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4日-星期五
10月9日,五年期国债加权指数大涨了0.75%,这对与波动较小的债市来说,已属于大幅上涨,不仅创出了99.895的历史新高,也是收盘新高。这印证了本专栏9月30日的判断——中国债市正迎来泡沫高峰。
周末消息证明了市场又一次“先知先觉”。央行周六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上海等9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谨慎地解读为“中国式微刺激”,但也有人将其誉为“中国曲线版的量化宽松”,央行已祭出“倚天屠龙”,更有甚者惊呼“七万亿来了!”。第二个利好是,取消75%的存贷比已经开始实施。这也能释放大量流动性。此前的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其中,“存贷比”75%红线将正式取消,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不再作为硬性监管指标出现。
相比于降准释放的有限流动性。这两个政策堪称“超级宽松工具”:1、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是指央行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已经贷出的贷款可以抵押给央行,央行给予贷款,实质上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对央行的资产证券化。这个规模可以很大,且再贷款出来的类似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还能乘数放大;2、取消75%的存贷比,假定扩大到100%,又是一笔巨大的流动性。
央行祭出这两个超级货币宽松武器的目的何在,本人不想分析。不过,中华元智库认为这两个超级武器推出后,新增的流动性除填补掉热钱大量外流的缺口后,如果还有多增的流动性,在制造业已经大部分丧失赚钱效应,楼市价格太高刚需者再也抬不动,且这两者变现困难。它将会主要流入股市和债市,因股市前期元气大伤,债市将成为首选,债市泡沫将被推向最高峰。
然而,由于此次两个重大利好同时出台,且以后也不可能有更强有力的流动性利好了,债市相当可能出现利好出尽见顶的可能性。且考虑到这两个政策将稀释人民币内在价值,且中国央行对外硬扛人民币高位,热钱加速外流、兑现汇率收益的动机更强。因此,在资本外流的周期中,这种国内人民币流动性的增加不具备可持续性。
即笔者判断,债市即将见顶,或者已经接近了顶部区域。那些想利用这两个新政策放杠杆买债的金融机构或将埋下未来重大潜在隐患。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