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1972年尼克松访华:晚宴祝酒时引用毛泽东诗词
点击:  作者:玛格雷特•麦克米兰    来源:王南方博客  发布时间:2017-11-18 10:45:30

 

        尼克松这趟中国行,这场晚宴的重点在于象征意义,在于握手寒暄,在于两国领导人举杯敬酒——几十年来,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彼此不信任。这场晚宴是关于国际地位,是关于唯恐杜勒斯怠慢周恩来的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关于在世人面前丢面子或保住面子。这同样重要,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美国人。它亦呼应了中国与外邦长期以来时而棘手的关系。不论中国是否真是世界的中央王国,几世纪以来,中国朝廷一直透过仪式的使用,彰显他们的皇帝乃天命之子,其他外邦君王则是天子的臣属。送礼给中国皇帝,与中国贸易往来,都被理解成朝贡。这虽不是对中国与外邦关系的实际观点,但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臣属的统治者,换言之,也就是中国以外的所有番王,必须得到允许才能踏上王土,他们不可能受到中国皇帝的邀请,因为此举形同表示双方之间存在对等关系。

 

 

1972225日,周恩来在北京宴请尼克松一行。

周恩来继续他的祝酒辞,言谈更为现代。他说中国竭诚欢迎美国人远道而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认为全世界人民有朝一日将合而为一的观点。两国人民都企盼双方的关系正常化。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出席者都明白两国关系何以冰封了二十年。有鉴于双方的努力,两国的接触已经展开。当然,这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中、美的社会制度截然有别,中、美两国政府之间仍存有歧见。但双方都不愿开战,且双方都愿意在相互尊重的立足点上共同合作。周恩来总结说:我们期盼,通过双方的坦率和意见交流,更清楚了解我们之间的差异,努力找到共同的基础,必能为我们两国的关系开创新的起点。然后周恩来举起酒杯,向在场的美国人与中国人,以及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敬酒致意。周恩来步下台阶,穿梭于官员桌之间,依序和每位贵宾举杯敬酒。

 

 

1972228日,周恩来在上海宴请尼克松夫妇,尼克松看周恩来进餐。

几道菜后,轮到尼克松答礼。尼克松想让自己的祝酒辞看似即兴不做作,私底下他和幕僚为此准备了好几个礼拜。不过,这却导致尼克松和国务院的年轻传译傅立民,在晚宴开始前不久闹得不太愉快。傅立民出身新英格兰的传统家庭,家教甚严,为人彬彬有礼,他诙谐机智、多才多艺,拥有语言天分。他在美国和台湾学习中文,说得一口典雅流利的中文,言谈间还能不时引经据典。尼克松、基辛格尽管担心机密遭泄露,而不愿启用国务院的翻译员,不过当晚稍早,傅立民被告知他将担任尼克松的传译。傅立民要求事先看看尼克松致辞的讲稿,行程秘书查平回说,根本没有准备讲稿。傅立民指出他准备了一份初稿,也知道尼克松打算引用毛主席的诗词。你若以为我会起身在中共政治局全体委员面前,即兴把毛主席的诗回译成原来的文句,那你一定是疯了。所幸,周恩来的翻译员冀朝铸同意出手相助,而毛的诗词也正确无误地翻译成原来的文句。在整个晚宴上,尼克松都没给不幸的傅立民好脸色,忐忑不安的傅立民因此破了戒,又开始抽起烟来。两天后,当傅立民展现他的翻译才华,尼克松才向傅立民道歉,并对周恩来说,傅立民说不定就是美国首任驻华大使。就在周恩来喃喃嘀咕,好像是在说总会有那么一天时,受窘的傅立民心想,那真是不自然

 

 

1972228日,周恩来在上海宴请尼克松夫妇,尼克松对食物发生兴趣。

尼克松先是对周恩来的竭诚款待恭维一番。筵席的菜肴出色,军乐队也很了不起。我从来没有在国外听过奏得这么好的美国音乐。尼克松和周恩来一样,坦承中美之间还存在许多差异。不过,无论如何,中、美两国人民还是能够缔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年轻一辈的人,好比他自己的女儿们,能免于战争的恐惧。因此,就让我们在往后的五天,携手展开一趟长征,不是齐步走,而是自不同的道路迈向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缔造一个和平、正义的世界架构,让人人都能同样有尊严地站在一起,国家不论大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形式,免受外界的干预和宰制。让傅立民坐立难安的那一刻终于到来,尼克松引述毛泽东的话:毛主席曾写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7222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尼克松。

尼克松举起酒杯,向缺席的毛泽东,向周恩来,向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致意。这时乐队奏起《美哉!亚美利加》(America the Beautiful)的旋律。尼克松很高兴得知这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曲子,因为尼克松的就职典礼上也有这首曲子,周恩来还举杯为客人的连任就职干杯,尼克松认为这意义重大。音乐声响起,轮到尼克松向贵宾桌举杯敬酒。看到尼克松带着舞台总监般的自信,霍德曼认为这实在太壮观了他的一举一动极有说服力,沉稳地站在每个人的面前,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举起酒杯,轻轻碰触对方的酒杯,浅啜一口,再次扬起酒杯,断断续续向对方点头,然后转身走向下一位面前,重复先前的动作。

(本文摘自《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玛格雷特·麦克米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2月版)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