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技师也能带博士生。在中石油渤海钻探公司,赵增权是一线工人,跟油井打了30年交道,2022年被评聘为公司首席技师。找他拜师的王方祥是博士生,还是公司工具研发室主任。
王方祥说:“我做科研虽强点儿,但赵师傅也有绝活。一口油井四五千米,井下各种‘疑难杂症’,他都了如指掌,不拜师可学不来。公司完善‘新八级工’改革,鼓励研发人员找‘技能导师’。技能高、贡献大的工人,就有资格带博士生。”
这是2024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工人技师带上博士生》中的一段。
改革让技能工人带博士生不再稀奇,这固然令人欣喜,然而赵师傅“一口油井四五千米,井下各种‘疑难杂症’,他都了如指掌”的“绝活”,为什么没有诉诸高校、职校的教材?这从侧面暴露出高校、职校教材长期以来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重大短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以产助教、产教融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迫切需要高校、职校教材编订者,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下大气力深入知名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时将他们的生产、研发经验提炼总结出来,写入教材,让高校、职校学生课堂上就能“吃上热的”、接上地气,学到可以直接上手管用的新技术新经验。
仅有教材的接地气还不够,还必须在教师队伍上做文章。《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教师。提升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创建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同时要求“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支持各地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不能满足于要求地方“将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也同样必须让其成为对高校、职校的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是路易·艾黎创立的培黎工艺学校的校训。循此精神,将博士生纳入“师带徒”的“徒弟”范畴,丰富企业“师带徒”的内涵,让高校、职校与企业在“开门办学”上来一场双向奔赴,无疑有助于高校、职校教师和博士生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是“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必要之举。
(作者:陶余来,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