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科技前沿 > 阅读信息
氧化镓:改写半导体规则的“战争金属”,一场被低估的材料革命
点击:  作者:钢筋侠    来源:实学派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2-08 11:23:54

 

摘要:当全球芯片战聚焦于光刻机与3纳米制程时,中国却在第四代半导体材料领域完成“静默超车”——2023年,一块直径15厘米的氧化镓(GaO)单晶在中电科46所下线,这项突破不仅让中国首次实现氧化镓晶圆量产,更在军工与民用领域掀起核爆级技术变革。

 

一架服役60年的轰6挂满PL-17导弹,在500公里外锁定了两架五代机!这两架高速突防的F-22突然警报炸响——400公里外,24PL17导弹正以6马赫扑来!这不是好莱坞剧本,而是氧化镓雷达带来的死亡方程式!

 

各位老铁,系好安全带,我们马上起飞。

 

 

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研究咱们成飞和沈飞的两架六代机,我们也专门做了一期视频,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六代机的核心战斗力是什么呢?A.速度B.隐身C.武器D.雷达没错,就是雷达。因为隐身也好,武器也好,就是为了先敌发现,先敌开火。也就是说,我们费这么大劲造六代机,目的就是为了在敌人还看不见我们,够不着我们的时候,把敌人消灭,而实现以上目的,必须依靠非常先进的雷达才行。

 

 

没有先进的雷达,飞机性能再强横,也是没头的苍蝇,在态势感知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大家都知道,雷达的原理就是发射电磁波,接收反射波,而所谓先进的雷达,就是能发射更强更远的电磁波,接受更偏更弱的反射波。目前,各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普遍使用镓元素。

 

 

早期,相控阵雷达主要采用砷化镓,它的优点是高频段的性能优异,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探测和跟踪。

 

缺点是砷化镓的导热性较差,导致在高功率条件下容易产生过热问题,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

 

简单说,就是能够承受的电压有限,受到干扰容易被击穿,输出功率的上限也不高。

 

后来,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和雷神公司又搞出了氮化镓雷达。

 

氮化镓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电子迁移率,可以在高功率和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这使得氮化镓雷达在高功率输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高的精度。

 

而且氮化镓器件的工作频带很宽,可以覆盖从 L 波段到 Ku 波段等多个频段,这使得氮化镓雷达在多功能性,分辨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砷化镓。

 

同时,氮化镓具有较强的抗辐照能力和抗高温能力,能够在 2000℃ 高温下连续运行。这使得氮化镓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与砷化镓相比,氮化镓雷达的功率密度高,能够在相同体积下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在探测距离、精度、电子对抗中各项指标都显著高于砷化镓雷达。

 

目前,各国主流高端雷达基本上都是使用氮化镓。

 

 

特别是东大,几乎已经把氮化镓的技术开发到了极致,比如歼-20战斗机配备的氮化镓雷达,其对典型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 440 公里,对预警机类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 600 公里,对 F-22 等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也能达到 146 公里,这些指标与美国F22等先进战斗机雷达的性能差不多。

 

 

再比如055 型万吨大驱上的 346B 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其T/R组件数量增至 10000 个以上,天线尺寸更大,对目标的探测距离至少 500 公里,能同时搜索 400 个空中目标,并跟踪其中的 100 个,与美国伯克级驱逐舰上最新型的SPY6型雷达比起来,很多性能已经有了明显优势。

 

但是,这些优势都不足以实现碾压式的降维打击,毕竟大家都是氮化镓,工艺再强,上限就在那里。

 

于是,大家开始研究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氧化镓!

 

 

和氮化镓相比,氧化镓各种特性都更上一层楼。

 

抗干扰能力更强,即使在潮湿条件下也能保持精准的侦测能力。

 

1、更高的耐高压和耐高温特性: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以更高的功率工作,可靠性更强。

 

2、更大的功率支持: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电压,雷达可以发射更强的信号,提高探测距离和分辨率;

 

3、更低的功耗:在相同功率输出条件下,氧化镓的功耗更低,有助于提高雷达的效率和续航能力;

 

4、更强的电子战能力:氧化镓的高抗辐射特性,使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目前,全球主要的氧化镓玩家只有三个,中、美、日,竞争格局颇有点三国鼎立的味道。

 

日本的精密刀具能切出完美晶圆,却切不断我们的全产业链;美国的实验室能造出顶级芯片,但他们的熔炉烧不出4英寸单晶!而我们在做什么?中电科46所的实验室里,氧化镓晶体正以每分钟0.2微米的速度生长——这速度慢得令人发指,却快得让五角大楼彻夜难眠!

 

 

日本主要是精加工和产业链方面优势明显,比如,日本NCT公司领跑全球氧化镓产业,供应全球近100%的氧化镓衬底。

 

国际上只有日本形成量产并开始产业化的应用,主要应用领域为工业电源、工业电机控制等,产业方以安川电机、佐鸟电机为主要代表。

 

美国主要在应用开发端具备优势,他们的器件研究成果最突出,各种创新的结构和工艺极大地推动了氧化镓器件的进步,但是美国的氧化镓产业发展进展缓慢。美国目前仅Kyma公司有1寸衬底产品,单晶尺寸上落后于中国,产业链也较为空白。

 

 

 

而中国更全面一些,中电科46所在2018年创造了国内的氧化镓4寸衬底记录,山东大学于2022年也报道了4寸衬底的成果。随着衬底和外延的进步,器件研发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最重要的是,中国以占比8成以上的全球镓储量,是全球金属镓的最大生产国,目前正在全力打造氧化镓产业链。

 

在相关专利方面,中国以2368项专利领跑(美国1834项,日本972项)。

 

和民用领域相比,军工产业的应用只能会更早,2020年中电14所参与研制的某过于先进,不便展示重大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个人推测可能就是氧化镓雷达。

 

如果是真的,那么不仅我们的六代机会彻底碾压其他所有五代、四代战斗机,而且,将会使整个战场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比如,搭载了氧化镓雷达的轰20,可以变身战斗卡车,甚至专门研发轰战机专用的大尺寸、长射程空空导弹,这样几架轰20编队,甚至都不需要战斗机护航。

 

再比如,将老式的轰-6改造为空中武库机,可携带24枚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配合搭载大功率氧化镓雷达的空中预警机,实现“AB协同作战,根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和美国兰德公司《中国军力报告》中的对比分析法测算,如果雷达探测范围提升一倍,整个空中打击链的反应时间将缩短70%

 

更可怕的是,当美国航母战斗群还在用SPY-6雷达扫描海平面时,我们的卫星星座已用氧化镓相控阵给整片海域做了全身CT

 

比敌人看的远,比敌人打的远,比敌人打的快,这就是降维打击。

 

除了军事层面,在民用市场,氧化镓产品所带来的同样也是巨大的碾压优势。

 

比如新能源汽车,氧化镓逆变器使电能转换效率突破99%800V高压平台充电时间缩短至12分钟。

 

比如5G/6G通信,氧化镓基站体积缩小60%,但信号穿透力翻倍——地下三层停车场也有满格5G

 

最疯狂的是国家电网实验:氧化镓变电站让电能损耗从6%→0.7%,仅这一项每年省出的电够台湾省用2年!

 

虽然相较于军用,民用市场仍存在一些需要攻克的难关,比如,氧化镓制备非常困难,单晶生长速度仅5mm/小时(硅晶体可达200mm/小时),高端氧化镓衬底仍依赖日本Novel Crystal公司的进口,6英寸量产良率仅35%(行业盈利门槛为65%)等等。

 

但是我们相信,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当氧化镓遇上中国制造,一场改写全球半导体格局的史诗正在上演。从实验室的微观晶体到改变世界的宏观产业,这场材料革命的终局,或许就藏在今天每一个技术突破的瞬间。

 

各位老铁,别忘了点赞分享,我们拆解的不是技术,是霸权脊梁!

 

作者: 钢筋侠 ;来源:实学派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