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西农村百姓住房)
百姓患不均的问题趋于突出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是问题导向,即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抓主要矛盾,让国家在不断解决重大问题中前进。
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问题?眼下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一种主要矛盾,主要问题。谁是人民?社会中最广大的劳动者就是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民心是什么?民心就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信任党和政府竭力为人民服务,信任政策稳定、政府言而有信。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百姓温饱问题,我们靠市场化把问题解决了。自那以后,主要矛盾逐渐演化为百姓患不均。老百姓的生活分成四个阶段:被养、养小、送老、被送,养小和送老是百姓生活的核心。 社会不平等不是问题,是必然,但社会在某些方面日趋不平等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的不平等呈现出扩大的苗头,一部分民众对养小孩和送老人感到吃力。
此外,社会越来越富裕,但大众性的体育文化却成了奢侈。部分地区尤其是村镇,老年人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不敢花钱、也不敢看医生。市场化难以解决这个矛盾,医疗、教育、养老的市场化本身可能就带来矛盾之源,均等化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以解决人民生活面临的最大困难为核心任务当然会获得人民的信任。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问题,处理问题,党和政府就会接地气,有根基。社会主义相信社会至上,而非资本及个人权利至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百姓而言,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大家庭”的互帮互助。而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维护“大家庭”这个社会核心价值观念。
抓住罕见战略机遇期,消化“过剩产能”
市场除了供给就是需求,供需平衡要靠市场解决。经济结构转型从根本上说是市场问题。国际市场低迷,出口制造商自然会衰落,他们在压力之下必然会想尽办法升级自己的出口产品。便宜马桶盖适应国内廉价品市场,如果市场需求变了,更高级的马桶盖早晚会有,政府无须过多地为此操心。而廉价品的大量生产无法持续,带来的是环境随之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向供方倾斜,工人工资提高,这对百姓来说也是好事。
短缺靠市场解决,但过剩就要具体分析了。是垃圾可以靠市场解决,可若是人均依然短缺的牛奶就不能倒掉,得靠政府干预再分配来解决“市场失灵”。当前应着力去做的是改善经济基本面,抓住国际原料和能源价格低迷的罕见战略机遇期,落实能促进公共利益和经济进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消化所谓“过剩产能”,在人均基础设施上接近发达国家。
将市场与政府用两分法看待以及孰重孰轻的讨论是笔糊涂账,而且极具误导性。人民的利益诉求是市场和政府都要服务及服从的对象。真空里的纯市场只是为帮助理解现实而画的一条“辅助线”。现实里没这条线,中国没有,外国也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自古以来,为什么说治国要靠政治家,因为他们能实现百姓的具体诉求。
政策比制度重要得多
“制度决定论”在当今很流行,那么是有好制度就有好结果,还是在同样制度下有好政策就有好结果?改制从来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追求,而是冷战后西方对欠发达国家的强硬诉求。我认为政策比制度重要得多,主要有三个理由:
第一,制度是稳定的,长久不变的,但问题层出不穷,随时在变,需要灵活机动的政策来及时解决。走依法治国的道路是对的,但解决日常问题主要靠行政。如果出了问题就用立法来解决,最后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法律繁琐、混乱、互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无所适从,就只能怠工。当前的问题显然不是缺制度,是以“缺少法律”为名的执法随意、懒惰。
第二,政策只惩罚犯规的人,且因时、因地、因事轻重缓急不同。例如,因极少数人婚姻欺诈就要立一个制度,要所有申请结婚的人都提交材料来证明自己未婚,这既大幅增加了群众办事的成本,也大幅增加政府办事机关的成本。一方面制度的门槛确实高了,另一方面政府的效率也降低了。我认为,严惩那些欺诈者才是正道。中国哲学中所说“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制度是特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结果,不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不是国家成败的原因。制度表面看是设计出来的,其实能立住生根的制度都是“长出来”的。美国宪法是从英国宪政惯例和“五月花号公约”长出来的。其实,不少问题主要出在政策上,而不是因为制度。例如,美国宪法好,却没能防止立宪80年后爆发大内战;郡县制好,秦朝寿命却仅十几年;科举制和宪政制好,创制的隋朝和民国都没活过半个世纪。
此外,强调用全国一刀切的制度解决问题,忽略政策“试点”,忽略各地的巨大差异,轻视因地制宜,就难以调动各地各部门官员的能动性。
当前许多问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什么是“中国特色”?我认为,从人民的立场出发,为实现中国百姓的具体利益执政,就是“中国特色”。“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我国已有三千年了,共产党人对这个理念的贡献是坚决强调依靠群众,以动员和组织群众去推进现代化事业。20世纪全世界风行民主理念,中共“群众路线”体现的民主独具特色。
今天,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更要依靠组织起来的人民,让人民自己维护自己社区的秩序。其中的道理有三:第一,成本太高,政府财政无法承受这个无底洞。雇再多的临时执法人员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秩序出现的问题,甚至临时工本身也变成了社会秩序问题。第二,科层机构分门别类执法,管不了小事。人民日常生活的每件小事都在各种法律的交叉、边缘和灰色地带,政府不可能对每件小事组织联合执法。第三,法律管大事,人民生活中的小事要依照本地风俗习惯来管。
民本主义是我国万世一系的治国理念。正因为如此,我们信奉“得民心者得天下”。
(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北大博雅公法论坛上的 “执政的思想方法”演讲内容整理而成;原题:改革应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来源:环球时报)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昆仑策网: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