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逢禄生前工作照
《兰台稿存》后记
档案是历史的凭证。周恩来同志曾经指示我们“要用档案印证历史”。从汇编的这些文稿中可以看出,中央档案馆的同志们贯彻执行了周恩来同志的这一指示,用大量的第一手档案材料,从不同侧面深刻揭露了叛徒张国焘的丑恶嘴脸,精确地印证了四方面军渡河和西路军失败的历史真相。也把竹郁任意阉割档案材料,竭力为张国焘翻案的种种谬论,批驳得体无完肤了。
然而,现在我们还不得不奋然来辟谣!
《作家文摘》第541期明晃晃摆着这样的文字:“邓小平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 '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 “这是……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同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
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李先念写的说明和附件上批示”如何理解?《说明》有28页,时件页数更多,究竟批在哪“上”了?
当年归档的材料有:
①李先念1983年3月12日给小平的《信》,这个文件只有一页,不过200多字。
②陈云83年3月8日给李先念的信,上述《作家文摘》已经全文公布了:“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 你看,陈云看了“两遍”,但竟未置可否,“赞成”的是“存档”,并非是赞成《说明》,可见有人偷换了概念!
③是竹郁手笔的那个《说明》,1983年2月25日写成,长28页,那上面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常委圈点批示。
④是竹郁筛选的历史电报,那上而更无常委阅批的痕迹。
⑤是《中央传阅文件单》(是1983年3月25日即小平批示后传阅的)。那上面除小平、陈云名下注明“已阅”外、胡耀邦、叶剑英、赵紫阳名上都划了圈,胡耀邦的圈上方注明“3.25”,说明当天就传下去了,可以推知他对《说明》和《附件》决未细阅。叶剑英只划了一个圆圆的圈。西路军问题他很清楚,他在悼董振堂诗中早就说过“英雄死在错路上”,“高台为尔著荣光”嘛!偌大年纪,想是不屑去看那个《说明》和《附件》了。
怪啦,哪里有“中共十二届中央常委明确表示赞问(《说明》)”这种事?!不客气地说,这是明目张胆扯谎!
综上所述我们就明白了,归档文件中有两个李先念说明,一个是短《信》,一个是长文《说明》。小平赞成的是短信而不是长文。试想,睿智的小平岂能赞成竹郁手笔漏洞百出的《说明》?
按扯谎者的说法,小平的批示是批到《说明》和《附件》上了!可是事实却是小平的批示明白地批在短信的楣额。那些无法无天的人,公布了当年归档的文件,却隐瞒了这个短信!!!而且,他们把《说明》做了“摘要”,实际上是做了阉割,做了手脚。
在《信》中,李先念承认“由于我对当时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多,四十多年来又没有研究过,对重要历史事实根本不清楚……请您审改后,可否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存档)处理。”
小平没有“审改”那个《说明》,而是“赞成这个说明(即信),同意全件(包括《说明》和《附件》)存档”,把问题束之高阁,不准他们公开写文章闹翻案。
小平的批示是1983年3月22日作出的,后来(1983年10月4日)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资料》编辑组回收载有竹郁闹翻案文章的《党史研究资料》第九期,就是贯彻中央不准公开写文章闹翻案的这一精神的明显的证明。
至于他们公布的《说明(摘要)》摘掉了什么呢?
“由于时隔四十多年,记忆不一定准确,加上当时我只在三十军,对全面情况,了解也不多,……” 你看,《说明》开场白的这些大实话不是十分重要吗?他们为什么要摘掉呢?
作者:田逢禄;来源: 教师节纪念教员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田逢禄:中央档案馆老馆员之《兰台稿存 • 后记》:关于西路军历史问题,邓小平批示赞成的是哪个“说明”?
2025-01-24•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