遍的焦虑之声,我有不同看法。

 

  (一)产业转型与增速放缓弊端是否如此大?

 

  正如前面所讲到的那样,中国过去是属于非正常的高速发展期。用一个人来类比的话,就好像是一个人处于少年到成年这个时期。这一时期可开拓的市场空间很大,需求也很旺盛。首先是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国开始逐步并入全球产业链,大量赚取外汇。其次内部市场需求也很旺盛,老百姓从一无所有走向小康,农村与城市的人口比例开始倒挂,北上广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吸引力变强,土地需求变得旺盛,形成了强大的刚性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只要不断地开矿开矿开更大的矿,卖地卖地卖更多的地,建厂建厂建更多的厂就可以赚钱到钱,把经济搞得蒸蒸日上。

 

  然而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当初是十分合理的,可是却不能够一直如此。这就好像一个少年可以一年长好几厘米,但他却不能一直这样长下去,否则会自己断掉。度过青春期之后,人就不再飞速长高了。同理,国家也是如此。度过经济爆炸式的增长期和跑马圈地时代以后,经济必然也必须放缓,回归一个正常的趋势。

 

  人体的生长速度是由DNA控制的,国家的发展速度则是由最高决策中心来控制的。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可不控、不可不转的程度。在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还有大量的提升空间,但在地产和资源出口领域提升空间有限。社会需要一个类似DNA的刹车机制,否则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假设没有政策来作为宏观调配,那么知道地产赚钱全都去投地产,知道矿山赚钱全都去买矿山,如此循环下去的可怕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在搞地产挖矿山。一开始挖的矿建的房可以换成钱,但如果不加以控制,那么迟早有一天多造出来的房和多挖的矿就根本无法换成钱,只能成为一笔巨大的呆账坏账和空前的浪费,并且还会绑架国家的经济走向。遏制这种不良增长的后果就是账面上看得见的经济放缓,但这件事迟早要有人来做,只是看谁有勇气和担当来做这件事罢了。

 

  转型和放缓是存在弊端,但不去做这件事未来会爆发的危机和弊端会更大。

 

  (二)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产业转型走向何方?

 

  通读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如今在全球的地位只相当于古代中国之一诸侯。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全天下的概念,也就是今天的地球村概念。古代皇帝是全天下之主,各地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国王。那么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古代“全天下”的概念被放大了,人类创造出了“地球村”这一概念。而在这个放大版的全天下里,谁能一统天下成就千秋功业,各方诸侯一直在较量。从最早的日不落帝国,到昨天的世界警察美国,总有国家试图建立新的全球秩序,但他们的尝试也总遭遇各种各样的被挑战和打破。

 

  那么如果从经济层面上看的话,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掌握全天下经济大权之前,它的经济都必然分为两块。一块是对内的,一块是对外的。对内是指自己地盘上的内循环,对外是指自己参与到全球经济中的外循环。

 

  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点得益于两块。一块是出口贸易,由于中国过去没有能力挑战和掌握全球贸易和货币主导权,因此我们只能委屈求全地加入目前由美国独家垄断和控制的全球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我们虽然也可以赚到钱,但赚的是辛苦钱,血汗钱,甚至是资源钱和健康钱。这种代价不可谓不大,但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当年的英国在成为日不落帝国之前,当年的美国在成为世界警察之前都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 如果说建立自己的全球秩序是自己当老板的话,那么加入别人建立的全球秩序就是当打工仔。 

 

  中国过去没能力当老板,所以只能当打工仔。

 

  另外一块是刚性内需。随着中国做美国老板的打工仔赚到了许多钱之后,内需市场被激发。和所有生活在的普通打工仔一样,有了钱首先要买房子。因此房地产成为了内需经济的龙头老大。在房地产的拉动下,各种建筑、钢材、能源、工建、装饰、家具都跟着火爆起来,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房子造好了也住上了,总得想办法干点什么。

 

  那么眼下我们在出口经济这块碰到了问题。首先打工仔能赚的钱始终是有限的,比如中国在智能手机领域参与了70%的分工,但只能分到1.8%(商务部数据)的利润。尽管知识产权国产化的华为在欧洲市场卖得比三星好,但这一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其次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西方世界百年积累的家业日渐耗空,美国对全球的控制能力逐步衰退,因此美国和西方的进口消费能力也在衰退,中国的出口贸易也大受打击。这条路,几乎已经走到头了。

 

  其次,我们的内需经济也碰到了问题。因为老百姓的刚需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开发下去,因此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其他相关的各种产业也都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加上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过程会来得格外凶猛,所以内需以房地产为龙头的模式必须得到改变。这条路,几乎也已经走到头了。

 

  那么怎么办呢?读史可以知新。美国如何取代英国,我们就应当如何取代美国。中国这个打工仔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干掉过去的全球大老板,取而代之。

 

  有人批评我周小平这种说法是帝国主义思想,我倒也不否认自己是一个帝国主义者这一点。毕竟我又不代表官方,作为时评人有一颗帝国主义的心脏也是我的思想自由。

 

  实际上眼下的中国迫切地需要从一个从事生产型的大国,向一个控制全球贸易主导权和货币结算权的强国转型。那么这种转型起码意味着几点: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军力来保障我们自身以及正在往海外延伸的利益,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军备来保障我们正在尝试建立的全球经济新秩序。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科研领域,高科技领域,新技术领域,当然还有军工领域。

 

  这就是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我们要造强自己,而不是造大自己。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干掉西方垄断的技术,比如T800以上的碳纤维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航空发动机技术等等。实际上,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干掉西方的这些优势。比如油气管道“贪吃蛇”技术,T700碳纤维技术,手机芯片技术等等,未来中国会进一步加大这些领域和关注和投入,实现全面超越。当然目前这一块还缺口大量科技人才和更多像华为与中兴这样的优质企业。

 

  在这个转型的同时中国还需要完成对内的转型。我们过去干的多是刚需,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将来我们需要向服务型社会转型。卖房子这一波浪潮已经过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随着中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全球贸易主导权以及货币结算权(主要依靠“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老百姓的收入将持续上涨。收入上涨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将会不断显现。从节衣缩食买房子,到舍得花钱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而这一块目前是我们中国产业还有所欠缺的。

 

  因为这一领域,是被一群有着百年向自己国民提供类似需求经验的外国公司和大集团所垄断。比如养护用品、化妆品、服装、旅游、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剧、网络社区等等… 目前不断繁荣的旅游市场、美容养生市场、以及电影市场都印证了这一点。只是中国文化市场不可能只靠一个能拍出《大圣归来》的横店影业和《喜剧之王》的周星驰来支撑。那些垃圾电影却能赚几亿票房的企业全部都是纸老虎,不可能打得过西方的好莱坞等文化产品集团,因此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在继续呼唤大师和巨舰。

 

  因此,未来中国的增长点是明确的。

 

  (三)当下百业凋敝,中国如何度过难关?

 

  当下中国的确存在很严重经济下行和产业凋敝现象。但主要集中在老的产业和出口经济这一块,可是同样如火如荼的新建设也在启动。比如到处都在开建的光伏发电站、高铁动车轨道建设、县县通高速工程、各种跨山跨海大桥、疯狂的填海造岛、海外一带一路工程建设等等,年前我到铁路系统讲课时,看到中铁集团的一带一路工程如繁星点点一样四面开花,建设进度紧锣密鼓。

 

  而通过《走基层》栏目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非洲建设规模宏大,非洲老百姓用移动联通华为中兴、学汉语、看《媳妇的美好时代》、用微信发送各种要红包的视频火得不行。 因此实际上那些悲天叹气的恰恰是没有战略眼光只懂一味买地、扩厂、挖矿的土老板们,他们的返贫其实是出于无知和吃了没文化的亏。 在他们惨叫连连、纷纷倒闭的同时,有另外一批人在蓬勃发展、取而代之。因此总体经济形势并没有想象中的恶劣,过度还算平稳。只不过倒下来的那批人成天在到处嚷嚷和哀号,而爬上去的那批人则在闷声发大财而已。

 

  新的产业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利润。一个矿山和煤老板只能带动一群挖煤工人,一个低端制成品的血汗工厂只能带动一群长工,社会财富效应很低。但是一个高新科技企业,一个可以主导贸易和货币结算的企业则会带动一群白领和一群高级技术工人,这就等于间接批量制造中国版的新中产阶级。这些新中产阶级的未来消费能力是很可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看似中国经济一片哀嚎,到处都是停工停产,而中国今年的旅游出行和消费人数反而暴涨的原因。不仅是旅游业,其他第三产业需求也蒸蒸日上。各种美容养生消费像是坐了火箭,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也与日俱增,随随便便一部电影动辄好几亿的票房,连图书市场也格外火爆。换句话说,就是已经有了房产的中国人,开始把资金投向更丰富的消费市场。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和从业人员和企业主,应当因地制宜地把目光转向相关产业。再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跟风工业园区和卖地了。风险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资源不足的城市可以选择资源足的城市不好发力的第三产业下手。

 

  (四)中国如何应对转型期的风险

 

  当然这篇《平论》一出,肯定也会有人认为周小平又是盲目乐观。但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持乐观是必要的。乐观并不意味着盲目,也不意味着忽视风险。当下中国在转型期时也恰恰是最薄弱的时候,爆发系统性的风险极有可能。一个超级大国的转型期就好像一个修仙小说里的武林高手在渡劫一样,不仅本身就要应对极大的风险,而且还要应对外部敌对势力趁机下死手的打压。

 

  在工业领域调整产能很容易走向去工业化的极端,加之境外势力、网络舆论、内部头脑不清醒的极力鼓吹,这么未来的风险很大。

 

  在“一带一路”领域,解放军能否跟着中国的核心利益走,能否在可控的范围内以绝对压倒一切的力量维护自己的海外权益,树立自己的威信也很重要。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该出手时不出手”,还有“出手之后打不赢”、“打赢之后局面失控”等风险。

 

  在对内政策的延续上同样也有问题。中国的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加,但对许多政策却几十年不变。过去求着老外来,现在“三非外国人”泛滥成灾,却还是保留优待政策,没有成立移民局针对社会上的“三非外国人”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依靠运动式的清查很难持久见效。并且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在征兵、社保、医疗、农产业、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都即存在胡乱改革掉入西方预设陷阱的风险,也存在抱残守缺不改革不作为的风险。

 

  在反腐领域可见的成效是有的,各级政府不作为的现象也是有的。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国家在了解这些信息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反腐,必然是还有未达成的宏观治理目标。并且这种不作为更多是体现在部分传统行政领域而非全盘。正如我所说,在一系列重大工程和决策上,中国的作为越来越多。无论是高铁还是军工,无论是土建还是造岛,甚至包括高技术产品的销售与出口。很多人只看到了反腐带来的必然弊端,却没有看到假如不反腐的话可能面临的更大灾难。

 

  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目前依然是重灾区。央视可以掌握电视,但是对网络有心无力,用传统媒体的思维去管理新媒体就是一个灾难。 其实平心而论今年春晚的有几档节目还是不错的,非常符合电视传媒的特性,但是在网络受众眼中就显得有些落后于时代。简单地办一场网络春晚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把猪赶下水也成不了鱼一样。网络节目、网络文章、网络新闻从整个产业操作模式、权力结构、人力布局乃至内容形式都有本质的系统的变化。在网络春晚无意义的点击数字背后,是一些新兴网络直播平台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人的网民自发娱乐,而这其中的中国政府的缺位恰恰是最可怕的。

 

  在文化领域就更也是如此,一方面类似大漠谣之类彻底历史虚无主义的作者不仅能够顺利出版,还被奇怪资本不断包装打造,到处销售,推上荧幕。而另外一方面,弘扬自身文化的作者又被不断的打压和严酷的出版审核机制所压制。在传统文学作品江河日下,色情描写也能得大奖的时代,却是对网络小说“脖子以下不准描写”的严酷管控。可见文艺市场要想从底层复兴,重新洗牌走向一个公平的竞争局面,像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一样春雷一声遍地开花,还有一道很主要的关口要闯过。

 

  但无论如何,我都愿为我的祖国献上一份祈祷和祝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源:作者微信,昆仑策研究院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