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一些西方大国出现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等反全球化思潮,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错误认识也浮出水面,干扰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理解。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呢?
一、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全球化,因此在许多语境中,这两个词语是指向同一个事物。但是,如果深究起来,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简称,其外延要宽于后者。如果将全球化理解为全球各国各族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升的过程,那么最先实现的是地理层面的全球化。地理大发现使地球各块陆地上的人类都发生了联系,人们也通过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而此前人们只是从理论上认为地球是球体。推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的动力固然有经济因素,但也有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此前,欧亚大陆及北非的各族人已经有了相当深度的交往,比如丝绸之路。但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动因不是经济因素,而是安全考虑;唐玄奘“西天取经”是为了学习佛教,不是为了财富。
当然,随着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阶段进入大工业阶段,经济全球化凸显出来,展现出“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的局面,全球化在经济层面的成就和被认可度远远胜于其他层面。不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演进,世界各国各族在文化、政治方面的交往也越来越深入,尽管其广度、深度与经济层面相比要明显滞后,情况更为复杂。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全球化时也强调“精神的生产”。他们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经过经济全球化的洗礼,当今世界虽然有“文明冲突”的假说,但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是,世界各国在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以及使用的观念上越来越趋同,比如都强调依法治国。当然,由于社会制度存在根本不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与资本主义的宪政根本不是一回事。随着全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它们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也越来越具有共性,特别是有些安全威胁,比如核扩散、气候变暖、金融危机、大规模传染病、网络瘫痪等,已经具有全球性,需要推进全球治理。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面临共同挑战、担负共同责任、拥有共同价值的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进决议,表明这个理念已经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内容。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与发展态势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源于进步与开放。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凡有生命力的文明都是追求进步的,为此就要开放。通过开放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使自己国家的根基更坚固、枝叶更茂盛。如果将欧亚大陆及北非的诸文明同美洲的文明相对比,可以发现,地理大发现之前,欧亚非的文明一直存在着相互交流、融合的进程,与之相应,这些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及国家治理水平要高许多。对照之下,南美洲的印加帝国虽然幅员辽阔、存续数百年,但是由于缺少同其他文明的交流,连文字都没有产生,人们交流信息除了口传外,就是通过系绳结。历史学家认为,美洲大陆到1500年时才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年就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启500多年来,其间虽遭遇不少挫折,比如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大危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抗,但大趋势是明显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同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等进程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对任何民族和国家来说,要想使自己不被开除球籍,就必须跟上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而这也就意味着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当前出现的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只是一时的现象或逆流,算不上是大趋势或潮流,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倒退,至多是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放缓。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动力和本质是大不相同的。经济全球化虽然存在着问题,但却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有利于增进人类的福祉,尤其是它有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这些同盟军,使其生命力更强。而反全球化虽然貌似公正,但却与人类进步方向相背离。
实际上,就是在反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的近些年,信息化、网络化仍在突飞猛进,移动互联网使地球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分秒间就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屋”。与信息网络化相伴随,各国、各地区间的信息、资金、货物、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通畅,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明显提升。
经济全球化倒退论之所以错误,就是其目光仅盯住欧美,以为欧美的反全球化力量崛起就会导致经济全球化倒退。它忽略了世界格局的新变化——非西方国家已经群体性崛起。这些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正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在以往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主要推动力量,所以直到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其最直接表现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世界经济治理体系展现出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图景。在更深层次上,由于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资本的全球流动以及掌控资本的跨国公司的活动成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再加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构建,使得许多人产生了资本全球化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错误认知。
西方国家一直将以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内核的全球主义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指导思想,用其影响、塑造经济全球化进程,从而使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西方化、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载体。它们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全球资本主义化,而且还在政治上推进西方模式的民主政治,要实现所谓政治全球化,在文化上推广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要实现所谓文化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诸多弊端产生的重要原因。当然,经济全球化自身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明的碰撞、安全问题等。但是在西方全球主义的误导下,这些问题被严重放大了。
当前的反全球化力量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自身的问题;二是西方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误导。经济全球化自身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有些国家通过励精图治,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使自己发展起来,并走近国际大舞台的中央;但是,也有一些国家未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同别国的发展差距拉大,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所谓受害者。一些政治势力将本国的落后归因于经济全球化,进而成为反全球化的力量。
西方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误导既体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际层面。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资本主义过度膨胀导致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以及许多全球性问题,促使发达国家内部出现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反省,走向极端者就成为反全球化力量。在国际层面,一些受西方不公正对待并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特别是曾深受新老殖民主义之害的国家,将经济全球化视为美国化、西方化、资本主义化,进而反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作为大趋势,肯定会继续下去,问题是如何消解其负面影响,抵制反全球化逆流,进而促进经济全球化更健康地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新的推动力量,新兴国家一方面要破除对西方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迷信,另一方面还要摒弃西方一直秉持的“自我中心”思维方式,同时构建新的经济全球化理论。西方国家要想继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必须自我革新,重新定位自己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新兴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平等相待、携手共进,共担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责任,共享经济全球化的红利。那些尚未跟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国家,应当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
四、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光明前景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全球化、世界历史、社会主义这三者是密切相关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9世纪出现的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这就是说,以大工业为基础的现代化进程将经济全球化推向一个高潮,形成了真正“世界性”的“生产和消费”,这同时也开启了一个以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世界历史。
不过,这个由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即世界历史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是同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逆现代化、逆全球化的所谓社会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无情地批判了那些试图开历史倒车的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这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俄国“十月革命”以来100年的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表明,社会主义如果背离经济全球化大潮,就会走进死胡同,最终失去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顺应大势,勇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同时结合国情选择正确的融入路径和节奏,从而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社会主义需要经济全球化。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指明,经济全球化的未来也需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在资本主义主导的阶段必然出现诸多弊端,甚至走入歧途。而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吸取资本主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超越资本主义,进而引导经济全球化回归正途。
中国作为一个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兴大国,在世界出现反全球化声浪、西方大国失去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之时,勇于担当,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正名,而且还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习近平主席在瑞士达沃斯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有关全球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受到广泛好评,表明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人民的心声。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许多发展与外交新理念、新倡议、新战略在客观上都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就是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模式;新型国际关系就是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的重大实践工程。有理由相信,在中国提出的带有社会主义基因的先进理念的引导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展现出新的面貌。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人:刘建飞;来源:红旗文稿)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