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举摘掉贫困帽子,这就是贵州省安顺市的塘约村,穷则思变精神被称为“塘约精神”,他们的集体脱贫道路被称为“塘约道路”。
“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俞正声主席的赞扬,王宏甲的总结,都准确概括了塘约道路的实质。塘约道路,在骨子里承续着大寨和大寨所代表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血脉道统。
塘约道路的本质,是农村改革中产生了一种创新的生产方式,这就是自主联合劳动经济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在农村践行所产生的新形式。
2014年6月3日,该村遭遇一场百年未见的大洪水,田毁了,路毁了,一些房屋倒塌了,望着被洪水洗劫的家乡,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满脑子都在想一件事:现在怎么办?
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
《贵州日报》头版头条以《给乡亲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为题报道塘约道路。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牵住牛鼻子 犁出新天地》,同时还用四、五两个整版报道塘约巨变。
全面进入推广塘约精神,走塘约道路的实践,对于巩固加强党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凝聚全体农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奔小康的示范意义,将非常巨大。
在现代经营体系下,散兵游勇,形不成势,做什么都强不了,长不大。这本来不是一个很难想到的问题。组织起来,显然力量更大,是可持续的,这还有什么疑问吗!
贵州安顺平坝区塘约村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从贫困村变成小康村。3月21日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安顺塘约村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就这个问题,作者与基层干部做了访谈讨论,否定了依靠大户带动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了村干部可能的利益关系,得出越穷越要靠集体靠人民的结论。
在农村巩固集体所有制,发挥党支部的作用,让“为人民服务”的阳光能够真正温暖到王学英、杨改兰们,不管怎么说,这是当今不能等闲视之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长期坚持集体经济发展道路的乡、村一起,集中反映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已有部分乡、村在为实现邓小平所提出的“第二个飞跃”提供了经验和路径。
3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我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看到《塘约道路》,后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一篇。
2月25日,我到北京参加了一场三农问题座谈会,有幸与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王宏甲邻座,得知他刚出版了一本叫做《塘约道路》的书。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但它只能是共同富裕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在重走集体化道路的共同富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我看了那篇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俞正声主席指出:塘约精神还是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然后鼓励这种典型。
《塘约道路》用讲故事的笔调描绘出当下农村在扶贫攻坚、土地改革的背景下,为探索乡村治理和发展新路径做出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
同志们,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现在开始。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是经中央领导批准的一次会议。
最广大的人民及其利益,是立国之本。巩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我国全体公民共同利益的不可动摇的底线。
在农村改革发展长期实行的确立农民对集体经济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户积极性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引导农民合作化的力度,实现邓小平所说的“第二次飞跃”。
王宏甲在这次座谈会上谈到,我在离开农村40年以后,才真正从塘约农民的实践中看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
塘约道路是不是走回头路呢因为我们一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复兴是把曾经优秀的、丢失掉的找回来,不忘初心,继续前 进就是要继承光荣传统。
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2016年12月10日上午9时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
《塘约道路》一书由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报告文学家王宏甲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是王宏甲在会上的发言整理。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