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双石:张国焘为何变脸?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点击:  作者:双石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4-12-03 15:21:47

 

张国焘变脸的原因,官方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8月第2版,第362~第363页)是这样叙述的:根据中央部署,“红四方面军便需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在通、会、静、海地区坚持两个多月。中央虽连电督促红四方面军迅速控制以界石铺为中心的定、会地段,张国焘却踌躇不决。”[1]

 

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远不是全部,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这部官版史著的这种解读,是因为其作者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关于滞阻胡宗南部西进对三个方面军的行动部署复朱德等电(1936915日)》签发日期的判读错误(将915日判读为913日),以为张国焘913日致徐向前、周纯全“我们大计仍然快向西北进为宜,同时有利时机不放弃迎击胡敌”那个电报,是对中央这个电报的赞同反应——而且很多读者有可能因为缺少必要的战史图上作业而把“快向西北进”中的那个“西北”,解读成包括陕甘宁青新地区的那个“大西北”,而不是根据红四方面军主力当时所在位置而确定的、有着具体指向的“西北”。

 

其实,张国焘变脸的真正原因,是中央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而对行动方针作出的重要调整。张国焘的这个“变脸”,应该是从接到中央的这个“重要调整”(即中央91418时“占领宁夏部署电”)开始的:中央来电中的“重要部署调整”,不仅是把三军会师的日程提前了,更重要的,是将“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及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变成了“一、四方面军合力攻取宁夏,再分兵略取甘肃西部”。

 

如此,如前所述的张国焘出于纠结心结的种种考虑,俱有落空之可能。

 

但这个改变出自中央,源自共产国际,张国焘要想独自一人唱反调,底气仍显不足。

 

1936916日~18日,中共西北局在岷州开会讨论中央部署,参加会议的有张国焘、朱德、陈昌浩、傅钟、曾传六、李卓然、何畏、肖克、刘少文等人(徐向前、周纯全等在漳县前线未能与会)。关于会议情况,与会者傅钟有一段回忆:

 

张国焘主持会议。他不像前几天研究甘南根据地建设时那样兴致勃勃,滔滔不绝,情绪有了微妙的变化。讲话中,有同意中央来电部署的意思,但又大谈陕北地瘠民贫,人口稀少,难以供应大部队生活之需,显出仍不愿会合一方面军。

 

……

 

关干部队的战略方针,大多数同志同意中央九月十三日来电的部署(引者注:应为九月十四日),发动静、会战役。[2]

 

然而,一进入具体方案制定时,张国焘的底气就变得很足了:

 

谁知,在做静、会战役具体方案时,张国焘与中央闹独立的故态又恶性发作。他反对北上,要西进,过黄河去青海、新疆,根本推翻了刚才西北局所作的决议。陈昌浩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与张国焘唱了反调,主张北上。争论十分激烈。张国焘甚至说经静会北上是“断送红军”;朱总司令耐心地劝张国焘维护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不要个人推翻集体决议。我也向张国焘表明,主张向北,并陈说了北进方针的好处。张国焘成了孤家寡人,情绪很坏,……[3]

 

陈昌浩也有相类回忆文字: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之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4]

 

我们有理由认为,张国焘增加的底气,至少有可能部分来自于未能与会的徐向前915日的那个“西进”建议——张国焘有可能是在岷州会议开会后的916日收悉徐向前这个建议电的,而张国焘反对并推翻西北局根据中央的部署调整而策划“静会战役”的理由,恰好就是数十年后徐向前的“微辞”——对其当年动议“西进”所作出的解释!而会议为此发生了激烈争论后,代表争论双方的朱德、张国焘、陈昌浩还于会议第二天(917日)傍晚,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询证中央14日部署电的有关内容:

 

“攻宁夏与甘西,何为重点”以及宁夏敌情、地理等问题;

 “如四方面军不在西兰路箝制胡敌”,一方面军能否单独攻宁等问题;

如四方面军乘势经河州附近过黄河抢占水登,是否利于一方面军行动等问题;

……[5]

 

像“攻宁夏与甘西,何为重点”这类问题,就是中央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而未能完整向下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而产生的负面效应,虽然既或没有这句话,也并不影响这个“指示”基本意思的解读——“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笔者注:不是甘西!!!),即可给我们以帮助”……

 

中央复电是在会议结束后的91915时才签发的,故而未能及时在会议上传达。

 

注释

[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第3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18月第2版。

[2]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8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8月第1版。

[3]傅钟《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81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8月第1版。

[4]陈昌浩:《北上和西进的争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76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8月第1版。

[5]《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1134页注[1],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第1版。

 

(作者系知名历史学者;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双石茶社”微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