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台海论坛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从文化开始统一?——再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5-01-13 19:16:38

 

1.jpg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执导一部现实主义电影,1991年上映。该片改编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台北发生的一宗真实的少年杀人事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位王启赞饰演的小猫王,是小四的好友,可谓人小鬼大,相当抢戏,很多人甚至认为,他比总是不苟言笑的小四要更可爱。
小猫王早上约小四去上学,看到小四的大姐从淋浴间湿着头发出来,立马来了一句,“出浴镜头啊”,接着说,“越来越像老美了,早上洗澡”。
两句简单的台词,就折射了好莱坞和美国生活方式对台湾的影响。
小猫王之所以叫小猫王,是因为他善于模仿六十年代最火的美国流行歌手猫王。
小猫王个子矮矮的,梳着西装头,站上木箱才能够得着麦克风,但能把猫王的歌曲,唱得有板有眼,惟妙惟肖,赢得满堂彩。

2.jpg

小四杀了小明,本来要判死刑,但因为舆论反映强烈,改判15年徒刑。小猫王到监狱去看他,送了一盘录音带。
在录音带中,小猫王告诉小四说,自己给猫王写了信,没想到猫王居然回了信,还寄了一枚戒指给他。
猫王在信中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居然有人这么喜欢他的歌,他很高兴。
小猫王并没有因为猫王不知道台湾的存在而感到不爽。事实上,他也在心底默认,在猫王或美国人的心目中,台湾就应该是一座“不知名的小岛”,正因为如此,他得到猫王赠予的戒指,才觉得格外骄傲,格外引以为荣。
他对小四说,“我现在天天戴着这枚戒指,很屌耶!”小猫王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你把一下。”
“把一下”,是台湾小太保们中流行的切口,或者叫黑话,原初的含义,是指小太保站着撒尿时自感骄傲的手势,后来泛指炫耀、嘚瑟一类的行为。

3.jpg

小猫王与猫王的故事,并非导演杨德昌向壁虚构。当年确有台湾歌手靠模仿猫王成名,并且也的确收到了猫王的回信与戒指。杨德昌只是把这一故事借用到了小猫王身上。
《牯岭街》中,有一个桥段,就是中学生们都在很投入地看一部美国西部片。
这部电影,我查了一下,叫《赤胆屠龙》,上映于1959年。
故事嘛,当然是好莱坞西部片的俗套——警长与匪徒,最后,警长还要抱得美人归。

4.jpg

俗套也罢了,但片中偏偏要出现一个中国人。他戴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帽子,拖着辫子,表情既卑贱又奸诈,在小镇上干收尸人的行当。
一番枪战过后,警长让人“把中国佬叫起来“,吩咐他把尸体埋了,然后到”监狱“(即警长关押嫌犯并且办公到地方)领钱。
“中国佬“说不用了,因为在每具尸体的口袋里都发现了两枚价值50美元的金币。此刻,收尸人的表情给观众的印象是:他发了一笔意外之财。警长并不与他计较,只是宽容地、略微有点怜悯地笑了笑,不言而喻的含义是:中国人就爱占小便宜。

5.jpg

中国人不会成为警长,他们不是为法治和正义而生的,他们只爱钱,只能干这种恐怖、肮脏的活计——这就是好莱坞给中国人设置的刻板形象。
小四看了电影《赤胆威龙》,对这一细节未置一词,反而迷上了警长的形象。影片中有他在校医的办公室,戴上医生的礼帽(把它想象成警长的牛仔帽),然后戏仿警长开枪击毙匪徒,并潇洒地吹吹枪口硝烟的桥段。
小四最后杀死小明,真的是出于一种道德动机。他一边把刀刺入小明的身体,一边嘶喊,“你没有出息呀你”,“不要脸,没有出息”……,因为他无法接受小明周旋于不同男生之间,不断更换自己庇护者的行为。

6.jpg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如何不动声色重塑了台湾一代人的精神人格:
一方面,在美国人面前,他们接受了好莱坞设置并赋予的“收尸人”之类的刻板形象,并因此深感自惭形秽;另一方面,在大中华文化圈内,他们又把自己想象成主持正义的警长。
两岸恢复文化交流以来,在文化与心理上的种种别扭、不协调、乃至冲突,其深层次的根源,概源于此。
美国文化之外,对台湾人影响最大的,是日本文化。
小四刺向小明的短刀,是一把日本刀。
这把刀,是小猫王在自己家的顶棚上找到的。这套房子,原来住着一户日本人,日本战败后,被遣送回日本去了,但不知怎么回事,刀却忘了带走。

7.jpg

除了这把短刀,小猫王还找到一张日本少女的照片。小四把这张照片要了来,贴在自己睡觉的壁橱(因为兄弟姐妹太多,小四和二哥只能睡壁橱)壁上。在手电筒光亮下,照片上的日本少女目光炯炯,一脸严肃,宛如圣像。
小猫王说,大概这把短刀就是这个日本少女自杀用的。很可能这句话刺激了小四,成了他杀死小明的重要诱因。

8.jpg

但小猫王说错了。江户时代,日本武士一般要带两把刀,长的叫打刀,短的叫肋差。打刀的主要功能,固然是用于格斗,肋差也不是切腹专用,而是用于近身肉搏。小四用肋差刺死小明,亦可说是物用其尽了。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国民党奉行的是文化保守主义。他们言必称“中华文化”,但事实上,由于排除,甚至敌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他们的文化冬烘、迂腐、佶屈聱牙,面对强势的美日文化,毫无抵抗能力,台湾由此成了美日的文化殖民地。
《牯岭街》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操着山东口音的国文老师(无疑是1949年随国民党迁到台湾的),在课堂上大谈洋文不如中文简洁,比如“山”这个字,英文单词mountain就太麻烦了,鬼精鬼精的小猫王反唇相讥:那“我”这个字又怎么说呢?明显的英语单词“I”要比中文“我”简单,老师恼羞成怒,罚小猫王在黑板上写100个“我”字。

9.jpg

如今,统一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最大的心理焦虑。
有时候想,如果政治、军事上的统一尚需时日的话,何不从文化统一开始入手呢?但过河需要桥,过海需要船,文化统一是需要载体的,想想当代中国电影的现状,想想仍然统治着中国影坛的第五代们那副冥顽不灵的样子,就有点欲说还休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