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但为什么设立国庆节?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清楚。
设立国庆节,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确立并且强化国民的国家认同。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份,工人、农民、教师、警察、军人……等等,在家庭里,则是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等等,但在国庆节这一天,通过国家或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仪式,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具体身份中走出来,再次确认自己的政治身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什么是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积极评价和情感,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国家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内核”和基石,高涨的爱国主义激情必须建立在稳定深刻的国家认同基础之上。公民国家认同的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凝聚力的大小。
最近有机会到北部、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走一走,在许多蒙古族聚集的地区,成吉思汗认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多的描述省略了,直接上图片——
成吉思汗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在他那首纵览八荒,气吞万里的《沁园春·雪》中,称他为“一代天骄”,并将其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成吉思汗作为蒙古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人物,受到海内外蒙古族群众的共同尊崇,这是完全合理的。
但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在我所到之处,并没有看到与成吉思汗同样规格的,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尊崇,比如,我从未见到同样规格的毛泽东铜像,尤其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党委、政府门前的广场,只有成吉思汗的铜像,没有毛泽东的铜像,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为什么呢?因为成吉思汗认同无疑仅仅是一种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绝不能是国家认同,而毛泽东认同才是国家认同!如前所述,国家认同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本应高于族群和文化认同,但如果国家认同缺位,族群或文化认同高于国家认同,或者被用来代替国家认同,那就潜伏着国家分裂的严重危险。
这个问题其实在汉族聚集的地区也同样存在。现在每到清明节或别的什么日子,经常由官员出面,举行祭祀炎帝、黄帝的隆重大典,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但从来没有用同样的规格祭祀过共和国的缔造者,这也是文化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的一种表现。
请想想看,如果汉族认同炎黄,蒙古族认同成吉思汗,其他少数民族认同各自真实存在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并且都用这种认同代替国家认同,那将是一种多么危险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又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是多民族国家保持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就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但民族认同(主要内容为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并不是平等的,国家认同必须高于民族认同。这一点必须毫不含糊的予以反复强调和确认,并通过可见的仪式、象征物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展示出来。
毛泽东主席,新中国的缔造者,全国各族人民的领袖,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父!认同毛泽东主席,则同时意味着认同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政治身份。文化身份、族群身份都必须服从“共和国公民”的政治身份。
这就意味着,对毛泽东主席的认同,必须高于对成吉思汗的认同,也必须高于对炎黄的认同。党委和政府大楼门前,不建任何塑像,只立一杆国旗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建历史人物的塑像,就只能是毛泽东主席的塑像!这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团结,也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凝聚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