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三个短命王朝打造中国历史格局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横渠书院  发布时间:2015-10-19 12:34:06

 

         中国稳定的历史格局标志是什么呢?一是文字统一,二是郡县制,三是科举制,四是文官治国。这四项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变,至今仍在延续。

谈起中国历史,第一可能就要谈到汉朝、唐朝、宋朝,这三个朝代历时悠久,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九十年,两宋三百二十年,从政治经济上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大家知道吗?中国历史的塑造者并不是这些帝国,而是一些短命王朝。

第一个对中国起重大影响的短命王朝是秦朝。

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就不说了,秦始皇搞的修长城、开灵渠、车同轨、书同文,千里驰道等等,使中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

这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郡县制!

2_看图王.web.jpg

春秋战国,天下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有一千多个国家,战国也有几十个,一分裂自然就有冲突,一冲突就是你打我我打你。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天下只有一个中央,中原没有小王国。从体制上将中国塑造为不可分的一体。

后来的汉朝基本搞的就是秦朝这一套。汉朝的一切,秦朝都铺好了路。长城修了,驰道通了,灵渠开了,制度定下了。在郡县制上,汉朝还想开倒车,刘邦要分封天下,最后有人反对,就搞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半分封半郡县制。最后造成七国之乱,把孙子汉景帝坑得够呛。

那第二个对中国影响重大的短命王朝是谁呢?隋朝!

跟秦朝惊人的相似,隋朝不过四十来年,也是二届政府,一代隋文帝杨坚,二代隋炀帝杨广。干的全是硬活,什么统一中国,结束动乱,政治上三省六部,基础设施里的大运河。最重要的还有一点,科举制。

1404713599547.jpg

以前选官制度叫察举制,就是上面来人察一下,看到不错的就推举一下。那都察谁啊?肯定是察自己家亲戚呗,要么就是有钱的呗,没关系没钱的谁察你?所以,隋以前全是世家大族,袁绍家就是四世三公,上层建筑全被这些大家族给承包了,这样一来,社会就没有流动性。

而搞了这个科举,大家凭本事考,大门阀就没办法垄断了。

唐朝照搬了隋朝的一切,成就了盛世。李世民还天天发朋友圈,笑话杨广,开隋朝的批判会,说杨广夺位。这就是江湖规矩,占了便宜的往往要再猛踩一脚。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们是亲戚,互黑很正常。

第三个对中国影响重大的短命王朝又是谁呢?后周!

秦朝隋朝大家都熟了,这个后周是什么呢?亲们知道,唐朝完蛋之后,不是马上接着宋朝,唐宋之间有一个七八十年的动荡期,叫五代十国。就是前前后后换了五代,四周还十个割据王国,这个后周就是五代最后一个朝代。

4_看图王.web.jpg

那后周又做了什么贡献呢?

要说这个,就必须了解宋朝有什么特色,跟汉唐相比,宋朝一大特色就是文人王朝,文人的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武将的地位下降。

大家都知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这也是武将交权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可事实上,武官地位下降从后周起就开始搞了。

后周的柴世宗柴荣一上位,就整治军队,处决临阵逃脱的将领七十人,这在五代是十分罕见的,五代是一个有枪就是王的时代,没人能敢这么多武将。后来,柴世宗又把文官安排进枢密院,这个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这意味着文人开始执掌兵权。

宋朝建立后,基本上就是按照后周搭好的这个架子在走。所以,赵匡胤被认为是代周建宋。

宋不是打烂一个旧世界,然后建立一个新世界,它只是按照后周的框架继续建设罢了。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这三个短命王朝搞的都是实在玩意,为啥他们完蛋了呢?

这是因为搞改革是有风险的,是要得罪人的,是要动大手术的。这一动,难免就有牵扯到一些利益,会引发动荡,而当他们搞过之后,世人已经被打过预防针了,自然都容易接受一些。后来者又可以吸取一些教训,进行微调。这个在商业上也能找到例子,比如苹果手机现在很成功,但它其实不是最早的触摸屏手机。最早的是摩托罗拉的。

所以,中国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先来一个大胆创新的短命皇朝,紧接着就是一个继承性微创新的大帝国。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