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双石:空前复苏的党性——岷州会议否决张国焘意见
点击:  作者:双石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12-04 13:24:42

 

岷州会议纪念馆

 

然而,岷州会议的大多数与会者在没有得到中央进一步解释的情况下,还是表现出了空前复苏的党性,还是根据中央部署调整的精神作出了决议:执行党中央的既定方针,组织实施静会战役计划。918日,西北局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名义致电前线徐向前、周纯全,下达《静会战役纲领》。

 

据当时在红军总部任警卫班长的潘开文回忆:

 

会议开到第三天(笔者注:即1936918日),张国焘突然宣布辞职,带着他的警卫员和骑兵住到岷江对岸的供给部去了。朱德气愤地说:他不干!我干!于是找来作战参谋挂起地图,着手制订部队行动计划。当天黄昏,张国焘又派人通知继续开会,朱德、陈昌浩和西北局成员赶到张的住处开会。参加会议的多数人都支持朱德的主张,张国焘被迫说:“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是少数服从多数,既然你们大家都赞成北上!那我就放弃我的意见嘛!”[1]

 

据朱德称,张国焘还在会议形成的决定——《静会战役纲领》上签了字[2]

 

中央的那个“答疑解惑电”虽然没有赶上趟,但其内容还是很重要的,有必要在此全文引出——中央在此电中详陈利害,实际上也回复了包括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在内的一些当事人数十年后仍然纠结于胸,以至于继续被人利用发挥的那些“微辞”:

 

朱、张并致任、贺:

 

筱申电十九日十二时收到,敬复如下:

 

(甲)向宁夏及甘西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因宁夏是陕、甘、青、绥、内外蒙即整个西北之枢纽,且国际来电说红军到宁夏地区后给我们帮助,没有说甘西。

 

(乙)我们已将宁夏、甘西地区狭小不利回旋,且城坚难破之困难条件报告国际,并说明须取得苏联飞机大炮之帮助,才能破城。现据回电说,到宁夏地区后给帮助,则我军只要能占领宁夏之乡村,靠近贺兰山,便可取得攻城武器再行克城。

 

(丙)外蒙、宁夏间是草地,有许多汽车通行路,过去即从这些道路接济冯玉祥,邓小平同志亦亲从定远营汽车路走过,他们从外蒙接济,我们当先占领定远营。

 

(丁)据宁夏同志云,宁夏因有贺兰山,气候比绥远、青海、陕甘北部及甘西较暖,且是产大米区域,在西北为最富,四方面军占领宁夏南部后,应屯驻几个月,待明年春暖再攻甘西。实行攻甘西,亦须得到苏联协助,才能攻克甘、凉、肃三州等坚固城池。现盐池、定边可大批买布,我们在从李毅借款为你们制备一批衣服。从中卫到红水、永登,沿黄河西岸并不通过沙漠

 

(戊)攻宁夏须待结冰,无造船把握。结冰从阳历十二月开始,距今还有七十天左右,此七十天内四方面军占领静宁、通渭、会宁、靖远、海原、中宁(中宁县在金积县西南)及金积之一部,粮食不成问题,一方面军则占领固原、灵武、同心城及金积之一部,准备十二月初渡河。

 

(己)因马鸿逵有二十余团,汤恩伯、何柱国、高桂滋、高双成等军在我侧后,一方面军独攻宁夏有顾此失彼之虑,如使胡宗南确占静、会、定区会合毛炳文,彼既可加强马鸿逵,使我们攻宁夏计划失败,又可加强马步青,使你们攻甘西计划失败,如此有各个击破之虞,只有集中先占领宁夏方免此失。

 

(庚)据最近调查,靖远以上至肃州不结冰,靖远以下均结冰。

 

(辛)目前对胡宗南不宜进行决战,只须速进静宁以西,占领广大阵地,让他展开筑碉。我在七十天内逐步北移,至十二月一、四两方面军各以一部拒止南敌,各以一主力北进攻宁,配合苏联帮助,夺取宁城,至明年春暖再行决定分路西进、南进、北进。

 

(壬)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两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时机迫促,稍纵即逝,千祈留意,至祷至盼。

 

毛、周、彭[3]

 

中央此电的相当内容,是得到了随即而来的事实印证的!虽然因张国焘力主西进未果的“甘南风波”延误了时日,三大主力会师之际敌胡、毛、王各军也已相互靠拢,红二方面军也被迫向北转移,“通庄静会战役”之“相机消灭胡宗南西进先头部队”一项也未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至少,也证明了北上静、会完全不像张国焘嚷嚷的那么可怕,也是“断送”不了红军的!而看似庞然大物的胡、毛、王各路敌军,只要三军同心,指挥统一,也并不是不可以找到各个击破的机会的!

 

后来在极度险恶环境中一战而改变局面的山城堡之役,证明了这一点!

 

注释

[1]潘开文:《临大节而不辱》,《工人日报》197932日。

[2]朱德在西北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1936923日),转引自《朱德传》第548页,人民出版社19974月第1版。

[3]《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关于集中先占领宁夏问题复朱德等电(1936919日)》,《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1134~第113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第1版。

 

(作者系知名历史学者;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双石茶社”微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