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7年9月2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出席发布会,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会议。
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大家一直很关注,也提出了很多的这方面信息需求,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女士,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先生,下面先请肖主任做个介绍。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情况
肖亚庆: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中外媒体朋友见面,向大家介绍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改革的情况。
党中央十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国资委和广大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国企改革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效十分显著。
回顾五年来的历程,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形成了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的大的框架。这些文件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对于推动基层实践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促进和指导作用。中央企业和各地国有企业都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和各个企业的实际,制定了很多实施的方案和操作的细则,相继展开,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五年来,国企改革重大举措相继落地,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央企业分类改革全面推开,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改革试点搞了十项改革试点,这些试点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的经验。全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0%以上,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92%。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超过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引入了各类社会资本正在推进股权多元化。重组整合扎实推进,通过重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国资监管职能进一步转变,国有资产监督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五年来,国企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成效日趋明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从中央企业看集团化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5万亿元,和前一个五年相比增加了80%;从效益来看,这五年效益是6.4万亿元,增加了30.6%,也是增加幅度比较高的。上交各种税费10.3万亿元,增加了63.5%,今年1-8月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态势,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3%,都是历史同期增加量最高的。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政方针是完全英明正确的,这些改革、这些大政方针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符合企业发展规律,赢得了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真心拥护、热情参与。同时我们也深知,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我们要落实好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会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加倍努力,扎扎实实推动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入,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去攻克,坚决把国企改革进行到底,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欢迎大家提问。
胡凯红:谢谢肖主任,下面开始提问,提问之前先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十八大以来,中央也是陆续出台了系列的国企改革文件,请问国资委和中央企业为落实好这些改革文件,都作了哪些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肖亚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各地和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企改革“1+N”系列文件,从工作角度看:
一是抓措施落地。为落实“1+N”文件,中央部委层面出台了102个配套文件,各个地方为落实“1+N”文件出台了926个配套文件,中央企业和各地方国有企业也根据自己改革的要求,制定了很多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
二是抓试点先行。“十项改革试点”在18个集团层面的中央企业进行试点。这些试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专门对中央企业这10个改革试点的典型在新闻联播等主要的频道进行了宣传,《人民日报》和其他媒体也作了宣传,试点的工作应该说向前推的比较好。
三是抓典型引路。我们在落实“1+N”文件中,特别注意在各项改革试点中,对于做得好的典型,我们及时总结,把这些典型推而广之,让大家来学习借鉴。同时我们也注意在改革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推动改革向前推进。
四是抓了督查问效。在改革中到底有没有落实,效果好不好,广大职工群众满不满意。 我们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是以各种形式来看、来督查、来回顾、来总结,督促改革措施继续落实到底。
从效果来看有几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迈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步伐。比如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面占到68%以上;比如规范董事会建设,央企达到了83家,地方国有企业从面上来看有92%的企业建立了董事会,许多中央企业还在压缩总部的人员,在机构扁平化设置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的优化和提高。十八大以来,我们共有34家企业进行重组,企业总数从117家到现在是98家,省级监管企业开展了136家重组,这五年来,力度是最大的。关键是重组以后,企业更加优化,资产更加优化,资本更加集中,方向更加明确,改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
三是从资产监管的体制上来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国资委取消下放各项职能43项,各地国资委下放职能563项,这个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央企业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达到了10家,18项权力授权下放。同时我们加强了监管,特别是加强了推动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管与审计、巡视等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把这个监管这张网织密、织牢,防止国有资本流失。
同时,通过改革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改革过程中,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效果来看也是党领导加强的效果,职工的精神面貌、干部的精神面貌、企业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方面效果是很明显的。
总的来说,改革确实促进了国有企业活力和动力的增强。刚才我也通报这些经济的数字和指标,应该说,这些指标虽然很简单,数字很单调、很枯燥,但是在当前整个世界经济低迷,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因素这么多的情况下,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能保持这么好的经济效益,这么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么好的精神面貌,我觉得是来之不易的,归功于中央英明正确的领导,归功于改革。谢谢。
中国日报社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社记者: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请问中央企业重点作了哪些工作?谢谢。
肖亚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应该说,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和更深层的迈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央企业高度重视、坚决落实,也从中收益颇多。
根据您刚才提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率先化解过剩产能。中央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2016年和今年1—8月份提前超额完成了,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化解过剩产能,钢铁化解产能占全国总量的80%,煤炭产能超过2亿多吨,占了73%。今年1—8月份中央企业又完成了钢铁过剩产能1614万吨,煤炭的过剩产能5510万吨,同时我们还把分散到各个中央企业的小的煤炭进行整合,该去除的去除,该整合的整合,超过1亿多吨。
二是“僵尸企业”的处理,这是我们着力做的一项工作,500户“僵尸企业”和困难企业得到了整治和处理。中央企业所属“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整治以后,直属企业亏损大大减少,一年减少885亿。
三是降杠杆、减负债。我们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按行业确定负债警戒线,对高负债企业进行管控,另外对一些困难企业的发债进行了控制,总体看效果不错,到8月末平均资产负债率是66.5%,比年初降了0.2个百分点,基本稳定,还略有下降。
四是深入开展压减工作。对中央企业解决小而全、大而全的布局问题有明显改善,我们一年来压减的户数达到了6395户,力度是空前的。6395户企业的减少,也减少了6395个总经理和若干个副总经理,整个集团总部“瘦了”,减少了,这个效果是明显的。
五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供一业”和离退休人员深化管理试点全面推开。
布局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工作得到了明显的进展。刚才我们也讲了,我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投向是很明显的。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实促进了中央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提升了中央企业的发展后劲,使得中央企业的发展更符合市场的要求,更符合广大群众对中央企业的期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很多深层次要求,我们也正在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完善,我们将把这件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通过中央企业的努力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中作出贡献。谢谢。
日本NHK记者提问
日本NHK记者:今年6月份,《人民日报》报道中提到有3000多家二、三级中央企业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章程,请介绍一下情况。
肖亚庆:感谢外国朋友关心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从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取得的这些进步无一不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优秀的企业、管理好的企业、竞争力强的企业,它的队伍建设、管理层建设都一定是很优秀的,这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在队伍建设上、在公司治理上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所以,我们讲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的发挥就是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统一起来。现在98家中央企业都完成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进章程这样一个工作。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肩挑”,加强了公司的治理。
另外,在改革中加强党建工作。落实责任制,做到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的同步设置。党组织的负责人和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了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和制度对接以及工作对接,也就是我们说的“四同步”和“四对接”。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建设好企业领导人员的队伍。把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人员选聘到国有企业的管理队伍特别是高管队伍,既从严管理,又关心呵护,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另外一方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就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八大以来的力度是空前的,效果也是空前明显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深入、国有资产要保值增值,反腐倡廉的工作是重大的政治前提。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经过三轮的巡视,清除了一批腐败分子,也找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很多漏洞,堵塞了这些漏洞,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在制度上也发现了国资监管漏洞,在制度上补齐,为今后的监管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制度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就是要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不偏离,还要坚持把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企业的效率作为中心,把企业的保值增值、效率、效益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发展最终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做的好不好。所以,实践当中我们确实有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凡是搞的好的企业,竞争力强、效益好、保值增值做得好,党的组织建设有力;凡是职工群众满意,干群关系和谐,职工队伍的活力非常强,这个企业就是党建工作有力。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如果萎靡不振、效益下滑、战斗力极差、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廉政问题频发,党建工作虚化、弱化、淡化甚至变化的现象非常多。
日本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上是很有特色的,我去看过几次,很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企业对员工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视的。
加强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对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形成更好的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和基础保证。谢谢。
彭博社记者提问
彭博社记者:国企的兼并重组使得在中国形成了很多最大的国有企业,比如在机车制造方面就有这样的例子。国资委能否回答我们,下一个可能进行重大兼并的领域和产业会是什么?会不会是在船舶制造方面,南船和北船会兼并吗?
肖亚庆: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想请黄丹华副主任就这个题目回答记者先生的提问。
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答记者问
黄丹华:谢谢亚庆主任,谢谢彭博社记者对我们中央企业重组整合的关注。
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资委扎实推动中央企业的结构优化调整和重组整合,先后完成了对南北车、宝钢、武钢、中国远洋海运等18组34家企业的重组。同时,我们也根据发展的需要,新组建了中国航发、中国铁塔两家公司,中央企业户数调整至98户,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昨天就是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中央企业优化布局结构和重组整合的汇报,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刚才彭博社记者先生提到下一步怎么做,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其实讲的很明确了,国资委继续抓好落实。
对于记者先生提到的整合效果,我觉得是多方面的。
第一,从总体来看,一是通过横向合并,强化了规模效应,2017年有48家中央企业入围了世界500强,行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显著的提升。二是通过纵向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完善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探索解决长期以来在一些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三是通过专业化的整合,优化了资源的配置,资源共享水平大大提高,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省了投资、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
第二,从结构优化角度来看,中央企业通过重组整合,一是加快了化解过剩产能退出的步伐。二是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通过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三是整合以后,管理成本、经营成本下降。四是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第三,从企业自身来看,整合以后的成效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是企业的主业更加突出了。二是企业组织结构更加精简了。三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更加高效了。四是企业与其他相关改革工作协同推进的力度加大了。
所以,我们看优化结构、重组整合的成效,要从多个维度。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整合,不是以企业数量的变化为导向,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重组整合优化资源的配置,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优化结构、重组整合,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促进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更好的发展。谢谢。
肖亚庆:谢谢丹华女士的回答。我想补充的是,我们这个重组,“大”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当前问题是一个行业里面有好几十个企业都在从事,内部摩擦太大,但是数量减少也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我觉得,还是要看国际市场,看国内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重组什么样的企业。刚才您讲的中车,在中国是很大了,但是看看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公司,像西门子、阿尔斯通也在进行重组,他们有很多新的重组的内容。所以,技术发展、市场的发展是倒逼中央企业结构调整的最大动力源泉。我们也要按这个标准来衡量。
与此同时,我们重组要和改革结合、和开放结合,在重组过程中希望国际国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来开放、来合作,我们一起把这个做好。谢谢。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社会高度关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海外资产十分关注,请问国资委具体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收到的效果如何?谢谢。
肖亚庆:这个问题也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请华岗副秘书长回答您的提问。
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答记者问
彭华岗:谢谢主任,谢谢记者的提问。
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这一条做不好,国有企业改革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对这一点,应该说国资委也好,或者整个国资系统也好,大家还是有清醒的认识,这几年工作也在积极的推进,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如果说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很多,概括讲有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二是构建工作闭环。三是盯紧重点环节。四是强化责任追究。
首先,健全制度体系。近两年,国资委就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制度有27个,包括进一步修订完善的,也包括新制定的,一系列的制度出台为加强监管奠定了很好的制度基础。
第二,构建监督闭环。监督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直到追究责任,应该是形成一个闭环。所以这几年尤其是去年,国资委在职能转变、内部机构调整过程中新设了三个监督局,监督局和监事会与业务厅局形成相互配合,形成发现问题分类处置、督促整改、责任追究的一个工作闭环。
第三,加大重点环节监督力度。盯紧了重点环节,包括强化对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还有重大投资这方面的监督力度。你刚才提到海外监督,这两年国资委也把海外经营的监督作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系统的加强了对国有企业海外经营的监督,采取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这两年国资委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地加强。
第四,强化违规经营责任追究。闭环到最后,要划到最后的句号。去年出台了一个文件,是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这两年在落实这个制度过程中,对中国铁物、中冶集团的重大国有资产损失案件开展了专项调查和责任认定,对相关领导人也作出了严肃处理,并且公开进行了通报,引起了中央企业的高度重视、高度警觉。
应该说,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资委整个国资系统的重要职责,我们也将进一步转变监管职能,明确监管重点,改进监管方式,不断提升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切实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谢谢。
路透社记者提问
路透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国资委未来的角色。我们看到,现在在央企已经普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且也在进行着混合制改革,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国资委未来将扮演怎样角色呢?
肖亚庆:谢谢您的问题。您这个问题使得我们要进一步思考。
谈到未来,大家确实都有期待,有期盼,又感觉到未来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首先一点,我赞成您的观点,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的面貌会日新月异,会不断给大家呈现一些新的业绩、新的成果和新的表现。这个过程一定是改革不断深化、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一定是我们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期待着按照这样一个逻辑,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发展下去。
那么,是不是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好了,国资委就无事可做了呢?我希望我们无事可做,这样中央企业能够有很好的发展。但是从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国家交给国资委的任务,一个是监督,一个是管理。任何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是全民的资产,我认为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国资委监督组织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使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合理的位置,处于一个最优的位置、最佳的位置,也同时使我们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要求。所以,中央企业在这些方面要率先带头。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需要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国有企业一道不断地努力。
从未来的监管来讲,我认为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得越好,市场经济环境越完善,越需要国资委不断地提高水平,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对市场规则认识、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的清晰和透彻,使得我们监管水平也不断地提高。
从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来看,国资监管的责任也很大。中央企业、国有企业要完成使命、履行职责,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这种监管就是必要的。到目前为止,发达的经济体还是新兴的经济体,国有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规范法治化监管的要求。所以,今后国资委我看不是要不要的问题,压力最大的就是如何提高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的问题,如何使我们的监督和管理更加促进企业的发展,落实国家大政方针,使中央确定的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标尽快能够实现。谢谢。
人民网记者提问
人民网记者:问题是关于混改的。前一段时间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落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在不同的层级和领域推进了改革试点。请问总体的推进情况怎么样,包括下一步在哪些领域重点推进混改,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时间表,混改的经验如何推广?
肖亚庆: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突破口,也是大家很关注的,正在进行各方面的改革的试验和改革的试点。请华岗副秘书长回答一下您的提问。
彭华岗: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家都很关注。刚才问到进展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混改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刚才主任在介绍总体情况的时候也讲到,各层级企业混改的数量占到整个中央企业的68.9%。地方国有企业现在混改的企业数量也占到了47%。这几年数量在不断地增长。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层级在不断地提升。大家看到,改革的试点或者有些改革都是三级或者三级以下,这几年在探索三级企业、二级企业,甚至也在探索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刚才你讲到的联通的混改,联通实际上在整个A股层面,不是说集团公司层面,实际上已经到了最上的层面,层级在不断地提升。三是领域在不断地拓宽。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电力、石油石化、电信、航空、军工等等,选择了一些企业进行改革,两批已经有19及企业进行混改,第三批正在研究当中,估计不久也会推出。应该说,工作进展还是稳妥有序的。
下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突破口。再一个按照“宜改则改、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原则来进行推动,“一企一策”的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一些改革不一样,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企业的市场化的行为,不像公司制改制,今年要全部完成。混改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各方面资本对企业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来进行改革,所以一定会是一企一策。谢谢。
肖亚庆:我看记者的意思是对混改的效果很期待。但是我想,一个企业涉及到所有制的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显现,总是要给企业一个周期,比如一个产品的周期,或者比如说一个行业的周期。也不能指望一混就灵,一混所有都好了,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展现出来的效果有期待,但是要有一段的时间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谢谢。
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
华尔街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在您的看法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中长期来看,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挑战?您觉得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有哪些好的成功案例,还请您介绍一下在改革方面的重要进展。
肖亚庆:谢谢,您的问题包含了很多层的问题,我尝试回答好。
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多挑战。现在很难说最大的一个是什么,其实有很多。刚才我们谈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其实都是挑战。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看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完全的融合,就是国有企业的发展展现出来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我觉得对这个既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有很多问题。比如机制的问题,比如企业监管的问题,比如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布局的问题,既有微观的技术层面的问题和行业方面的问题,也有宏观的政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探索完善的。
刚才您谈到了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应该说,党中央十分关心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关于振兴东北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发了很多的文件和支持政策。我看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个很好的态势。我多次去调研、去学习,看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一是在三项制度改革上,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比如“三供一业”上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二是东北国有企业在转变自身机制方面很迫切,也很积极主动,机制上正在发生变化。三是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产品比较偏重于重工业,目前也在转型,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像机械人、软件设计、新的现代化物流。提到辽宁,我觉得东北制药的改革还是不错的,在小总部、大集团、加强管控方面有很多成效,也为剥离社会职能作了很多工作。最近东北特钢的重组也很有特点,东北特钢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能够解决到现在的程度相当不容易。当然还有很多案例,充分表明了东北地区在经济振兴之中,正在不断地振兴,也让我们看到东北的国有企业是很有希望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近期,中央电台播出了纪录片《辉煌中国》,其中有很多中央企业承担了重大工程和项目,看了令人很振奋,我们也参观了正在举行的中央企业创新成就展,也有同样的感觉。请问国资委领导,中央企业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另外取得这些较大进展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谢谢。
肖亚庆:中央企业正在举办双创创新成果展,企业都参加了,也感谢您的关注,请丹华副主任对您的问题做一个回答。
黄丹华:谢谢主任,谢谢记者朋友对我们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关心。正如您提到的《辉煌中国》这部片子,确实看了以后很受震撼,也很受鼓舞,片中展示的很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网,的确都是我们中央企业建成的,背后就是中央企业科技创新重大成果的运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大了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想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
第一,涌现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家都很熟悉的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还有今年下水的国产航母和今年首飞的国产大飞机等等,这些大家都非常熟悉,是具有标志性的世界水平的。
第二,我们有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科技创新引领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比如大家熟悉的港珠澳大桥、“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北斗系统等运用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在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可燃冰开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前瞻性开发布局,新一代核反应堆、新型运载火箭、大型运输机等成果,都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
第三,一大批双创平台带动了社会创新。中央企业已经搭建了各类双创平台518个,比较突出的是工业互联网,包括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欧冶云商、熠星大赛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有效汇集了社会创新资源,带动了社会的创新,真正起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总体带动了社会就业超过了600万人,汇集社会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基金,共同为双创平台,为社会双创,中央企业起到了带动的作用。
第四,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这其实是对前面三个方面的支撑。这里我向大家报告一组数据,就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中央企业投入和队伍的情况。到2016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研发人员80.8万人,两院院士226名,国家级研发平台632个,累计拥有有效的专利48.6万项。中央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占到了获奖总数的1/3,在特等奖和一等奖占比更高。五年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1/4;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24项,占同类奖项总数1/3。正是这些投入,这些技术队伍,这些研发平台,所以能取得这些成果。总体上讲还是在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人才队伍方面聚集发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德国世界报记者提问
德国世界报记者:从你们的材料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数字,在过去五年中,央企的数量从170多家下降到98家,在未来五年是不是还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比如要把央企的数量减到多少家?第二个问题,国有企业在债务方面已经占了60%了,我想问未来五年中,国有企业减债目标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比如要减到多少,有哪些措施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肖亚庆:您刚才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企业重组未来数量问题。刚才丹华女士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过去的五年,央企重组力度前所未有,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也强调了,我们可能不会以数量的增减和企业的大小来左右我们目标,我们会根据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未来行业发展,来看企业应该到什么程度,来谋划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步伐。所以未来的五年,我们更加聚焦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保值增值回报的提高,会按照技术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科技创新需求,来谋划下一步的重组。我们当然不会以数量作为目标,有减也可能还会有增,比如根据一些新的产业、一些新的行业需求,也可能会组建一些新的企业集团,这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您讲的第二个问题,关于企业的债务问题。您看的很仔细,2016年底中央企业负债66.7%。这个负债率,从全球来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比较适中的。回顾过去十年负债率的变化,过去五年中央企业的负债率基本上稳定,从2012年66.3%到去年年底的66.7%,增加了0.4个百分点,幅度是不高的。但前一个五年增加的比较高,增加了7个百分点,那是当时经济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中央企业目前债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控制负债率,我想主要是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一个是要控制行业的标准,我们分不同的行业来进行管控,对工业企业、非工业企业、科研企业,制定三条线确定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
再一个就是还要在控制财务的杠杆,对一些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进一步加强监控,加强考核,加强责任的追究,实行负债率和负债总额双重管控。比如工业企业到70%以上,非工业企业到75%以上,负债总额和负债率两个方面都要管。
另外就是要管控投资规模,对超过管控线的企业,要严格投资管理,特别是对进一步推高负债率的企业要严控。突出企业主业,对非主业的投资要加强控制。企业自己也要严控非生产性的开支,减少管理费用,降低成本。
同时,还要控制风险业务,进一步加大清收应收账款、库存占用清理,减少低效的业务,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特别要严控融资性贸易、金融衍生品这些高风险业务和一些表外业务,进行清理。
在财务控制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比如中外运长航、中国二重、中钢集团、中铁物都实施了债转股。现在,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债转股也在进行探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控制一些企业,严密监控有风险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从我刚才跟大家报告的这些数字来看是安全可靠的。中央企业经济运行趋势好,表明了风险在降低。中央企业今年继续保持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发展势头,重要行业和一些大型企业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发展态势非常好。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是合理的、合适的、完全可控的,对未来的债务风险控制完全有信心,能够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地下降,能够使得中央企业的资本得到进一步优化、功能进一步发挥,效果会更好。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提问
纽约时报记者:关于这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合并,请问政府为什么会认为这是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呢?为什么不让市场决定呢?比如在市场竞争中直到某个国企不得不关门?谢谢。
肖亚庆:谢谢您的提问。我尝试理解您的问题。
中国企业都是在市场环境下进行竞争的。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特别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改革开放永不停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果、市场经济的成果、市场发展的成果。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中央企业取得的成果也都非常显著,刚才也跟大家介绍了,包括创新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成效,都说明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功和进步。过去的五年,是这些年来进步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市场化改革最深化的五年。所以,中央企业现在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都是以市场化为导向,都是以市场化为牵引,来引领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引领企业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发展,都要符合国家大的政策、法律的要求,政府的调控使企业能够更好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法律框架下实现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环境,离不开市场培育。我想,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鲜活生动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种发展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所以,我们未来发展还会更加国际化、更加市场化。
谢谢。
胡凯红:最后一个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提问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允许我把话题带回混改上。刚才提到第三批试点在研究,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这些研究都涉及到哪些领域和行业,还要实行多少批试点,真正加快步伐。有些说法认为目前混改节奏太慢了,或者不够果断,甚至说有些虎头蛇尾的迹象。国家态度是否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还有一些国外的舆论,包括美中商会反映外国企业在中国企业的一些重要领域继续吃闭门羹。请问您能否对此做一个评价,国外企业能否参入中国混改行为?谢谢。
肖亚庆:您的问题层级很多,相当于我们正在改革的层级很多,我力图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往前推进。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改革的全部。应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国有企业。刚才华岗同志讲了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控则控,这就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像美国的企业,也不是全都是混合所有制,全都是私有化,也有国有企业,也有一些企业是社会责任很重的。企业要以市场的导向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为需求,来宜混则混、宜独则独,宜改则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取各种所有制之长,集各种所有制之优,来发展国有企业。国内很多的优秀民营企业有很好的决策机制、决策程序,还有管理优良的流程和经验,我们国有企业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员工队伍士气高昂,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全面创新的优势,大家优势互补、结合起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都是开放的。
在今年达沃斯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学习,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是打开的,这也是对我们中央企业的要求,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对国资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国企改革也是一个开放的,也是要吸引各种所有制企业,国外企业愿意参加也可以参加,我们也欢迎。
当然我们也希望美国对我们也要开放,对我们的国有企业也要开放,要全面、正确、客观的来看待中国的国有企业。这个开放过程一定是双赢的、多赢的,这个改革过程一定是双赢的、多赢的,各方利益在开放和改革过程中都能够放大,都能够确保。所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推进下去,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也正在不断显现,我们充满着期待。
刚才主持人讲这是最后一个问题,我也想说,我们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正在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多方面的巨大成就。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国企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是英明正确的。我们努力做好监管工作,各中央企业也正在努力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对中央企业现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也对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党的十九大以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把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搞得更好。
我也欢迎中外媒体的各位朋友,多到我们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来看看,多到国资委来看看,我们会给大家提供便利条件。谢谢大家的关注关心。
胡凯红: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肖主任、谢谢黄主任、谢谢华岗秘书长,谢谢各位。
(来源: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